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结合浮针治疗胞轮振跳1例

2021-03-26李新枝高锋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胆南星浮针跳动

李新枝,高锋

胞轮振跳,症见眼睑不自主跳动,难以自制,西医称之为眼睑痉挛。目前本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缺乏客观、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手段,早期误诊率较高,且易反复,治疗棘手[1]。本文详细介绍吾师用中药与浮针结合治疗本病的1 则显效案例。

1 临床资料

王某,女,52 岁,农民,2019 年11 月6 日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主诉“左眼上眼睑跳动1 年,加重1 周。”患者1 年前劳累后出现左眼上眼睑跳动不安,难以自制,时作时止,劳累后加重,晨轻暮重,双目无红肿、疼痛,偶有干涩。患病以来,曾于当地诊所行针刺、灯火灸、热敷、推拿及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症状稍缓解,但仍反复发作。1 周前淋雨后,左上眼睑跳动症状加重且呈持续性。专科检查:左侧上睑可见不自主抽动,双眼视力、眼前节、眼底、眼压均未见异常。现主症:左上眼睑跳动且呈持续性,伴外耳道牵扯感,双眼干涩、眼球发胀感,夜间入睡后各症状均消失,醒时即现,平素精神欠佳,夜间潮热,口燥咽干,偶有饮食哽咽难下,口吐粘腻痰涎,纳、寐差,二便可;舌红苔微黄少津,有裂痕,脉弦细数。2010 年绝经,既往体健。西医诊断:左眼眼睑痉挛;中医诊断:左眼胞轮振跳(肝胃阴虚证)。处理:予浮针和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 个疗程7 d。浮针疗法:参照符仲华主编的《浮针疗法》[2],患者取仰卧位,消毒,用专用一次性M 号浮针(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20191021)借助浮针专用进针器(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20181210),于患侧头临泣与阳白连线上择一高点进针,针尖指向患肌,针身与皮肤呈15°~25°左右,沿皮下缓慢刺入适当深度,退回针芯并固定;以进针点为支点,以100~120 次/min 的频率使浮针软管在皮下行左右扫散的弧形运动约10 s,然后嘱患者分别做抬额10 s、放松、皱眉10 s、放松、闭眼10 s、放松动作,放松时间视情况而定。患者做上述动作和放松的同时,医者均行弧形扫散运动,重复上述操作约3 遍即可取出浮针,消毒,创可贴外固定,隔日1 次,每周3 次。中药处方:天麻9 g、钩藤后下15 g、胆南星6 g、蝉蜕3 g、僵蚕6 g、蝎子3 g、牛膝12 g、夏枯草6 g、黄芩9 g、麦冬15 g、知母15 g、白芍20 g、益母草9 g、丹参15 g、川芎9 g、蔓荆子6 g、紫苏梗9 g、桑叶6 g、炙甘草9 g,7 剂,每日1 剂,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9 年11 月13 日):患者诉本月6、8 日接受治疗后,眼睑痉挛频率有所减少;11 日夜间,睡眠明显好转;12 日早晨眼睑痉挛频率明显减少。眼睑跳动于夜间睡前发作,日间不明显,偶有夜间潮热、口燥咽干、饮食哽咽难下,精神、睡眠好转,食量增加;舌淡红苔薄白,有裂痕,脉弦细。查体可见左上眼睑无明显跳动。处理:浮针治疗同前。中药复诊方:生地黄20 g、麦冬20 g、生白芍20 g、知母15 g、醋龟甲先煎15 g、醋鳖甲先煎15 g、生牡蛎先煎15 g、生麦芽15 g、五味子10 g、火麻仁6 g、胆南星6g、紫苏梗10g、鸡子黄2 枚、炙甘草12 g,7 剂,用法同前。

三诊(2019 年11 月17 日):患者诉夜间睡前眼睑痉挛发作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现已完全消失,体重较前增加,无其他不适;舌淡苔薄白,脉稍弦。处理:剩余中药继服。

