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老中医盛增秀大补元煎治疗虚劳验案5则

2021-03-27沈忆奕鲁颜利盛增秀

光明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山萸膏方熟地黄

沈忆奕 鲁颜利 盛增秀

盛增秀是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盛师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领衔编写出版书籍80余部,博通经籍,学验俱丰。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深感盛师临证遣方知药善任、章法井然,善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治疗诸多内科疑难杂病。本文列举盛师应用大补元煎治疗虚损的经验,并予以分析。

1 虚损

虚损又称虚劳(以下简称虚损),为中医特有的概念,与现代的“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前状态”等病证范围交叉包涵。虚损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姜德友等考证说:“虚、劳、损都始见于《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给‘虚’下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义:‘精气夺则虚’,对于‘劳’虽没有正面解释, 但有‘五劳所伤’之说。”[1]后世医家对虚损极为重视,论述诸多,甚则独辟成章,如《医门法律》专设“虚劳门”[2]、《医宗金鉴》的“杂病心法要诀·虚劳门”、《本草纲目》卷三“百病主治药·虚损”等。诸位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各有发明,进一步完善了虚损的定义、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葛洪《肘后备急方》言:“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慑,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4]《景岳全书》曰:“盖虚损之谓,或有发见于一证,或有困惫于暂时,凡在经在脏,但伤元气,则无非虚损病也。”[5]《金匮翼》亦言:“虚劳一曰虚损。盖积劳成虚,积虚成弱,积弱成损也。虚者空虚之谓,损者破散之谓。虚犹可补,损则罕有复完者矣。”[6]

盛师指出,虚损是中医重要的疾病概念,以元气亏损为基本病机,病程迁延,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疲乏,心悸寐差,记忆健忘,腰部酸痛,两足无力等。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作息不规律等原因,虚损比较常见,早期的虚损患者往往体检指标基本正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但久虚成损,这类人群后续容易罹患疾病甚至危重病症,宜尽早干预,“以免疾病的发生,或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7]。诚如《理虚元鉴》所言:“虚劳当治其未成”[8]。《肘后备急方》所说:“(虚损)虽非乃飚急,不即治,亦渐瘵人。”[2]近年来,虚损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而现代医学对此尚无理想的干预手段和药物,中医药对于虚损的预防和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对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从古至今,治疗虚损的方剂逾千首,盛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在诸多治疗虚损的方剂中,“大补元煎”当属第一方,在临床可作为治疗虚损的基本方使用。

2 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出自《景岳全书》,位列“补阵”各方之首,“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组方:“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山药(炒,二钱)熟地黄(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杜仲(二钱)当归(二、三钱,若泄泻者,去之)山萸肉(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枸杞(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9]。盛师根据方证相应的原则,常用大补元煎治疗虚损患者,临床起效较快、疗效颇佳;每逢冬令进补时期,若遇虚损患者就诊,盛师亦常以大补元煎为基本方,随证与归脾汤、三才汤、五子衍宗丸等合用。实践证明,此方可广泛应用于虚损病,包括现代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调治,尤其适合于冬令进补膏方。以下介绍盛师用大补元煎为基本方治疗虚损的5则典型病案,以飨读者。

3 验案

案1朱某某,女,29岁,2019年9月2日初诊。叶天士云:“交节病变,总是虚证”,患者值夏秋之交,鼻膜和皮肤容易过敏,历年如此,良由气虚抗邪能力减弱所致。在空调房间受凉易腹泻,面色不华。脉濡缓,苔薄白。治宜补益元气为主,方用玉屏风散、大补元煎合化。方药:黄芪30 g,炒白术15 g,防风5 g,党参18 g,山药20 g,盐杜仲12 g,熟地黄18 g,当归15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2 g,炙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二诊(2019年9月9日)药尚对证,症状显减,再拟培补元气,上方加砂仁(后下)6 g,陈皮6 g,俾补而不滞、滋而不腻。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三诊(2019年9月16日)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再拟补养以增强体质,上方加灵芝15 g,绞股蓝15 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以巩固疗效。跟踪回访2个月,患者过敏性疾病未发,自觉精力增强。

案2盛某某,男,30岁,2020年5月28日初诊。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夜寐不宁,记忆健忘,腰部酸痛,脉象细缓,舌苔薄白,乃元气不足、神不安藏使然。拟大补元煎合归脾汤化裁,一则补养元气,一则养心安神。方药:黄芪30 g,炒白术15 g,当归15 g,党参18 g,茯神12 g,炒酸枣仁12 g,制远志肉6 g,龙眼肉12 g,山药18 g,盐杜仲12 g,熟地黄18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2 g,木香 g,炙甘草6 g,红枣15 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二诊(2020年6月8日)病情明显改善,惟夜寐梦多,治守原法,希奏续效。上方加首乌藤18 g,琥珀9 g,合欢花12 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三诊(2020年6月15日)病情向安,效不更方。14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后续患者在当地自行转方,原方续服1个月。2020年9月回访,患者夜寐安,述工作后疲乏感明显减轻。

