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1-03-26王洪兴

畜禽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牛巴排泄物牛群

王洪兴

(通江县诺水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通江 636774)

0 引言

牛养殖过程时常遭受一些疾病因素影响,特别是牛巴氏杆菌病,严重威胁牛的身体健康,阻碍牛养殖业的稳步发展。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发病急、传染性强,临床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感染该病的病牛,时常出现高热、肺炎,还有的具有胃肠炎的表现,病牛的内脏广泛出血。通江县牛养殖业发展过程当中,曾经发生过牛巴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散发特征,还有小范围爆发流行的特点。牛巴氏杆菌病发病率相当高,倘若措施应用不当,极易导致病牛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牛养殖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发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此类病原长卵圆形小球杆菌,两侧的端部钝圆,中间部位向外突出,主要表现为散在特点,没有芽胞,没有鞭毛无法运动,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刚分离之后有荚膜,表现为两极染色。此类病菌抵抗力较弱,气候干燥的条件下2~3 d就会死亡,可以存活在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和血液当中,特别一些腐败的尸体存活时间能够达到3个月左右,在强光照射下数分钟便会出现死亡,利用消毒剂可以有效将其杀灭,带菌牛以及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以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进行传播感染,同时还会污染水源以及用具和饲料等,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蚊虫叮咬等各个渠道传染该病。一年中,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特别是气候突然改变,饲料改变,营养不足时会加重此类病害的发生,潮湿温暖的条件下更容易导致该病发生[1]。

2 发病情况

2018年7月,由于降雨闷热,牛圈比较潮湿,有一肉牛养殖户出现疫情,2头牛在2 d前出现症状,牛的食欲明显下降,同时出现流涎以及肚胀等特征,伴随气温的不断提升,农户认为牛是感染感冒,便使用抗感冒针剂进行注射,用药之后没有效果,感染该病第3天后,1头体质不良的牛出现死亡,同时其他5头牛也出现相应的症状,此时养殖户才意识到不是感冒,随即就诊。

3 临床症状

对牛测量体温达到42℃,心率明显增快,精神不佳,弓背低头,皮肤呈现不均匀的冷热特点,鼻镜较为干燥,活动较为迟缓,毛发没有光泽,伴有肌肉震颤,呼吸频率不断加快,同时眼结膜潮红,没有食欲,反刍停止。之后牛出现腹痛、便秘,之后变成下痢,有黏液,血液以及啐片混入到牛的排泄物中,味道恶臭,尿中有血液。牛的胸部、咽喉及头颈部位水肿明显,发热坚硬,外形异常。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牛,在其腿部,生殖器以及肛门部位出现明显肿胀,并延伸到其他部位,发生水肿的部位初期发热,坚硬而疼痛,之后逐渐变冷,疼痛也随之下降,指压后存在压痕,舌部肿大,肝热红肿,表现为暗红色,影响呼吸功能。肺部叩诊疼痛存在浊音,肺部听诊存在摩擦音与水泡音。

4 剖解变化

对病牛进行解剖检查,发现明显的败血症情况,出血点遍布肌肉、粘膜、皮下组织和浆膜等。同时脾脏和肺脏等内脏器官也存在出血点,淋巴结明显肿胀,并伴有胸腹水,颈部、咽喉部位及皮下组织表现为浆液浸润,切开之后有透明状的黄色液体流出,纤维素样渗出液大量集聚在胸腔当中,病牛肺部切片表现为大理石状[2]。

5 诊断

病牛内部脏器出血,淋巴结肿胀明显,存在大量的胸、腹腔液。根据病牛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综合研究认为该病属于牛巴氏杆菌病。

6 治疗

1)选择磺胺嘧啶进行肌肉注射,注射量按照0.1 mL/(kg体重),1次/d,连用3 d。

2)病情严重的病牛,联合应用青链霉素,青霉素。

3)选择头孢王开展肌肉注射,成年牛用量为2瓶/d,犊牛注射1瓶/d,连续应用2 d。

通过上述方法开展治疗工作之后,仅有1头身体较弱的病牛出现死亡,剩下的牛都在10 d之后恢复了健康。隔离治疗病牛过程当中,还应当确保牛舍的良好通风,利用火碱对牛使用的各种用具、食槽、圈舍开展全面的消毒,将粪便进行生物发酵。

7 防治

7.1 加强日常管理

就目前牛养殖业而言,牛群养殖密度大,通风条件较差,养殖环境亟待改善,这些都极易引发牛巴氏杆菌病,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做好养殖管理工作非常关键,特别是牛饲养过程中应用的食槽要定期进行清洁,保持卫生,并加强通风,确保圈舍的干燥,并及时清除牛的各种排泄物,控制和减少细菌滋生,依照季节的不同,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护,特别是降雨较多的时节,应确保养殖场的干燥,寒冷季节应提高室内温度,保证适宜的温度条件,增加营养供应,促进牛的健康生长。

7.2 隔离措施

对病牛进行隔离。发现病牛之后,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隔离,并对圈舍严格的消毒,使用10%的石灰乳或者5%的漂白粉,消毒处理牛舍及其用具,一同饲养的牛,及时注射抗血清以及预防药物,进行7 d观察,没有病例出现时,接种疫苗,强化管理措施,将发病诱因及时消除。

7.3 切断传播途径

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能够减少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所以应当彻底消毒病牛污染的各种用具,并及时清除牛的排泄物,做好消毒处理,改善牛养殖环境。由于巴氏杆菌病对光热条件较为敏感,同时对一些消毒剂也较为敏感,70℃的温度条件10 min之内能够有效杀灭巴氏杆菌,阳光进行1 min照射也能将其杀死,利用5%的来苏尔以及20%左右的石灰乳和5%的柯辽林来消毒,处理牛的饲槽以及运动场和牛舍等,煮沸消毒乳汁,无害化处理牛的粪便,提高消毒作用,控制传播途径,才能促进牛的健康生长。

7.4 控制与消灭传染源

在牛品种引入过程当中,必须认真落实检疫措施,牛引入之后,应当隔离饲养30 d左右,保证牛健康之后再进行混养。如果在隔离饲养过程当中发现病牛应当及时淘汰,隔离其他牛群,并加以反复检验,有阳性病牛出现时,必须充分做好淘汰工作,同时对全牛群开展血液检查,2次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才可正常饲养,发现病牛之后及时淘汰,做好隔离措施。并加强健康牛的培养,出生的犊牛,3~5 d喂养牛乳,并送进专门的隔离舍进行饲养,此时可以应用健康乳和消毒乳,饲养6个月之后开展检疫工作,每5周进行1次,检验结果为阴性的牛群进行饲养,促进牛的健康生长。

7.5 紧急接种疫苗

为了确保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在相关程序下可紧急接种育苗。为了控制和减少健康牛群感染该病,应当对健康牛群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注射,注射量根据100 kg以下的牛,按照4 mL/头进行注射,而100 kg以上的牛按照6 mL/头的量进行注射,增强其抗病能力。

猜你喜欢

牛巴排泄物牛群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牛巴氏杆菌病发生与治疗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
牛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醇香美味的玉林牛巴
牛牛阿卡
牛排泄物制能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