随访:3 个月,未复发。

2 讨论

患者52 岁绝经女性,属阴虚体质。年老体弱,身体消瘦,加之过度劳累,致使肝肾亏虚。肝阴虚为先,肝体阴而用阳,肝阴虚无以济偏亢之肝阳,虚火内生,一则灼伤肝阴,肝阳进一步偏亢,虚阳化风,上扰清窍;二则灼伤胃阴,伤津生痰,扰乱脾胃;三则亦可扰乱心神。病久及肾,肝肾同源,最终导致脏腑调节失衡,加之外邪诱发,从而患病。

治疗上,采用中药与浮针结合。浮针通过促进邻近相关肌肉的舒缩活动,以及对患处附近的皮下浅筋膜部位进行扫散,一方面可增加患处的血流供应,改善局部微循环,快速缓解患处肌肉的紧张、痉挛状态;另一方面,浮针作用于患处附近的皮部,可促进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中药初诊方重在息风止痉,兼养阴清热化痰。方中天麻、钩藤质轻上浮入气分,胆南星性味辛凉,入肝脾经,三药合用平肝熄风兼清肝经之热。百病多由痰作祟,久病阴虚火旺,炼液为痰,祛风之时兼加化痰燥湿之品疗效更佳,这与裘辉[3]关于神经系统“‘怪病’多从伏风宿痰辨治”的观点不谋而合。僵蚕、蝎子、蝉蜕为血肉有情之品,搜刮伏风,通经活络;牛膝与益母草同用既可活血化瘀,又可引导火热之邪由小便而出;丹参、川芎养血活血,取“血行风自灭”之意;黄芩、夏枯草清泻肝胃之火;麦冬、知母、白芍补益肝胃之阴以治本;蔓荆子、紫苏梗、桑叶质轻可散风邪,紫苏梗和胃化湿理气,调理中焦,蔓荆子引药上行于目,炙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合用酸甘化阴。二诊重在养阴清热,兼平肝熄风。二诊方乃大定风珠加减而来,方以鸡子黄为君,滋养阴精,平息内风;生地黄、麦冬、白芍、知母凉润滋养肝胃,兼可补益肺肾,龟甲、鳖甲、牡蛎滋阴潜阳平息内风为臣药;少佐生麦芽既可顺应肝气而疏肝,既可防止贝类药物抑肝太过,又可防止其碍胃;火麻仁主降,润燥滑肠,调畅脾胃气机;紫苏梗、胆南星化中焦之湿,胆南星兼祛风化痰止痉;甘草与五味子酸甘化阴,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脏腑阴液得复,内风得息,诸症自除。

浮针疗法是基于针灸疗法发展而来。有学者[4]通过电针作用于“舞蹈震颤区”而治愈本病的案例,相比针灸,浮针疗法具有疼痛刺激小、患者接受度高的特点;中药疗法具有标本兼治、安全度高、复发率低的特点,二者局部与整体结合,外治与内治结合,标本兼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在接受4 d 治疗后痉挛频率较治疗前减小;至第8 d 时,眼睑痉挛仅夜间睡前明显;至第12 d 时,已痊愈。随访3 个月未复发。

浮针治疗特殊状况及处理:(1)刺痛:退出浮针于附近另一进针点进针,或适当调整针尖方向及角度,注意避开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找到无明显疼痛的角度进针;(2)皮下出血或血肿:退出浮针,无菌棉签按压止血;(3)进针点感染:一般情况,外科常规消毒并无菌纱布覆盖即可;若患者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疼痛、溃烂等,则需视情况予系统抗感染对症处理。

猜你喜欢

胆南星浮针跳动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胆南星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跳动的音符
跳动的声音
浮针疗法临床应用进展
咚,咚,咚,心脏在跳动
胆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浅析浮针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胆南星炮制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