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阳不统血”理论探讨DR增殖期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辨治

2021-03-26宋宙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右眼阳虚玻璃体

宋宙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眼科常见致盲眼病,尤其在增殖期,即使多次行眼底全视网膜光凝术和(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有些时候眼底和玻璃体出血也不能控制,最终视功能完全丧失。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弥补西医治疗该病的不足,既可“未病先防”,又可“既病防变”,在此,本文谨从“阳不统血”角度探讨DR 增殖期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底再次出血的中医治疗。

1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笔者认为,古之消渴与今之糖尿病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渴而引饮”之消渴(还包括多饮、多食、多尿)是以主观的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而现代糖尿病以客观的实验室血糖指标为主要诊断依据,二者不可等同。目前,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三消”分治、养阴润燥的治疗大法,转为从多个角度论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然而,中医眼科研究DR,仍遵循传统理论,着眼于气阴两虚方面的研究,阳虚在其病因病机中的作用和地位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但近几年,对于DR 后期的病机——“阴损及阳”逐渐被认可。

2 DR 的病因病机

李志英等[1]通过对185 例(283 只眼)DR 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显示,单纯期和增殖前期病变中多为气阴两虚证;增殖期则多为血瘀气滞证和阴阳两虚证。徐艳等[2]对275 例DR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对应分析研究发现,DR 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DR 由轻度非增殖期→中度非增殖期→重度非增殖期→增殖期的演变,其中医病证型也呈现由阴虚→气虚→阳虚的病机变化。宋阳光[3]对112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162 只患眼进行分期比较,发现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多发生于DR 的单纯期和增殖前期;脾肾阳虚证多发生于DR 增殖期,脾肾阳虚证与DR 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段俊国等[4]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89 例DR 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候学研究与代谢组学研究均说明,阳虚可能是DR 从非增殖期转化为增殖期的关键病机,亦可能是DR 增殖期病变发生的始动因素。国医大师廖品正[5]也认为:“阳虚是影响DR 病情进展的关键证候因素,阳虚证与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控制、高血压、尿蛋白排泄率、生存质量是微血管病变的重要风险因子”。然而,臧乐红等[6]对确诊为2 型糖尿病的115 例患者进行脏腑辨证分型发现,糖尿病发生DR的患者,临床表现以脾肾阳虚证最多,与其他证型(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阴不足)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扶阳派代表人物李可[7]老中医更是认为,2 型糖尿病的本质从发病伊始就是阳虚,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四:(1)过食肥甘,嗜食生冷;(2)少动多逸;(3)用药失治误治,妄投清凉滋阴;(4)房事不节。诸因素共同导致中气虚馁,脾升胃降功能下降,从而出现下焦虚而生寒,上中二焦郁而生热的局面,因此总结为“病在三阴,统在太阴”是糖尿病的根本病机。治疗大法为温中下二焦之阳,清潜上中二焦之热。笔者在临床中也发现,许多早中期DR 患者也符合《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8]脾肾阳虚型相关诊断标准:乏力、形寒肢冷、周身浮肿、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小便不利、便溏,舌淡白胖或暗淡,舌质淡,脉沉细。而且,虽然口渴,但无舌红、少津,反见舌淡有齿痕,苔滑或白腻罩黄之象,此为中土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所致。此类患者即使多次行眼底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术,口服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中药,但反复的眼底和玻璃体积血往往不能控制,终致视功能完全丧失。

