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酸甘化阴法治疗胃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体会

2021-03-27石鹏岩

光明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胃脘萎缩性胃炎

石鹏岩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胃痛、胃胀、胃中嘈杂;兼见反酸烧心、口干口渴、神疲乏力、纳呆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痞满” “嘈杂”等范畴。2017年共识意见将其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5个证型[1]。并提出胃阴不足证: 主症:①胃脘灼热疼痛;②胃中嘈杂。次症:①似饥而不欲食;②口干舌燥;③大便干结。舌脉:①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②脉细或数。证候诊断: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内镜下微观辨证胃阴不足证:黏膜表面粗糙不平, 变薄变脆, 分泌物少。皱襞变细或消失, 呈龟裂样改变, 或可透见黏膜下小血管网。研究[2]发现萎缩性胃炎证型以胃阴亏虚和脾胃虚寒证多见,且伴肠化者多见胃阴亏虚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胃阴虚可兼见其他证候,灵活运用酸干化阴法治疗颇有疗效,现将个人体会报告如下。

1 阴伤轻证 肝胃不和

刘某,女,50岁,小学教师。胃脘隐痛不适2年,腹胀牵及两胁,饭后明显,嗳气则舒,生气后明显,口中乏味,纳少,口稍干,饮水不多,大便偏干,解出不难,日一行,害怕胃炎转为胃癌,思虑多,失眠多梦,易急躁,舌红,苔薄白,欠润,脉细。胃镜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黏膜中度萎缩伴肠化。于院外口服中药汤剂1个月余,效果不明显,遂来诊。观其前方多应用疏肝和胃理气等药,此次予以养阴生津,缓肝止痛。处方:白芍20 g,甘草6 g,石斛10 g,沙参10 g,玉竹12 g,麸炒山药30 g,百合10 g,合欢皮10 g,炒酸枣仁15 g,炒麦芽10 g。14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患者腹胀、嗳气明显缓解,偶有隐痛不适,口干消失,大便不干,通畅,纳食增加,夜梦减少,体力增加。病理提示有肠化,于上方基础上加用生蒲黄10 g,醋五灵脂10 g。继服14剂,患者觉诸症消失,守方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随诊未再发。

按:患者口稍干,大便偏干,舌红,苔薄白,欠润,为胃津不足症象,伴腹胀牵及两胁,与情志有关。经投疏肝和胃理气药效不显。《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肝体阴用阳,肝藏血,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易动风化火,故功能属阳。因肝肾同源,可应用滋养肝肾来养肝阴,但滋肾药多质腻味咸,养肝药多为酸甘化阴。酸味药入肝而能补肝、敛肝,肝虚而致厥气横逆,予疏肝理气药不效,用酸味补肝之品,可敛其横逆之势,即补中寓泻,补肝体而制肝用。将酸味之药与甘平养阴的轻剂配合使用,以化阴生津,调养肝胃。本方在芍药甘草汤基础上加用石斛、沙参、玉竹益胃生津。其中Zhao Y等[3]通过实验表明石斛具有抗氧化作用,能调节一些致瘤相关的细胞因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预防胃癌,可以作为一种减少胃癌风险的预防药物。阴伤轻症,应用麸炒山药平补脾胃。百合性微寒,润燥生津,与山药搭配滋补脾胃,理气消胀;炒酸枣仁味甘,性平,入心、肝经,有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功效,张婷等[4]研究表明酸枣仁对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影响深睡状态,延长深睡时间, 发挥镇静催眠效果。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解郁安神功效。炒麦芽健脾消食改善食欲。首诊后症状明显改善,二诊加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散结,国医大师朱良春[5]指出治疗CAG可加用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失笑散, 因其不仅善于止痛, 且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代谢失调和营养神经血管, 从而促进肠上皮化生和增生性病变的转化与吸收。

2 阴伤重症 胆胃不合

王某,男,60岁,农民。胃脘部烧灼疼痛,进食韭菜及辛辣食物后明显,伴反酸烧心,口苦口干欲饮,口腔溃疡导致疼痛久经治疗不愈合,纳食不香,大便干燥费力,每日1次,舌干红无苔,脉细。患者平素嗜好烟酒、辛辣之品。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胆汁反流。呼气试验Hp(+)。腹部彩超提示:胆囊炎。曾口服根除Hp治疗药物,因不能耐受而停用,要求口服中药治疗。治当养阴清热、合胃降逆。处方:乌梅10 g,白芍10 g,生地黄10 g,北沙参15 g,麦冬15 g,煅瓦楞子15 g,赭石15 g,竹茹10 g,郁金10 g,蒲公英30 g,炒栀子15 g,生甘草3 g。7剂水煎服日1剂,服用后二诊患者觉胃脘灼痛感减轻,反酸烧心消失,口苦口干改善,口腔溃疡疼痛稍减轻,舌红少苔,二诊继续于原方基础上加用焦三仙各15 g,牡丹皮15 g,继续服用14剂。三诊口腔溃疡愈合,纳食增加,胃脘灼痛消失,继续服用上方21剂。复查呼气试验Hp(-),无明显不适症状。

