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席作武教授辨治便秘经验介绍*

2021-03-27梁伟涛牛明了

光明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化糟粕润肠

梁伟涛 牛明了

1 治病溯源

中医学对于便秘的探索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同时初步提出了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大便难……病本于肾”,提出了便秘与肾的关系。张仲景称其为“脾约”“不更衣”,提出了便秘当从阴阳辨治,把便秘分为“阳结”与“阴结”,创立了承气汤、麻子仁丸等治秘名方,对便秘的认识有了新的研究。“便秘”病名首见于《杂病源流犀烛》[1],原文载“若为饥饱劳疫所损,或素嗜辛辣厚味……故成便秘之症”,并一直沿用至今。

2 辨证要点

便秘是由多种因素如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导致的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失调,从而引起排便的周期紊乱,多以周期延长为主;或周期正常,但质干硬,燥屎难出;或质不干硬,有便意,但排出不畅。临床辨证时,要分虚实寒热,辨病辨脏腑。实秘多因邪滞肠胃、壅塞不通所致,治疗以祛邪为主;虚秘多因肠失润养、推动无力所致,治疗以扶正为先;冷秘多因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所致,治疗以温里散寒为主;热秘多因肠腑燥热、津伤便结所致,治疗以泄热导滞、润肠通便为要。便秘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但与肝、脾、肺、肾、胃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在肝者,主要因肝气郁滞、腑气不通所致,治疗以顺气导滞为法;病在肾者,以肾阳虚为主,治以温阳通便为法;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上逆不降,则影响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治疗时佐以通降肺气的药物。故席作武教授特别强调,便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可涉及多个脏腑,有时数个证型相兼为病,故临证之际当严谨准确,数证合参,精准用药,灵活加减。

3 临证经验

3.1 辨治便秘 当首辨虚实便秘由多种病因引起,病机复杂,证型多样,但不外乎虚实两端。正如金元时期张元素所言:“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秘治疗。有虚秘,有实秘”。这种虚实分类法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至今仍是临证治疗的纲领。实证有寒积、热结、气滞;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席作武教授强调便秘辨证应先辨虚实,实证治疗以祛邪通泻为主,主要包括温通、泻热、理气,使实邪去则大便通;虚证治疗以扶正补虚为要,主要包括滋阴、温阳、益气、养血,使正气盛则大便通。上述各证可单独出现,也易相兼为病,故临证时,当严谨辨证,谨慎审因,权衡轻重,灵活变通。

3.2 辨治便秘 当辨清寒热寒邪外感可致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大肠传导功能失司,糟粕留滞胃肠,则形成便秘。正如清代名医尤怡在《金匮翼》中载:“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津液不通”[2]。热秘则多由热病之后,胃肠积热,津液耗伤,大肠失于濡润,导致燥结难行,发为本病。冷秘、热秘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为病,如素体阴盛之人,外感湿热之邪,或平素阳盛之人肆食生冷,或是外感寒邪,临证可见寒热错杂之证,同时寒热之间亦可出现相互转化,故临床辨证时要辨清寒热的轻重主次,合理选方用药,切不可见热证,则只投泻阳明腑实之药,以免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席作武教授强调,便秘的治疗,当辨清寒热,辨清主次。对于寒热错杂的治疗,当祛邪扶正、平调寒热;对于寒热转化的治疗,则以“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为治疗大法。

3.3 辨治便秘 当辨脏腑《素问·五脏别论》言:“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一词王冰注云:“谓肛之门也”[3]。饮食入胃,经过胃的受纳腐熟,下传至小肠,经过小肠的泌别清浊将食物残渣传至大肠,大肠传化糟粕的过程中形成粪便,最后经“魄门”排出体外。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肺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临证时,需从脏腑辨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肝的疏泄作用可调畅全身气机。若抑郁恼怒则易导致肝气郁结,从而使气机失调,疏泄失职。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导致气停不运,形成气滞,大肠传化糟粕失去动力源泉,导致糟粕内停,最终形成便秘。对于气滞不行所致的便秘,席作武教授常从疏肝理气着手,擅用四逆散、四磨汤等疏肝理气之方。脾与胃同居中州,为后天之本,脾胃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保证水谷纳运得当,各脏腑气机升降协调。脾主升清,上注心肺,从而濡润各脏腑,胃气主降,推动糟粕下行。若脾胃失调,则易导致大肠失于濡润,糟粕失于推动,燥屎内结,形成便秘。临床上,本证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以及素体虚弱者,在治疗上,席作武教授多采用益气润肠之法,欲降先升,补气药与升提药联合应用,常选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佐以少量滋阴润肠之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发肃降,肺的肃降能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使脏腑得以濡润;向下布散气以推动大肠传化糟粕。若肺气壅塞,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则易致大肠失于濡润,传化无力,从而使燥屎内结,形成便秘。席作武教授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在临证时,常从宣降肺气入手,选用枇杷叶、旋覆花、杏仁等药。肾为一身阴阳之本[4],“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的阴阳不足可导致一身之阴阳缺损。故席作武教授在治疗阴虚秘及阳虚秘时,常从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着手。针对阴虚者,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针对阳虚者,常用济川煎加减。

