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鸭常见疾病诊断及防治

2021-03-26

畜禽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鸭舍养鸭鸭群

陈 赞

(广西金秀县长垌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金秀 545705)

0 引言

随着养鸭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常见鸭疾病的发生概率与传播速度有所增加,为了及时地防治鸭疾病的蔓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需要针对常见鸭疾病进行梳理,有效控制鸭疾病带来的风险,从而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的效率,带动养殖家禽产业发展,为鸭养殖提供帮助。

1 浆膜炎的防治

1.1 浆膜炎的病因

浆膜炎主要起源于鸭疫巴氏杆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而且秋季、春季发病的概率较高。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8周前的雏鸭均可能发病,一般在感染2~3周以后死亡的概率达30%。目前,我国鸭厂普遍采用集中养殖的方式,这使得鸭舍空间被挤占压缩,增加了发病概率。有时饲养人员在养殖过程中不注重营养的供给,存在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不均衡的情况,也可能增加发病概率。而且,有的养殖户普遍采用草做铺垫,这种草在长期潮湿的环境下易滋生细菌,如果鸭的皮肤出现一点小小的破损,都有可能导致细菌在鸭体内的传播。

1.2 浆膜炎的症状

浆膜炎是常见的养鸭疫病。一般患有浆膜炎的鸭子多表现出失眠的症状,或者存在缩脖子、鸭喙与地面接触的情况。鸭子的眼睛与鼻腔也会出现较多的分泌物。一些鸭群很有可能会出现肚皮肿胀、拉肚子、拉绿便情况。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痉挛或者摆头等症状。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神经紊乱造成的,为了对病症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对病症进行科学鉴定和确认。

1.3 浆膜炎的防治

为了保证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做到全面、科学、有效的防控疫病,需要在规模养鸭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方法。首先,养殖户应对鸭舍进行全面打扫,提高养殖的有效性,避免滋生细菌,如保证鸭舍内空气的流通,对于受潮的垫草应当及时更换,选择科学的饲养方式,尤其是幼鸭与成鸭应分开饲养,这样才能保证特定周龄的鸭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其次,要大力提高养殖操作的规范意识,为了避免细菌滋生,养殖户需要定期消毒杀菌,及时清理常用的一些养殖器具,确保养殖不留死角。第三,采用科学的治疗与预防办法,一般用头孢类或阿莫西林等消炎药物。养殖户必须把此类药物作为常备品,这样才能及时对浆膜炎类的疫病进行有效控制。养殖户还可以采用专业的数据信息技术手段,使用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对养殖基地进行防控,这样可以提高养殖防控的效率,把握防控的重点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养殖质量的目标。

2 大肠杆菌病防治

2.1 大肠杆菌病因

大肠杆菌病与鸭舍的卫生环境不达标息息相关,鸭舍通风不足,鸭群生活环境较为潮湿,或者因幼鸭伤口感染导致细菌进入体内。其次,鸭大肠杆菌病可因鸭的饲养密度大而造成,单位面积饲养的鸭只数量过多,会造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另外,刚出生的鸭会因蛋壳等污染物造成污染,也有可能在孵化前就已经提前介入鸭体内,因特殊环境的诱发,造成大肠杆菌病出现。

2.2 大肠杆菌病症状

大肠杆菌病在春季易发生,2~6周的鸭龄容易发生,其症状表现多与传染性的浆膜炎类似,很少见神经性的症状。只有对病菌进行分离才能确定是大肠杆菌的感染。

2.3 大肠杆菌病防治

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有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感染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在于鸭舍周围的环境太差,需要养殖户定期进行环境清理和消毒工作,在清洁工作时应当保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制定鸭舍定期消毒计划,防止细菌的滋生,为鸭群提供更加优质的生长环境。为了避免鸭疾病的传播,养殖户应当采用分开喂食的饲养方法,避免因混舍饲养导致的营养不均、抵抗力弱等问题,具体可以采用分栏饲养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感染的概率,进而保证养殖户的收益。大肠杆菌在长时间的兽药控制下会有抗药性,养殖户在接种疫苗时应当提前进行药敏试验,确保药物对细菌控制的疗效,达到全面提升药物作用的效果。在药物抗敏试验成功以后,还要根据鸭群的适应性选择具有抑菌作用的头孢类、硫酸铵普霉素类的药物进行抑菌。此类药物应当谨慎使用,避免长期使用而影响鸭子正常生长的问题。而且,大肠杆菌病治疗会有药物残留,因此会影响肉的品质,最好采用预防手段控制疾病,采用针对性的防疫办法,注重把鸭疫巴氏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融入到防疫抗疫实践中。这样才能避免病鸭的情况,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

3 鸭霍乱病的防治

3.1 鸭霍乱的病因

鸭霍乱病是常见的养鸭疾病,这种病主要发生在4周龄鸭群,疾病借助消化系统进行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鸭的排泄物,因排泄物污染鸭养殖的水源、饲料而导致鸭群大规模的感染霍乱。有时霍乱病菌还可能通过饲养员使用的器皿传播至其他鸭群,鸭舍周围一些感染霍乱病菌的昆虫也可能成为病菌携带者,从而成为霍乱病的传播者,造成大规模的霍乱病感染。

3.2 鸭霍乱的症状

感染霍乱病的鸭群通常发病时间快,出现鸭垂头或甩尾等现象,而且还会伴有体温上升和口鼻流出分泌物的情况。这种病的死亡率较高,常常导致鸭群大量死亡,急性死亡也是鸭霍乱的常见症状。患有此病的鸭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也会表现呼吸困难和精神状况较差现象。而且,病鸭的粪便多为灰白色,便中有时还会夹杂血液,霍乱会侵害鸭肝脏,造成鸭肝周边坏死。

3.3 鸭霍乱的防治

为了达到有效防治鸭霍乱病的目的,控制集体爆发霍乱病的情况,养殖户必须加强日常的巡视检查工作。按照养鸭的相关要求做好鸭舍的日常清理保洁工作,避免鸭的混养,提高鸭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已经有针对鸭霍乱的疫苗,为了避免鸭霍乱病情况的出现,养鸭户应当及时接种市场上常见的鸭群专用霍乱病疫苗,这样可以快速形成鸭群的疫病抵抗能力,防止疫病对鸭群生长产生的影响。如果在鸭群中出现感染病体,要及时的将感染病体与其它鸭分离,对病鸭隔离治疗,对死鸭采用焚烧处理或者深层次掩埋,同时还要对鸭舍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为了提高鸭群的免疫力,饲养人员还可以使用抗生素,可以将抗生素药物放入食物或水中,从而提升鸭群的抵抗力,保障养鸭户收益,降低霍乱病发生的风险。霍乱是一种高风险的疾病,养鸭过程中应及时进行科学预防,采用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把握阶段性防控的重点,这样才能提高防控疾病的有效性,在尽快诊断的基础上提高治疗的质量。

4 结语

本文对鸭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几种常见鸭疾病的诊断与处置办法。为了保证鸭养殖的质量,减少养鸭常见疾病带来的危害,还要优化养鸭体系,采用科学的预防与控制办法,并且针对具体鸭病采用针对性的防控方法,这样才能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促进鸭养殖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鸭舍养鸭鸭群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群中的鸵鸟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肉用鸭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