按:胃脘灼痛,口舌生疮,口苦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无苔为胃阴亏虚重证。患者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久则耗伤胃阴,阴虚火旺。乌梅、白芍酸甘养胃;生地黄、沙参、麦冬滋阴养液,煅瓦楞子制酸止痛。《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胆火上炎,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胆汁反流入胃。胆汁反流是指胆汁酸反流入胃,从而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出现腺体萎缩。胆胃同居六腑,其气以通为顺,予赭石、竹茹清热降逆。郁金味辛、苦, 性寒, 归胆、肝、心经, 凉血止血、利胆退黄。研究表明[6]郁金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并可抑制存在于胆囊中的大部分微生物, 故治疗胆囊炎有效。蒲公英微苦而甘寒, 清热不伤胃, 有利于胃气之和降。李东明[7]认为蒲公英与阿莫西林、甲硝唑抗幽门螺杆菌疗效相似,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炒栀子苦寒,泻火解毒,清上焦热。生甘草偏于泻火解毒,兼调和诸药。此方将酸味药配以甘寒滋阴生津之品,以资胃液。酸苦泄热坚阴,苦甘合化,滋阴制火润燥。二诊口疮未愈合,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导致口疮,在滋阴基础上加用牡丹皮凉血活血,焦三仙健脾消食改善食欲。三诊患者症状消失,复查呼气试验转为阴性。

3 阴伤轻症 兼脾气虚

患者许某,女,46岁,干部。胃脘痞闷不适间作3年,无明显疼痛,饥不欲食,形体偏瘦,伴神疲乏力、气短、口干乏味,大便难解,质不干,舌淡红少苔,脉虚细。患者平时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多。既往有产后出血病史。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陈旧出血。病理:黏膜中重度萎缩。治疗养阴益胃,补气生津护膜。处方:乌梅10 g,太子参10 g,生山药30 g,黄芪10 g,生白术10 g,地榆炭30 g,白及10 g,枳壳15 g,炒六神曲10 g,甘草6 g。上方服用14剂,患者觉胃脘嘈杂好转,饮食增加,仍觉有乏力、气短,上方黄芪改15 g,继续口服14剂。患者觉诸症消失。

按:方中乌梅、甘草相配能开胃消食生津。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经,益脾气、养胃阴,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等引起的食少倦怠之症。生山药汁浆最厚,张锡纯喜重用山药以滋养脾胃之阴。黄芪补气健脾,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通过补气以化阴生津,对于津因气而虚者尤为重要。白术色微黄、土气最厚,为健脾之要药,枳壳善走脾胃气分,下气宽中,二者配伍行气消痞。胃镜提示有陈旧出血,地榆性收敛,又善生肌,炒炭善止血,与白及合用护膜止血。炒六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科门诊常见病,此病病程长,易反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伴上皮内瘤变的可进展为胃癌。西医治疗主要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治疗,有时效果局限,难以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有研究表明[8],胃阴亏虚是胃腺体萎缩的重要病机。因其病机复杂,临床上单纯胃阴虚者少见,单纯应用养阴寒凉药物,效果不显。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罹患此病后因害怕转为胃癌导致精神紧张,形成肝郁,肝郁日久化热伤及脾胃,耗伤胃阴。胃喜润恶燥,以通降为顺,胃内津液减少则会出现胃的受纳、腐熟、和降功能的异常,出现肝胃不和证,伴有肝失疏泄的症状。过食煎炸辛辣之品,嗜好烟酒,致胃阴亏虚,肝胆相照,互为表里,胆火逆胃,胆汁反流入胃,于甘寒药物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利胆药物,改善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Hp可诱发胃黏膜炎性改变及病理学变化。长期感染后可使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根除Hp可减轻慢性炎症活动性,防止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进一步发展,使部分患者的萎缩得到逆转[9],但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西药副作用,口服中药可有效根除Hp。产后失血,思虑伤脾,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出现神疲乏力、气短等脾气虚症状。治疗上合用甘平补气药物以健脾益气。

酸甘化阴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仲景创芍药甘草汤开酸甘化阴应用之先河,叶天士提出了“滋养胃阴”学说。吴鞠通创立“益胃汤、五汁饮”。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了“淡以养脾”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滋阴养胃”学说。慢性萎缩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病机复杂,本虚标实,根据不同临床兼证,灵活运用酸甘化阴法,且有侧重。酸先入肝,甘先入脾,酸与甘合,不但可以加强养阴的作用,而且能化阴生津。酸能敛阴生津,甘能益胃滋阴,酸甘相伍,一敛一滋,两济其阴,相互配合,更能促进脾胃生化阴液的功能,即酸得甘助而生阴。

以上仅为个人拙见,还请诸位斧正。

猜你喜欢

胃脘萎缩性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二)——小儿胃脘痛的推拿治疗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