案3侯某,男,56岁,2020年5月25日初诊。辛勤过度,“劳则气耗”,自觉精神疲乏,下肢无力,短气,脉弦,苔薄,显属元气不足,病属虚损。遵《黄帝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旨,治用大补元煎培补身体。方药:党参18 g,山药20 g,盐杜仲15 g,熟地黄18 g,当归15 g,枸杞子15 g,山萸肉15 g,黄芪30 g,炙甘草6 g,陈皮6 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二诊(2020年6月1日)药后症状有所减轻,无如元气亏虚已久,殊非短期能克奏肤功,需缓缓调补。上方加炒白术15 g,茯苓12 g,黄精15 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三诊(2020年6月8日)症状明显改善,体力渐复,惟感下肢酸软,苔薄,脉弦。上方加牛膝12 g,续断12 g,灵芝15 g,天冬12 g,意在加强补肾之功,以“肾为作强之官”故也。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020年10月,患者复诊,开具膏方。膏方处方在大补元煎的基础上加减,以培补元气,巩固疗效。

案4郑某某,女,39岁,2017年12月21日开具膏方。肾元不足,冲任亏虚,既往腰酸,精神疲乏,经治后症状若失。惟月经来潮,前三天经量尚可,后几天量少点滴不净。脉象濡细,舌质偏红。治宜补益气阴,固肾强腰,兼调冲任。拟膏方调理,列方如下。西洋参片150 g,山药400 g,盐杜仲350 g,生地黄400 g,当归350 g,枸杞子350 g,山萸肉350 g,天冬300 g,续断300 g,补骨脂200 g,灵芝250 g,鲜铁皮石斛150 g,炒白芍250 g,黄芪350 g,麦冬250 g,制黄精350 g,砂仁60 g,炙甘草200 g,炒白术250 g,茯苓250 g,制狗脊300 g,红枣250 g,醋龟甲250 g,阿胶200 g,冰糖200 g,黄酒200 g,虫草菌粉(2.8 g/袋)3袋。上药如法制膏,每日早晚空腹各服 1 汤匙,白开水冲入,和匀服用,连服2~3个月。患者服用膏方后体质增强,无明显身体不适,次年及第3年冬季继续服用膏方,处方依然以大补元煎为基础加减,以冀强身健体。

案5胡某某,男,56岁,2016年开始连续冬令进补,2018年11月22日又处以膏方如下。自觉冬令进补,效果良好,现无明显症状,惟血糖偏高,脉缓,苔薄白,再步前二年处方用药之法,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拟大补元煎合五子衍宗丸化裁,意在填精益肾为主。方药:高丽参200 g,山药500 g,盐杜仲450 g,熟地黄500 g,山萸肉450 g,当归450 g,枸杞子400 g,菟丝子400 g,覆盆子400 g,五味子200 g,肉苁蓉300 g,巴戟天300 g,续断350 g,淫羊藿400 g,黄芪500 g,炒白术450 g,茯苓450 g,砂仁150 g,炙甘草150 g,陈皮200 g,木糖醇200 g,黄酒150 g,阿胶200 g,鹿角胶100 g,灵芝孢子粉20 g,虫草菌粉(2.8 g/袋)4袋,黑芝麻200 g,核桃仁200 g。上药如法制膏,每日早晚空腹服 1 片,连服2~3个月。患者服后效佳,2019年及今年均要求续用膏方。

4 小结

对于大补元煎的方义和作用,盛师作了精要分析:《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10],精气神者,人之三宝也,虚损为病,病程缠绵迁延,久病积虚,精气神必有伤残,故治疗尤需重视滋益精气神,俾元气充则开阖循常,气行乃健,精盛神旺,受伤之脏自得恢复,正所谓“澄其源则水自清,灌其根则枝乃茂”。大补元煎为精、气、神俱补的有效方剂,且药性平和,兼顾气血阴阳。

方用人参补益元气,一般可用党参代替;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杜仲、山药重在填精益肾,以滋补先天之根,且山药又是健脾良药,与人参相伍,扶持后天之本益彰;当归功擅养血,若方中加入黄芪一药,取当归补血汤阳生阴长之意,则补气养血之力倍增;炙甘草既能健脾益胃,又能调和诸药。合之共奏补肾健脾、滋养气血之卓效,堪称精气神俱补之方,很适合虚损之治和冬令进补膏方,方名大补元煎,意即在此。

盛师强调指出:本方构思严密,主旨鲜明,重在治本,故多效验,在众多滋补方剂中,当属大补元煎为第一方。这种本诸实践的经验之谈,对我辈临证运用补剂,启发良多。同时,大补元煎组方的8味药材均在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名单”中,若将人参易为党参,价格更是实惠,在保健品市场也值得进一步推广。故盛老师亦提出:可将大补元煎作为新药研发的经典方,结合现代的检验手段,对大补元煎治疗虚损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估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山萸膏方熟地黄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山萸肉表面泛霜和发霉的鉴别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8 种炮制方法对山茱萸脂溶性成分的影响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