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控制与不可控制
——论爱比克泰德的控制二分法

2021-03-25蒋维兵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无法控制比克泰德

蒋维兵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一、问题的提出

当我们论及古希腊、古罗马哲学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往往被遗忘在悄无声息的角落。斯多葛学派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创立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后西塞罗和巴内修斯对这一学说有所发展,晚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整个斯多葛学派历经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两个时期,存续时间长达500年之久。这一学派认为,世界理性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神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个人只能顺应神的安排,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应该顺应天命,只有这样人才能获得理性,把握住内心自由,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思想带有积极的悲观主义色彩,是对罗马帝国从繁荣走向动荡不安的回应,其时人们普遍对社会现状感到恐惧和不安,力求从哲学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爱比克泰德作为晚期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大约生于公元55年,死于公元135年。他生活在古罗马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当时斯多葛主义在帝国非常盛行,他们主要宣扬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爱比克泰德早年做过奴隶,后来成为自由民,晚年生活在尼科波利斯,师从斯多葛学派哲学家鲁富斯学习哲学。爱比克泰德在物质生活上一贫如洗,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他在谈论犬儒主义时说:“我无妻无子,没有那可怜的统治者的官邸,我所有的一切只是大地、天空和一顶简陋的斗篷。”[1]217-218爱比克泰德是一个犬儒主义者,轻视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追求个人的心灵自由,他认为财富、权势、名誉等会压制人的本性,人类最美好的生活是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生活。

哲学的价值在于解决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爱比克泰德把财富、痛苦、快乐等看成是空虚的东西,我们应该摆脱现实困扰,尊重自然理性,顺应天命,才能获得幸福。“激情”就是人们面临的现实情感之一,如面对自己不满意事情的愤怒,遇到灾难时的悲伤,对财富的贪婪等。爱比克泰德对“激情”持否定态度,认为“激情”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是灵魂上的疾病——当人们表现出好斗、残害、愤怒、暴躁的时候,其实已经堕落到极其狠毒卑鄙的兽性境界。既然“激情”是疾病,那就需要治疗。为此,人类需要摆脱“激情”的困扰,用逻辑检验自己的信念是否可信,用感觉感知自己的意志是否处于自由状态,主动把灵魂带到“不动心”的境地,过上合乎理性、合乎自然的生活。爱比克泰德是西方伦理道德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宗教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他本人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也没有打算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只不过想通过谈话把听者引向至善。他的学生阿里安是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史学家,阿里安根据爱比克泰德讲课和谈话的内容编辑成《爱比克泰德论说集》和《哲学谈话录》,使爱比克泰德的思想能够流传下来。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查询关于爱比克泰德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还没有找到对爱比克泰德控制二分法的专门研究,因此,本文重点探讨爱比克泰德的控制二分法。

二、可控制与不可控制事物

爱比克泰德把人们所做的事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可控制的事物,如我们的思想、自由意志、行为和信念等;一类是存在于我们内心之外的不可控制的事物,如财富、名誉以及我们的身体等。“我们所能控制的是自由意志和自由意志的所有行为;不能控制的是肉体、肉体的各个部分、财产、父母、兄弟、孩子和国家。”[1]54自由意志是人的自然本性,我们只要能划定自由意志的边界,正确应用自由意志,就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在自由意志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碍和伤害到自由意志,正确应用自由意志就是正确应用意愿的能力,我们要自信地面对自由意志之外的事物,谨慎地面对自由意志之内的事物。在爱比克泰德看来,自由意志是神给予人类的特殊能力,是受人自己控制的。爱比克泰德举了一个例子,如一个人即将走向刑场,如果是必须现在死,那么他就得马上去死;如果要等一会儿才死,那么他就可能要先去吃饭,因为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吃完饭后该死的时候自然会死,至于怎么个死法就像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还给别人一样。“我的自由意志就是宙斯本人也无法征服。”[2]13爱比克泰德认为,自由意志领域的事物是神赋予我们的,我们能控制这些事物是神赐给我们的特殊功能,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思想、自由意志、行为和信念上,就能够与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和谐相处,实现个体自然与宇宙自然的统一。爱比克泰德指出,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自由意志、行为和信念,但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思想、自由意志、行为和信念。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绝大多数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在爱比克泰德看来,我们的身体及其各部分都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当然我们就不能控制身体,如身体上的疾病和残疾,“现在是你发烧的时候,就让发烧以适当的方式降临你的头上吧;现在是口渴的时候,你就以适当的方式忍受口渴吧;现在是饥饿的时候,你就以适当的方式忍受饥饿吧”[1]191。此外,还有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如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家庭出身、我们出生后的长相,等等。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也谈到自我问题,他把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因素分为三类: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财富以及如何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评价。痛苦在叔本华看来是人生的主旋律,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本身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再如,天体运行有自身的规律,我们无法控制地球自转,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天气变化无常,我们无法控制明天是狂风暴雨还是阳光明媚;在国际关系中,只要涉及双边或多边互动,我们就难以控制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尽管我们使出浑身力量去讨好别人,也无法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喜欢或厌恶,等等

