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州市打造品质城市的思路

2021-03-25史崴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鄂州全域

史崴

(鄂州职业大学商学院,湖北鄂州 436099)

全国罕见的空铁公水多式联运门户枢纽和战略通道试点城市鄂州,即将全域嵌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腹地,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站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撑点。因此,鄂州市打造中部高端品质城市必需重构国内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互进新格局。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际空港城市颠覆了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打破了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沿海发达区域向内陆欠发达区域梯度转移的规律,新时代构成了全球高端产业率先以国际空港城市为平台,点对点跨洲际网状布局。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大空间格局中,鄂州与沿海同站一个起点。因此,鄂州要深化大空间时代下颠覆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厘清“双循环”下的发展逻辑,充分发挥中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四梁八柱”。要加快推进鄂武黄黄大港区一体化发展,全域推进强港成势、营城聚人、引商兴业、增绿惠民,持续优化城市形态,完善产业形态,提升国际化品质,加紧申报创建临空综保区工作,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提能升级。在“国内循环” 上,依托枢纽中心使鄂州经济能级呈几何级提升:主动顺应中部及全国大循环走势,全面加快政商改革,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城市群联合编制与实施规划,促进一体化服务,如探索泛航空都市圈“先建后验”改革试点、无障碍容缺审批100%、开启共享式财税方案、区域联合发展基金;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教育、住房、医养等资源跨区域合作互助补偿机制,消除武鄂黄黄恶性竞争和壁垒,加快构建适应空港城市高品质发展的指标体系,为一芯两带三区提质增效赋能;加大释放私人消费潜力,让人口红利真正融入城市发展,形成泛机场圈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联动发展。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互进”上,全域在固链、补链、强链中融入国际经济大通道,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强力打造高能级商圈;加快对接“一带一路”国家的互利合作平台,直接融合国际经济治理改革,比照国际制度进一步放开涉外管限、科技检索和出国政策等,积极引进国际英才;办好涉外博览会,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和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推进内外标准接轨,发展外贸型城市;强壮鄂州直通全球的枢纽大通道,丰富涉外航班的回程货源,加速优化物流成本,快速带动全球关联产业向鄂州、向湖北集聚,使大鄂东进一步优化支撑面,在现代产业链、贸易链中全域打造新型贸易模式。使鄂州(中部)一路向东出海融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一路向西出关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东西同频、点线成面中建成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大都市。

二、重点创建五大综合体工程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双循环”理论为指南,制定《鄂州市城市能级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 至2022)》,要设立城市品质能级建设引导资金,全力聚焦现代城市新兴综合体工程创建:

1.创建新兴幸福产业综合体工程,全面推动幸福产业提质升级

全面推进幸福产业提质扩容,打造15 分钟城市公共服务圈,全域提升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康养等成为时尚消费、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新引擎,使高品质生活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助推器;同时,完善古楼街道和古玩市场等地的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和优化体系,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根据市域自然风景、人文特色分布,全域统筹规划慢行步道,按照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等类型,建设与中心城区绿道相连接的若干条10 公里左右的慢行绿道,形成“一环、多片、多点”慢行结构,实现慢行成廊成网成簇的人文网络。

2.创建新型街区商业综合体工程,全面实现服务业品质提档升级

以提档、提标、提速为抓手,以商家差异化经营、商圈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编制《鄂武黄黄大港区商务业发展规划》,全面对接航空物流、现代商贸、总部经济、特色经济等,连片改造街区商贸服务业现状。如整合现有街区商业、引资新建主题商业综合体(武昌鱼水宫馆、孙府井步行街、鄂州孟菲斯商城、雅蕙美食城等),坚持文化助力和商贸提升相结合,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老字号和大型商贸企业为点,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综合整治街区立面、路面和城市家具,高标准打造城南、城东新商圈时尚灯光秀,构建集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高能级综合体商业街区。

3.创建“文旅+”大景区综合体工程,全面推进 旅游产业提质发展

以梁子湖、西山、莲花山等3A、4A 级景区为核心,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一日游”“周末游”“短途游”“年假游”“节日游” 等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文旅产品,并与中部互联共享共同打造全域旅游联合体;创建九十里长港文化特色景观带,打造特色城郊飘带,形成宁静致远、凸显绿色、婉约天然氧吧的江南特色公园带。

