APP下载

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

2021-03-30武婷婷

山西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用房毕节活动室

武婷婷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言

幼儿园涉及的使用主体对象为特殊敏感人群“幼儿”,故幼儿园建筑有着有别于其他建筑的不同之处。本文以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为例,阐述了幼儿园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一所专业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高等专科技术学校,因此在校园中建设一座以“产、学、研”为一体的大型幼儿园(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B4实训楼)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规划设计

1.1 总体规划

幼儿园整体布局的基本组成包括:建筑、户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场地主要出入口。

幼儿园的布局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1)中心布局模式。幼儿园主体建筑占据整个场地的核心位置,不同功能的室外空间将建筑主体围合。

2)环绕布局模式。建筑环绕场地周边布置,中心形成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

3)南北布局模式。幼儿园建筑占据场地的北部,室外活动场地占据南部。

4)东西布局模式。幼儿园建筑布置在场地的东侧或者西侧,室外活动场地布置在另一侧。

5)对角线布局模式。建筑与室外游戏场地形成对角线形式,这种模式宜使主体建筑呈“L”形布置在用地西北角,而室外游戏场地布置在用地的东南角。

以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为例,项目用地为“刀把”型。结合周边环境,幼儿园整体布局采用的是中心布局模式。建筑主体占据了项目用地中的中心位置,由分班活动场地和公共活动场地等不同功能的室外活动空间将建筑主体围合。建筑主体采用的是幼儿生活单元分散式组合方式,建筑的最佳方位(建筑主体南侧)分配的是各班的生活单元,建筑的东侧布置服务管理用房和主体建筑的出入口大厅,供应用房位于主体建筑北侧。该布局模式能使幼儿生活用房获得充足的日照(冬至日3 h),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形成活泼、富有律动感的建筑形体和互不干扰的室外活动场地,见图1。

1.2 交通规划

由于幼儿的生理特征,使得幼儿园建筑有着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交通流线和人员流线,如何调配好这些流线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们互不干扰,成为幼儿园建筑交通规划的重点研究方向。

幼儿园的交通流线主要有:教职工流线、家长接送流线、后勤流线。其中,家长接送流线和后勤流线是幼儿园交通规划需主要考虑的内容。

实际案例中,场地只有一边临市政道路,因此幼儿园只能在东侧的城市支路四号路设置主要出入口。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规划控制条件,在出入口附近设置接送空间,为等待接送的家长提供接送等候区的同时,缓解了高峰时段接送幼儿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的压力,又可以作为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缓冲空间为幼儿的安全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且幼儿园的主入口与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东侧的主入口分开设置,避免了流线的混乱,也便于进行独立管理。

幼儿园用地的西侧靠近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主要道路,为方便与整个校园的后勤进行统一调配,缩短后勤流线,避免对整个校园的交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场地西侧设置幼儿园后勤服务出入口。

1.3 活动场地规划

幼儿园是针对3岁~6岁幼儿设计的独特建筑,要有足够的活动场地,且对场地面积有着严格的限制,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为幼儿“好动”的天性提供室外活动场地。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本项目中幼儿园每班应设专门室外活动场地,且面积不应小于60 m2,活动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幼儿园应设全园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900 m2。

案例中的部分分班活动场地选址在项目用地的南侧,背靠挡土墙,阻隔了城市的喧嚣,有效的利用地形高差进行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幼儿园采用了建筑内部局部延伸到室外空间的手法,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将位于首层班级的分班活动场地布置于首层各班活动单元的南侧,形成了连续的空间。其余各班的分班场地和公共活动场地集中分布于项目用地的北侧。

2 建筑平面设计

幼儿园建筑应由生活用房、服务管理用房和供应用房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生活用房是幼儿园建筑的主体,服务管理用房和供应用房是配套。在明确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不同使用要求的房间进行组合设计,既保持了各功能用房使用的相对独立性,又做到使用方便,便于管理,提高了幼儿园的各功能用房的使用效率。