爱比克泰德把不能控制的事物看成是受命运支配的事物,他认为,我们不要去幻想得到不能得到之物,这样的事物应该交给神来处理和安排,才能使我们摆脱恐惧和无奈。在爱比克泰德看来,我们实际上是登上并非我们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没有谁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没有谁来到这个世界上征求过父母的意见。我们的人生舞台无法选择,人生剧本也不完全由自己选择。我们有时很羡慕别人的剧本、家庭和成长环境,但是没有办法,帷幕已经拉开,只有努力把自己的剧本演好。爱比克泰德认为,自然的力量在规约整个宇宙的运行,服从神的安排,顺应自然就是最高的德性生活。

三、顺应自然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要求比以前高得多,进而导致现代社会人的压力比以前大得多,容易产生恐慌、紧张、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我们当代人面临的棘手问题,古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哲学家早就思考过,爱比克泰德把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他用哲学回应现实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化解灵魂中的疾苦,解除精神上的困惑。

爱比克泰德认为,要过上幸福生活就必须知道生活的所有情境中,哪些事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哪些事是我们不能控制的。用智慧分辨可控制事物和不可控制事物,接受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用勇气改变自己可控制的事物。人是理性的动物,“接受教育、获得理性”使人能够区分哪些是可控制之事,哪些是不可控制之事。爱比克泰德强调,对于可控制之事,我们应该在理性的指引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人作为主体对事物的驾驭;对于不可控制之事,就应当采取接受事实的态度,交给神来处理,不要将自己放在与宙斯相对立的地位,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顺应自然”不能完全理解为“顺应自然界”,这里的“自然”指宇宙中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原则,爱比克泰德把这种自然原则理解为“理性的秩序”。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最高贵的品质,顺应自然生活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我们需要把理性潜能开发出来,通过发展理性不断超越人的内在本性,实现和自然本性一致的理性秩序。爱比克泰德认为,神的本质是理性,人是最重要的存在,人是神的一部分;理性是人的幸福的源泉,培育理性尤为重要。培育理性的首要原则是遵循宇宙的理性秩序,人的宇宙知识的获得使人的理性不断完善,人的理性的不断完善就是在走向德行,德行是人生活的最高境界。按照德行生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性生活,就是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与自然宇宙法则和谐一致。按照理性生活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活,这种生活不等于消极无为的宿命论,而是要控制我们的情绪,特别是要控制我们的负面情绪。

在爱比克泰德看来,自然宇宙有自身的运行法则,这是我们的意志无法把控的,那就只好顺应宇宙的自然法则。《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开篇就谈到“什么是我们权能之内的事情,什么不是我们权能之内的事情”[3]7。权能之内的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权能之外的事情,我们无法控制。这种顺应自然理性的思想和我国的道家思想相似,带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意蕴。一切荣华富贵、生老病死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我们只能接受自然的赐予与安排,这样就可以过上幸福如常、欢乐如初的生活。

表象是事物在人的头脑中展现出来的形象或由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形象,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由于表象离不开人的意识作用,同一事物呈现给不同的人的表象存在差异,因此人针对表象采取的行为也会存在差异。人们获取事物的表象具有主观性,正确应用事物表象的理性能力在我们的控制之下,但是除了能够应用表象的理性能力,“在我们身上具有的各种能力中,没有一样是可以自我认知、自我观察的,所以也就没有一样是能够针对自己的行动表示赞同或否决的”[3]8。理性是人的存在的本质特征,人的理性能力不但能审查自己,还可以审查其他各种能力,能够在思想和头脑中把事物的具体形象展现出来。表象的产生离不开人用感觉感知,但人又无法控制表象的出现,表象的出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表象是人的心灵生活,那么,能够应用表象的理性能力来自哪里呢?爱比克泰德认为,这种能力来自于神的赐予,神并不是不愿意把其他能力赐给我们,而是神不具备随意处置物质的能力。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说,这种能力是人特有的功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一般动物只有感知能力,而人具有认知能力,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有学者认为,人的判断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而人的判断是不健全的,人应该不断提高判断能力,把判断集中到自由意志之内的事物。爱比克泰德认为,外界的一切信息都在自由意志之外,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我们,其他人也不会。他指出,死亡本身并不可怕,但是我们对死亡的观念、认为死亡可怕的想法,使我们对死亡感到恐惧和痛苦;当我们拥抱父母、丈夫、妻子、儿女、兄弟姊妹时,我们拥抱的是一个终将死去的人,如果他们中有人出现不幸甚至死去,是该冷静地接受还是心生怨恨,抑或产生痛苦?在爱比克泰德看来,我们拥有微不足道的肉体,灵魂和肉体终将分开,因为只有这样,宇宙才能实现周而复始的循环,正确的做法是冷静地接受这一无法控制的事实。我们需要定期给自己做个检视,思考什么东西值得重视,什么东西不值得重视;什么值得我们付出,什么不值得我们付出。在经过了这样的明辨之后,即使遭遇到打击和痛苦,我们也会变得容易接受。

爱比克泰德顺应自然生活的观念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要走入消极无为的宿命论,消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你的医生可以阻止你喝水,但他阻止不了你以适当的方式忍受干渴;他可以阻止你进食,但是他阻止不了你以适当的方式忍受饥饿。”[1]191爱比克泰德无法改变自己的家庭出身,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流芳百世的伟大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要求我们既要划清可控制事物和不控制事物的边界,同时也不要走入消极无为的宿命论。

猜你喜欢

无法控制比克泰德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机
星空下的向日葵
无法控制
长信科技挑战借壳底线
泰德叔叔的纸灯笼
发力于“芯”比克耀动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展
热心的球迷
下岗后如何构筑更好的未来?
俏皮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