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建立非免疫区羊布鲁氏菌病净化长效机制

2021-03-26王永雄

畜禽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羊布病布病净化

王永雄,徐 娟

(湖北省松滋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湖北 松滋 434200)

0 引言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易感动物有:猪、牛、羊等,其中羊为主要易感动物,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该病在我国分布广泛,而且易传染给人,能在群间和种间造成交叉感染[1],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细菌性疾病。松滋市不属于羊布病免疫区,自2015年开始实施羊布病净化工作,至2017年检测阳性羊场全部转为假定阴性场,2018—2019年监测均未发现阳性羊只,基本达到净化目标。结果表明,松滋市羊布病净化技术路线科学可行且成效明显,鉴于羊布病的传播特性和当地的养殖习惯,如何长期保持净化成果已成为后期松滋市羊布病净化工作的重点。

1 净化方法

根据全省统一方案,松滋市制定了《松滋市羊布病净化工作方案》,采取“检测—流调—扑杀—监测—净化” 的技术路线[2]对本区域内饲养的羊全面开展布病净化工作。对检出的阳性羊开展流调并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阳性羊场全群隔离监测,每2个月检测1次,直至连续3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纳入假定阴性场统一管理。对从未检出过阳性样本的场户认定为假定阴性场,每半年抽样检测1次,若发现阳性则根据阳性场处理方法处理。布病净化工作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摸底调查:由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人员调查上报各地区山羊养殖情况,市中心统一制定监测计划。

2)样品采集:由各乡镇动物防疫员负责采集羊血清样本,填好样品信息登记,样品信息登记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场名称、地点、养殖数量、来源、是否有异常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样本编号和对应耳标号等。确保样本信息一一对应不混淆,检测结果能精确溯源到对应个体。

3)集中检测:由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处理好的样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做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试管凝集试验或竞争ELISA试验进行确诊[3]。

4)流调和扑杀:对阳性羊场开展流调,摸清阳性羊的感染路径以及可能引起的其他感染对象。用30%的KCl溶液对阳性羊注射扑杀并焚烧掩埋无害化处理,同群阴性羊转移隔离圈养,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

5)监测净化:阳性场建档立卡,每2个月全群采样检测1次,直至连续3次监测均未发现阳性,可转入假定阴性场每半年1次采样监测,最终达到区域净化效果目标。

2 建立长效净化机制的探讨

布病的感染速度较为缓慢且多出现在成年羊中,布鲁氏菌对热抵抗力弱,一般消毒药品都能杀灭。由于我市的本地优质种羊较为缺乏,大部分养羊场户都是外地引种,布病复杂的群间、种间传播方式也为我市的布病长效净化带来挑战,要实现区域内布病长效净化必须做到严防外疫输入和尽快清除病源防止传播扩散。

目前,我市已发现的布病阳性病例主要分为群间互相传播、外来引种阳性、屠宰加工企业所造成的阳性扩散。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要实现布病净化和防止疫情反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完善布病净化基础

布病净化基础应包括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组织机构设置、技术规范制度、工作规划、机制确立等。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疫病净化的基础保障,是防疫部门开展行动的有效手段,也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组织机构是开展净化工作的主力队伍,要不断向专业化、技术化靠拢,不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增强专业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技术规范是操作准则,完善的技术规范,为统一标准与管理提供支持,技术规范应包含检测技术规范、阳性动物处置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规范、疫病风险评估规范等方面;工作规划是实现净化的技术路线,完整配套的工作方案是我们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直接影响着净化行动的成效;实现长效净化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净化机制是整个净化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的保障,只有形成长效的净化机制才能有效控制疫病不蔓延,达到长期净化的目的。

2.2 加强宣传培训

充分应用文字图片资料、培训会议、问卷调查、新闻媒介等方式,针对养羊场户业主、动物屠宰加工及经营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和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布病的危害、症状、处置方法等知识的广泛宣传,让相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家喻户晓,布病防控知识人人明白,增强养殖户防疫意识和防控动物疫病的自觉性,让他们正确认识布病、了解布病,清楚布病的危害性,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遇到可疑情况能科学及时地应对。