3 DR 术后玻璃体腔再次积血的病因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9]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扶阳派创始人,清代著名医家郑钦安对阳虚不能统血,阴血外越引起的失血诸症,尤具卓见,在此,笔者仅以“阳不统血”四字权宜概括此病机。郑钦安在其著作《医理真传》[10]和《医法圆通》[11]中云:“查近市风,一见血出,红光遍地,人人皆谓之火,医生亦谓之火,专主滋阴降火”,“天包乎地,气统乎血,气过旺,可以逼血外越,则为阳火。气过衰,不能统血,阴血上僭外溢,则为阴火。阳火,其人起居,一切有神,阴火,动静起居,一切无神。阳火始可用以上市习之方,阴火决不可用。”“失血之人,血行于上,而气伏不升可知,欲求血之伏下,是必待气之升于上,气升于上,血犹有不伏者乎?知得此中消息,则辛温扶阳之药,实为治血之药也。”“素秉阳虚之人,并无邪火足征,阴象全具,忽见满口齿牙血出,此是肾中之阳虚,不能统摄血液,阴血外溢,只有扶阳收纳一法最妥。若一滋阴之六味地黄汤治之,是速其危也”。郑氏反复告诫,治疗血证一定要区分寒热虚实,不能犯虚虚实实之戒,尤其强调“阳不统血”是血证的一大病机,“辛温扶阳之药,实为治血之药也”。

笔者认为,DR 增殖前期、增殖期均可出现玻璃体腔内积血,既可见阴证也可见阳证,但激光光凝术及玻璃体切割术后再次复发者,往往以阴证多见,应用“阳不统血”理论治疗。此期正如郑钦安[11]所云:“失血之人正气实者少也,正气一衰,阴邪上逆,十居八九,邪火所致十仅一二”“宜苦寒者,十仅一二,宜辛热者十居八九”。

阳不统血,与脾不统血、肝不藏血的区别:脾不统血病机为脾气虚弱,气虚失摄,方以补中益气汤、归脾丸为代表;肝不藏血病机为肝失疏泄,血郁妄行,方如龙胆泻肝汤、黛蛤散等;阳不统血病机为阳虚阴盛,浮阳外越,阳不统阴,以温阳、潜阳、收敛止血为治疗大法,方如黄土汤、潜阳封髓丹等。病机迥异,症状不一,辨治应各有所循。

脉数不仅仅代表热。精通脉学的民国医家王雨三推崇“平脉辨证用方证”[13],认为:“数脉本属于热,然元气虚极,阳气将亡,往往亦见浮数且散或细数无根之脉,此皆虚寒之极,亟当温补,切忌寒凉”。

4 DR 术后玻璃体腔再次积血的治疗

笔者遵循“阳不统血”理论,临床治疗DR 术后玻璃体再次积血多用温阳、回阳、敛阳方剂,如四逆汤、理中汤、真武汤、大回阳饮、引火汤、潜阳丹、封髓丹、黄土汤等,具体用药如附子、干/炮姜、肉桂、砂仁、白蔻仁、炙甘草、麦冬、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龙骨、牡蛎、白芍、黄柏、生龟甲等,再结合止血化瘀之方药,疗效肯定。

补络补管汤是张锡纯治血名方,原以治久病体虚,反复咳血、吐血,且久治不愈者。方中龙骨、牡蛎、山萸肉,性皆收涩,又有开通之力,故能成止血之功而无留瘀之恙,其中龙骨、牡蛎“能收敛上溢之热,使之下行,而上溢之血,亦随之下行归经”[14],“经隧紧张者可使平静,松弛者可使正常,破损者可使完好”[15],配以补肝肾、涩精气、壮元气、固虚脱之山萸肉,有振衰起废,培元固本之功,佐以止血活血不留瘀之三七,对阴不制阳和阳不固阴之出血皆宜,因此,笔者认为本方对治疗后期DR 出血非常适宜。

笔者治疗DR 几乎必用素有“国老”之称的炙甘草,因其“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16]。郑钦安[10]认为“脾土太弱,不能伏火,火不潜藏,真阳之气外越”,故用炙甘草“伏火”,因此,对增殖期DR,笔者必用炙甘草。有观点认为糖尿病患者慎用“甘甜”之甘草,是用西医思维拘束中医理论。尽管郑钦安也认为:“甜不过甘草”,但是中医的“甘”“甜”不等于西医的“糖”,而且临床疗效也证实这一点。