2.1 生活用房

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由幼儿生活单元、公共活动空间和多功能活动室组成。其中,幼儿生活单元是幼儿园建筑中的核心,整个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都是围绕生活单元展开的。多功能活动室是幼儿园主要的室内活动场地,应设计成丰富又富有趣味性的空间。

2.1.1生活单元

幼儿园的班级是独立的,幼儿园的生活单元是以班级为单位,幼儿活动单元内应设置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储藏间等基本空间,这些空间对于各班级应是独立存在的。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活动室和寝室所占的面积是最大的,当活动单元中的活动室和寝室合并设计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5 m2。

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项目中,活动室与寝室为合并设计。从空间角度讲,保证了大空间的完整性,有利于灵活的设计空间,为儿童创造一个活泼、富于变化的生活学习环境;从建筑防火规范的角度讲,合并设计满足了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的数量不应小于2个的要求。

生活单元中的卫生间和衣帽储藏间宜采用自然通风的形式,有利于室内空气的交换,排出室内的浊气,保持室内干燥。幼儿园生活单元中的卫生间包含了厕所和盥洗室,并进行分隔,使得盥洗室与厕所之间有良好的视线贯通。且每班卫生间的卫生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1的规定。

表1 每班卫生间卫生设备的最少数量

卫生间和衣帽储藏间在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生活单元的设计中,房间的外窗开向内部庭院或者敞开式通廊,保证了卫生间和衣帽储藏间自然采光和通风。卫生间和衣帽储藏间邻近活动室与寝室,且开门没有直对寝室与活动室,保证了私密性的要求,见图2。

2.1.2多功能活动室

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是幼儿游戏、社交的综合性室内空间,也是幼儿雨雪天气的室内活动场所。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幼儿园应设多功能活动室,位置宜邻近生活单元,其使用面积宜每人0.65 m2,且不应小于90 m2。

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分别为音体室和展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位于幼儿园建筑一层的北侧,通过内天井的通廊与幼儿生活用房相连,既与幼儿生活单元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又方便了幼儿的使用。

2.2 服务管理用房设计

服务管理用房包括晨检室、保健观察室、教师值班室、警卫室、活动器械储藏室、总务储藏室、园长室、财务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教具制作室等房间。

案例中的服务管理用房将保健观察室、隔离室、晨检室、公共卫生间(含无障碍卫生间)、警卫室、教师值班室、消防控制室等功能的房间布置在首层门厅出入口的位置,并在门厅设置展示空间。其中,保健观察室和消防控制室位于门厅的南侧,并单独设置出入口,且保健观察室内设有一张幼儿床,设独立的厕所,厕所内设幼儿专用蹲位和洗手盆。考虑到幼儿防疫的特殊要求,晨检室设置在建筑物的门厅入口处,并靠近保健观察室。

2.3 供应用房设计

供应用房应包括厨房、开水间等房间,厨房应自成一区,并与幼儿生活用房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的供应用房设计中,厨房位于整座幼儿园建筑的西北角,与幼儿园生活用房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保证了厨房加工产生的油烟对幼儿园生活用房不构成干扰。厨房区设置独立的对外出入口,方便了厨房员工的出入,使得幼儿园后勤出入口既方便快捷又不与主要出入口交叉。厨房工作人员通过更衣室后再进入厨房加工间工作,厨房门厅内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满足了厨房工作人员洁净卫生的需求。

3 交往空间——内天井和屋顶活动场地

“交往”是保持社会有机体稳定发展的纽带,“交往”不仅仅是成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它对幼儿加入集体生活,培养幼儿社会生活的习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幼儿园是人类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性格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幼儿园交往空间的设计给予应有的重视。