2.3 加强检疫监管

规范和严格引种申报检疫和落地隔离监测制度。养羊场户和屠宰场点外购羊只前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申报,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引进。有关部门要制定种羊引入标准[4],不从羊布病一类地区或高风险地区引种,引进羊必须取得布病检测阴性检验报告和检疫合格证明。新购入羊应隔离饲养,并经专业人员采样送兽医实验室检测,确定无疫后再进行混养或屠宰。设置生物安全通道,运输车辆和人员要进行消毒后方可入场。同时要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加强动物标识的管理,严格控制耳标的发放,屠宰加工企业还可引入尾部标签法,便于羊只和羊肉制品可以追溯到具体的来源。

建立种公羊动态管理档案。为减少近亲繁殖,我市养羊场交换种公羊的现象较为普遍。由动物防疫部门对所有种公羊登记建立个体档案,佩戴耳标锁定对象。种公羊必须凭有效期内的布病检测阴性报告在本市区域内有序流动,并报动物防疫部门登记变更档案资料。

对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要实行网格化、规范化和痕迹化管理[5],建立专门的养殖档案、台账,做到来能溯源去能查踪。

加强对阳性场户的管理,对监测阳性场户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场区环境彻底消毒,严格登记监管剩余阴性羊只,隔离圈养,在未经专业实验室检测确认前不能移动和宰杀。对检测出现假阳性(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试管凝集或竞争ELISA试验呈阴性)的场户纳入假定阳性场管理,管理方法同阳性场。

2.4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羊布病的传播方式复杂,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阳性病例并非个体与个体直接接触感染,而是通过运输工具、生产生活废弃物、以及其他的媒介传染。生物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规模养殖场和企业除了要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外,还应建立生物安全通道,运输车辆和人员都要进行彻底消毒后才能进出,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死动物和相关废弃物也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要进一步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检测废料和废水等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能排出。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体检,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排查治疗。

2.5 加强技术服务

相关部门要制定健全的布病净化工作方案、应急处置方案等,发现疫情及时处理,让疫病及时在小范围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扩散的风险。同时要以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为依托,经常性到场到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巡查,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和环境消毒,规范无害化处置羊胎衣、粪尿及病死羊尸体等。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果断处置。

规范饲养环境,我市存在部分散养放养、牛羊等多种动物混养的情况,种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为布病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要帮助和指导养殖户选择合适的养殖放牧地点,不同动物要分开饲养,形成单独的饲养圈,通过自然屏障或人工屏障来阻断布病的传播。

畜牧兽医部门要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做到紧急监测、专项监测和常规监测相结合,及时发现带病动物。鼓励和指导规模养羊场、屠宰加工企业等建立自查实验室,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管下开展布病自检筛查。要扩大监测范围,猪、牛等动物也是布病的主要宿主,要加大对猪、牛的布病监测力度,尤其针对一户多养的情况,要全部进行采样监测,防止病原由其他途径传入。

2.6 加强联防联控

首先要建立区域化管理理念,在IO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有区域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化两种区域化管理模式[6],目标就是实现一定区域无疫。在区域区划模式中就提出了非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概念,明确展示了如何达到并维持非免疫区动物无疫状态。

强化部门联动。同级畜牧兽医部门和卫生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制定健全的人畜布病防控方案,做到信息共享,人畜同查,定期交流,协同互助。优化区域合作,地方畜牧兽医部门可以和主要引种来源地区加强沟通协作,完善相关运行机制,推行引种羊只点对点调运等措施,减少布病传入风险。落实法定责任,广泛动员,制定方案,依法落实饲养经营业主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当地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各项布病净化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加强风险监测和信息公开,要组织人员定期排查上报情况,对本地区和外部环境进行疫病风险评估,相关疫情信息要及时向系统内和全社会公开。非免疫区的目标是非免疫无感染,要通过强化监测和检疫来控制疫病传入,通过学习新冠病毒防控经验可知,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防疫意识,形成人人防控的环境,自觉抵御疫病。

3 结语

布病净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要从疫病处置、区域管理、动物标识、移动控制、病源追溯、生物安全管理、风险监测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形成可靠的防疫基础,合理规划净化路线,加大疫病监测力度,同时也需要养殖场户、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各司其责,真正做到人畜联动、部门联防、区域联控,实现布病净化长期有效,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羊布病布病净化
如何做好羊布病防控工作
羊布病的危害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羊布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