临床治疗DR 出血,用同样有温涩作用的赤石脂、海螵蛸代替现实中难以取材的灶心土,值得借鉴。

张锡纯[14]治疗消渴,自拟玉液汤时论到:“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笔者临床常用生鸡内金化瘀消癥、改善微循环,而且无关再次出血之嫌。

医贵明理,法贵圆通。以下,笔者以医案的形式对该理论进行发挥,仅示以法,抛砖引玉,不能以偏概全,临床诊治时需四诊合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 病案举隅

5.1 病案1

吕某,女,41 岁。因“右眼视力剧降3 个月”于2019 年7 月2 日初诊。患者曾于1 年前右眼因DR引起玻璃体积血,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视力保持在0.5 上下,2019 年4 月初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术后15 d 右眼玻璃体腔再次积血直至2019 年7 月2 日初诊。查视力:右眼 数指/眼前,左眼 无光感。眼压:右眼17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T+3。右眼人工晶状体在位,玻璃体腔陈旧性积血,眼底窥不清。左眼虹膜广泛新生血管,晶状体黄白色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失明1 年。糖尿病16 年,现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稳定。糖尿病肾病5 年。中医四诊:神情淡漠,面部及下肢浮肿,言语低微,不能久坐。平素畏寒亦畏热,汗多恶风,胃寒不能食凉,饮不多,饮多则下肢肿胀加剧,双下肢长时间站立则亦肿胀加剧,上抬下肢则水肿部分消退。舌淡嫩,苔黄厚腻。脉轻取无,中取数,重按不绝,尺脉沉而有根。西医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 期(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左眼);玻璃体积血(右眼);人工晶状体眼(右眼)。中医诊断:双眼消渴目病(阳虚水泛,阳不统血证)。治法:温阳健脾,止血利水。予真武汤合补络补管汤加减:制附子先煎10 g、炮姜炭30 g、艾叶10 g、党参30 g、茯苓30 g、生白术30 g、生白芍15 g、砂仁后下6 g、白蔻仁后下6 g、生龙骨先煎20 g、生牡蛎先煎20 g、山萸肉15 g、三七粉冲服3 g、生鸡内金30 g、炙甘草10 g、生姜10 g。28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温服。

2019 年7 月9 日至2019 年8 月5 日,患者先后复诊4 次,均以上方为基础方,略作加减。2019 年8 月12 日,眼科检查同前。畏寒、汗出、下肢水肿症状改善明显,血糖保持稳定,精神状况改善,口干口苦,饮不多。舌暗红,苔灰白厚腻,脉滑数有力。予理中汤合补络补管汤加减:党参20 g、炮姜炭15 g、生白术20 g、炙甘草6 g、砂仁后下6 g、白蔻仁后下6 g、姜半夏10 g、生龙骨先煎20 g、生牡蛎先煎20 g、山萸肉15 g、三七粉冲服3 g、生鸡内金30 g。7 剂,用法同前。

2019 年8 月19 日至2019 年8 月27 日,患者先后复诊3 次,均以上方(2019 年8 月12 日)为基础方,略作加减。2019 年9 月2 日复诊,右眼视力0.4,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眼底清晰可见。精神状态佳,自觉面部和下肢浮肿持续减轻。舌淡胖微红,脉沉细数,重按乏力。嘱每月复查1 次。

按语:本病案治疗早期用温通十二经脉的附子直达病所,既能温通血脉,促进出血吸收,又能温阳以统血,预防再次出血,后期易“走而不守”的附子为“守而不走”的炮姜,固护中州,以保气血升降有常。