4 验案举例

4.1 脾气虚弱 肠道失润案王某,女,42岁。2018年12月17日初诊。主诉:大便排出不畅10年余。现病史:患者10年前生育后即经常出现大便排出不畅,时有干结,排出困难。曾到各级医院检查求治,诊断为乙状结肠稍有冗长,余未发现阳性体征。服促胃肠动力药或多种泻下药,有时有效,有时反加重。每当排便时异常用力,才可排出少量大便且气喘不止、头晕心悸。时有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消瘦,动作缓慢,舌淡,苔薄,脉沉细。诊断:便秘。辨证:脾气虚弱、肠道失润。治法:补脾益气、润肠通便。选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应用。处方: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10 g,升麻6 g,柴胡12 g,当归10 g,柏子仁10 g,陈皮6 g,炙甘草15 g,生姜9片,大枣6枚。7剂,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2018年12月24日):药后排便较前顺畅,倦怠乏力较前改善,面色较前红润,临厕努挣较前改善,效不更方,继续服用7剂。三诊(2018年12月31日):药后患者排便较前明显顺畅,倦怠乏力症状基本消失,无临厕努挣,便后气喘、头晕心悸症状基本消失。继服前方7剂药后,患者大便基本正常。

按:本案患者大便排出不畅10年余,属“久秘”范畴。便秘虽与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失常有关,但久病致虚,故久秘必与气血亏虚相关。本案患者即是由病久导致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谷、津液,导致大肠传送无力,津液亏少,大肠失于濡润,则出现津亏肠燥之证。处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二经,功于补益正气,为君药,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认为[5],临床上气虚不严重,稍有倦怠乏力,呼吸气短者,不宜过快过猛地行补益之法,宜取黄芪15 g以下的剂量,以达到循序渐进,正气得充的效果;配伍以党参、白术、炙甘草,有助于黄芪更好地发挥补气作用;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便秘,席作武教授提出“欲降先升”,治疗时常补气药与升提药联合应用,用药时佐以少量升麻、柴胡以助黄芪补益正气;当归、柏子仁有润肠通便之功,助内结燥屎得以下行;陈皮理气,使诸药补正气而不致凝滞,上药共为佐使;以炙甘草15 g调和诸药,生姜、大枣为引。全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诸药合用,使化源充足、正气得复、燥屎得消,则诸证向愈。二诊时,患者症状改善,效不更方。三诊时症状基本消失。

4.2 湿热中阻 阳虚秘证案杨某,女,23岁, 2020年8月13日初诊。主诉:便秘2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大便干,排便困难,2日一行,易上火,夜间常发热(37.5~38℃),冬天时手足冰凉,怕冷,纳可,小便可,背部易出疖,月经常推迟,色暗红,量少。舌质暗红, 苔中后部黄腻, 脉沉弦数。中医诊断:便秘。辨证:湿热中阻,阳虚秘证。治法:清热除湿,助阳通便。选方:济川煎加减。处方:肉苁蓉25 g,黑芝麻25 g,当归15 g,怀牛膝25 g,炒枳壳10 g,升麻10 g,茯苓30 g,姜半夏10 g,炒莱菔子15 g,连翘20 g,甘草6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2020年8月20日):服上方后,自诉排便顺畅,服药期间未再出现上火,余症如前,舌质暗,苔中后部黄略腻,脉沉弦。继以原方加柏子仁20 g,酸枣仁20 g,以增润肠通便之功。继服7剂,每天1剂,水煎服。三诊(2020年8月27日):服上方后,便秘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出现上火,月经量增多,怕冷症状减轻。基本痊愈。继续守上方巩固治疗。

按:本案系湿热中阻,阳虚秘证。乃由于湿热中阻, 损伤脾胃, 胃降不及,大肠传化不及,加之肾阳虚推动无力,而导致便秘。湿热蕴结,患者热势绵绵,易上火,生疖,苔黄厚腻。肾阳不足,阳虚则寒,出现冬天时手足冰凉,怕冷等症状。方选济川煎,功善助阳通便。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润燥滑肠;黑芝麻与肉苁蓉相配治疗便秘,因黑芝麻色黑入肾经,富含油脂润肠力佳;当归养血和血,辛润通便;牛膝补肾强腰,其性下降;枳壳宽肠下气;少加升麻以升清阳,使清升而浊降。处方中加大量连翘以清热散结,炒莱菔子下气消食导滞,引气下行,茯苓健脾以化湿,姜半夏健脾燥湿,使湿无所留。张景岳称此方是:“用通于补之剂”。因种子类药物富含油脂,润肠通便力强,二诊加柏子仁、酸枣仁,以增润肠通便之力。

猜你喜欢

传化糟粕润肠
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徐传化:发展“小家”,不忘“大家”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中医名言拾粹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HPLC法同时测定五仁润肠丸中10种成分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