我国现有幼儿园大多采用分班制,建筑空间组合多是分隔和封闭的。这种保守的教育方式和封闭的建筑空间模式,限制和束缚了幼儿活泼的天性,不利于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如何突破独立、封闭的建筑空间,改变传统的纯交通走廊联系幼儿园的各个单元,是我们现代建筑幼儿园空间设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设计实例中,建筑主体中多处设计了“内天井”。其主要优势在于:

1)半封闭的“内天井”,形成了半围合的庭院空间,通过半围合的廊道相互渗透,既形成了空间开放、视野开阔、景观流动的幼儿园内部空间,又使得原来的交通空间转化成幼儿游戏、社交、互动的综合性交往空间。

2)半封闭的“内天井”,使得幼儿生活单元的卫生间和衣帽储藏间得以直接对外采光、通风,提升了幼儿室内空间的舒适性。

3)半封闭的“内天井”四周的开敞式廊道,使得幼儿园生活用房和其他用房之间既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又便于他们之间的联系。从建筑防火规范的角度讲,通廊不仅满足了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小于2个的要求,而且满足了公共建筑(幼儿园)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要求。

4)半封闭的“内天井”,使得幼儿园平面设计更加灵活、富有趣味性,突破了传统的平面组合设计。

5)毕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针对毕节的气候特征,半封闭的“内天井”使主要用房均设计成为开敞式外走廊的形式,有利于主要房间的通风、干爽、不受异味的干扰,避免了南方建筑潮湿的室内环境。

为打破封闭的建筑空间,建立幼儿开敞式交往空间,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主体建筑在2层和3层的屋面分别设计了“屋顶活动场地”。“屋顶活动场地”的主要优势在于:

1)“屋顶活动场地”结合开敞式通廊的水平交通和垂直的交通空间,使得各班在空间和视觉领域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传递性,使各种交往活动能够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2)不同高差的“屋顶活动场地”既丰富了立面的变化,又为儿童活动和游戏提供场所。

3)延长了屋顶的使用寿命。幼儿园活动场地应采用软质楼地面,因此屋面活动场地的屋面需增设橡胶合成材料板等软质材料,以保护幼儿在活动中不受伤害的同时,也保护了屋面的防水层不受气候、紫外线以及其他损伤,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4)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屋面活动场地设有各种游戏器具,这些游戏器具产生的阴影能够带给屋面一片阴凉,保护屋顶不受高温伤害。屋面活动场地的屋面增设了橡胶合成材料板等软质材料,形成了附加隔热层,也提升了建筑的节能效率。

5)空间利用。普通未被使用的屋顶区域设计成为屋顶活动场地,不仅充分利用了宝贵的空间,同时也降低了购买土地的费用。

“内天井”“屋顶活动场地”的使用主体为幼儿,因此安全性也是设计的重中之重。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幼儿园的内天井、上人屋面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高度从可踏部位顶面起算,且净高不应低于1.30 m。在实例中,防护栏杆的高度为1.50 m,满足了规范规定的同时,为幼儿活动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场所。

4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幼儿园的立面造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立面设计应是活泼的、有生命力的和富有想象力的。

毕节幼专15班幼儿园的主体建筑采用了积木式建筑立面造型,在体量处理上挣脱了生活单元一致性的束缚,将活动单元分割成高低错落的乐高块,形成活泼的建筑轮廓线。立面色彩选用以白色为背景颜色,每个竖向的生活单元分别以橘、黄、绿的木板为辅助色来点缀,在这些木板中镶嵌不同尺寸的窗子排布在不同的部位,使得建筑外立面简洁、纯净又富有趣味,增加了主体建筑的辨识度。

5 结语

幼儿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幼儿园建筑不仅要在规划布局上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还要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营造、交往空间的构成和立面造型的雕琢,将幼儿园设计成真正以幼儿为本,舒适、安全、富有童趣的建筑。

猜你喜欢

用房毕节活动室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离退休活动室旧貌换新颜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新经济视角下高校公有用房管理资源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
关工委主任五四建文化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