5.2 病案2

席某,男,46 岁。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4 d”于2019 年5 月17 日初诊。患者自诉4 年内右眼视力反复下降,均未行手术治疗,曾多次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并间断口服中药,右眼视力一直维持在0.06。查视力:右眼 指数/20 cm,左眼 无光感。眼压:右眼17 mm Hg,左眼T-1。右眼瞳孔光反射迟钝,眼前节未见其他异常,散瞳后可见玻璃体腔内散在新鲜出血,伴广泛玻璃体纤维增殖膜,眼底窥不清。左眼晶状体棕黄色混浊,眼底窥不入。中医四诊:自觉身热,口苦,半夜汗出,便秘,4 d 未排便,平素腹胀满,大便先干后稀,纳可,饮少,喜热饮。舌质红,苔黄厚,偏燥,脉细数,关上结聚。患者糖尿病20 余年,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稳定。2012 年因双眼DR行眼底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2015 年6 月,左眼因“玻璃体积血”“DR”在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左眼球萎缩,视功能完全丧失,因此拒绝对右眼手术治疗。西医诊断:右眼玻璃体积血、右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 期、左眼眼球萎缩;中医诊断:双眼消渴目病(阳不统血,外热内寒证)。治法:收敛止血,温阳潜阳。予黄土汤、补络补管汤合潜阳封髓丹加减:赤石脂先煎30 g、海螵蛸先煎30 g、阿胶烊化10 g、生白术30 g、制附子先煎10 g、黄芩炭10 g、黄柏10 g、生龙骨先煎20 g、生牡蛎先煎20g、山萸肉15g、三七粉冲服3g、生鸡内金30g、砂仁后下10 g、生龟甲先煎10 g、仙鹤草30g、侧柏炭30g、白及10 g、炙甘草10 g。7 剂,每日1 剂,早晚温服。

2019 年5 月24 日复诊,患者自述右眼视力明显提高,全身状况有所改善。查视力:右眼0.06,玻璃体腔内积血大部分吸收,可见大量黄白色增殖膜,并与视网膜牵拉,眼底隐约可见,视网膜未见大片出血,视盘颜色淡白。此次复诊及此后的3 次复诊中,均以上方加减治之。

2019 年6 月28 日复诊,患者自述手足发热、腹部微胀、大便干结、口干,由初诊的“饮少,喜热饮”变为“饮多,凉饮不惧”,余无全身不适。舌质偏红,苔黄厚,脉细数,寸小于关,关小于尺。辨证:阴阳俱虚。治法:滋补脾阴,收敛止血。予玉液汤加减:生山药30 g、芡实20 g、太子参15 g、玉竹15 g、玄参15 g、葛根30 g、天花粉15 g、五味子6 g、生鸡内金30 g、生牡蛎先煎20 g、仙鹤草20 g、醋鳖甲先煎15 g、炙甘草6 g。7 剂,用法同前。此后的多次复诊,均以上方为基础方,略作加减。

2019 年10 月14 日复诊,全身状况良好,右眼视力0.12,玻璃体增殖膜部分减少,眼底视网膜周围可见散在激光斑,未见明显出血。嘱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按语:当代火神派代表唐步祺[12]老先生在治阳虚阴盛者时,善用大剂量扶阳药品,病者服至周身发热难安时,然后以1 剂滋阴之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病愈。

在本案病程中,病机由外热内寒转为阴阳俱虚,阴虚有热为主,故借鉴变通唐老治法,由温阳潜阳转为养阴生津,同时注意不伤脾肾之阳,故所用诸药性味甘平、微寒,避免苦寒伤阳,否则容易再次出血。法随证变,方随法出。

6 小结

在DR 早期,西医以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为主,后期以眼底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为主,被动而又滞后,缺乏“整体治疗”和“既病防变”的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9]曰:“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如能早期中医干预,方不病致如此。术中、术后玻璃体腔再次积血是DR 玻璃体切割术尴尬和棘手之处。中医辨证论治调理全身状况,是预防DR 后期复发性积血的有力保障。DR 术后玻璃体腔再次积血,严重影响视功能,病情重,预后差,医者诊治应如临大敌,如履薄冰,用药不可猛浪。笔者认为,首次玻璃体积血,往往中药疗效好,疗程短,如果反复多次积血,则治疗困难,且预后不良。因此,必须先稳定全身,再兼顾局部,才可不致反复积血,先预防再次积血,再促进积血慢慢吸收,方能挽救一二,不能动辄活血化瘀,只顾一时,不顾长远。

猜你喜欢

右眼阳虚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