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州职业大学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2021-03-25汪艳霞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考核

汪艳霞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鄂州 360099)

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鄂州职业大学护理专业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为己任,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思政改革。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 年5 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标志着课程思政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见功见效①。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支部为平台,充分用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这个载体,不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神,将如何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专题来研学,并将学习的成果及时贯彻到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

发挥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②。通过学习,大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一致认为落实课程思政既是每一门课程的应有之义,也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之所在。

提升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思政的良好实施对于授课教师自身认知的提升也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教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可以有效提升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思政的对象与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自身。随着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大家深感驾驭课堂更加轻松自如、师生之间关系也更加融洽,一系列的显著变化使得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明显提升。

发挥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课程思政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育人能力,其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是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关键所在[1]。经过几年的探索,每一个专业课教师都能结合专业及课程的特点系统性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呈现,实施课程思政变得得心应手,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流畅了。

二、以政治为统领,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在全部专业课课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离不开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支撑,为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而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①。本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第一要务,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认同,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念自信和制度自信。

2.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伊始,各专业课程重视的是从护理伦理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2017 年底开始,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了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2020 年6 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出台后,各专业课程在《纲要》的指导下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护理伦理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系统性地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使得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更加充分,实施课程思政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3.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程三大类别课程构成,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了实施课程思政,我们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其中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为区别于思想政治课的思政功能,我们从医学教育的自身规律出发并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标定位在确立科学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而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标定位在培育专业核心素养、重视护理伦理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新发展理念等方面。

4.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组织能力。专业课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仅仅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进行加工和合理运用,这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是极大的考验,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大校本教材建设力度,如在校本教材中增加了“德育课思政”的模块,使教材成为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二是合理设计课程目标,经过不断优化,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都实现了国家育人目标到学校培养目标到专业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直至单元教学目标的融汇贯通,在课程目标中对课程思政目标有明晰界定,并将其分解到单元教学目标中,使课程思政目标成为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都包含的固有内容。三是用心营造课堂的氛围,为落实课程思政,所有专业课都设置了“第一次课”的学习项目,并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要在开学第一课中旗帜鲜明地向学生传递“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如:在2021 年春季的开学第一课中,有专业课教师及时引用了“被全国人民点赞”的谌丽同学的先进事迹,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要向谌丽学姐学习,成为象谌丽学姐一样优秀的护士!”四是努力达成潜移默化的效果,通过优化课堂设计,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使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有机融合,并通过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手段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努力避免“心灵鸡汤”式的说教灌输、“布道式”地“思政故事”,润物无声,使课堂课程思政的“主阵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五是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结合,如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专业的多名专业课教师联合开展了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系列人文讲座,每年开展4 到6 场人文讲座,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及具有鲜明鄂州地方特色的鄂楚文化、三国文化、武昌鱼文化等,对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突出过程性评价,改革课程评估评价方法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①。为了对专业课的育人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各专业课均对课程的评估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确立了重视过程评价、突出对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度的评价的导向,具体措施如下。

1.重视过程性评价。如各专业课过程性评价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均大幅提升到50%甚至更高,使得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能力和知识并重。如在回归知识本位的同时,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考核。

3.考核形式多样化。如根据教学诊改的“8 字螺旋”,在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将多种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成果,多时间节点,多个学习阶段及线上线下考核组合。

4.考核主体多元化。如在专业课考核尤其是《基本护理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中逐步引入了校内外同行、企业行业专家、学生等多方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

通过不断的探索,我校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具备了政治方向正确、实施思径清晰、文化底色鲜明的特点,可有效服务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成果辐射性强,有利于同行借鉴共享。虽然如此,但在落实协同育人和完成课程考核评估评价方法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下一阶段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对照“两性一度”的标准,在优化课程思政目标、实施课堂革命、提升课程考核挑战度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力争建成2 到3 门一流课程,为建成国家级高水平护理专业群提供有力的支撑。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育部,2020-06-01.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Z).共产党员网,2016-12-08.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考核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内部考核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