4.创建智慧城市联合体工程,全方位催生高端城市功能提升

智慧城市综合体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明确的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它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经济(产业)总部、商业集群、商务办公、综合消费、酒店公寓、综合娱乐、城市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是体量小能级低的鄂州提升城市品质的最佳选择。为此,建议制定“鄂州智慧城市发展(产业)联合体行动方案”,由市政府牵头打造闭环合作式高品质资源链、产业链、供应链等,为泛航空都市圈量身打造囊括政商改革、高端咨询、城市规划、信息建设、金融统筹等一系列高品质服务,实现横向深入行业、区域,纵向打通从硬件、软件到应用、服务的闭环,让智慧云城市快速引入高品质发展的点、线、面,快速带动鄂州全域向高能级转型。

5.创建与“港城”相匹配的城市风貌,全面打造有标识度的城市

城市品质是城市风貌风格的统一体。应实施滨江公园步道提升工程建设,顺江沿郊打造彰显港城之水、城、绿混然一体的“生态飘带”,实现路见本色、房见底色、地见绿色、水见碧色、山见青色美态,使绿色化、景观化、多样化、色彩化全域融和。要全域推进城市细部美化项目群建设,如实施30 个五小项目(小广场、小绿地、小游园、小憩园、小亮化)全覆盖,六带动(以城中村改造为平台,带动老城区改造、带动低小散落后企业淘汰、带动违法建筑拆除、带动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城市功能完善和业态生成、带动文明素质全域提升)全覆盖工程。以鄂州特有的“湖、滩、矶、岫”等山水特色支撑“城在江上、江在城中”的城市形态。合理设置城市生态带、生态轴、生态走廊,让城郭、山脉、绿带、水系、园林、平川等有机布局在城市之中,形成与空港城市相匹配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打造有标识度的城市景观带。要以环境优化推进智能化、以智能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进新发展、靠新发展提升新品质,重塑鄂州与武汉“大花园”相对接的“后花园”品质功能,高端实现环境提标、产业提级、企业提效、城市提能,使鄂州成为中部新生代绿色城智慧城市、航空城智慧城市、科技城智慧城市、生态城智慧城市示范区,加速推动从“机场的城市”到“品质的城市”转型。

三、系统打造两大支撑体系

夹缝中求跨越的鄂州要加快实现城市建设高品质、开放创新高层次、生态环境高颜值、民生幸福高指数、党的建设高质量的愿景,必须系统构建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1.系统打造政商综合改革新体系,全域构建示范型品质型数字政府大平台

数字政府是推动品质城市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十四五”时期的卾州要通过政商体系改革,打造中部一流的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小政府”“大港区”,加快推动政商行会园企从内核(临空经济区)到整体、从实体到虚拟、从粗放到精准的模式转变,深度融合政府、社会及大数据资源,深化与城市品质建设相匹配的“放管服效”改革。要借鉴现代“大湾区”“城市群”等重大实践经验,突出环境优先营造、人才优先发展、金融优先放活、企业优先支持的新发展理念,重塑品质源头创新,有效供给能给予现代市场、现代经营、现代文化、现代服务、现代信息更加宽松的 “一流环境”。编制《卾州市高品质推进城市体制机制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全域推进高端政商服务全覆盖、零审批零手续零收费全覆盖,网上预约率预审率100%,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取消制度性成本。建成连通省市、覆盖区街(镇)、贯通社区(村)的“互联网+政商服务”体系。创设企业家联盟沙龙平台等,优化鄂州优商、厚商、善商体制,深化亲商、敬商、爱商理念。

2.系统打造“品质的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全域实现城市品质能级大提高

全域培育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能级。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充分、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未来打造品质城市的主要方向。为此,建议在老旧区启动《鄂州市“微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全域完成征迁清零、污水清零、古城清新建设工程,为旧城释放最大活力。在新城区实施《鄂州市“大景观”三年行动计划》,为形成港城之地标提供形象支撑。重点可包括:精心打造一江两岸航空城市封面,聚力建设枢纽新港开放门户,创设商贸联合体商业中心,打造涉港涉芯创新带(科创高地),打造最美城市生态品质客厅,重塑吴都江湖水泊城市新装,全域构建百湖港城新景观,刷新特色街区中部“城市名片”,打造亚洲第一高质量枢纽新引擎。

全域实施“城市记忆”修复行动,打造没有围墙的现代城市博物馆。创建鄂州最独特的文化韵味,夯实最深沉的力量,是全域实现品质能级大提高的重要手段。依托博物馆藏系列、江滩湖景公园广场系列等,深度建设“有理想、有情怀、有文化、有温度”的吴都新城,建议启动沿江顺港文化产业带提升工程(如大江滩公园群、航空公园新芯公园带、武昌鱼主题公园、域郊名山名寺公园群等),启动新媒体短视频基地、三国文化(影视)城(古楼特色街、驰恒古玩文化特色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擦亮吴楚文化金名片,逐渐形成影视观览、内容孵化、古玩交易、衍生品开发等“一条龙”产业链,提高发展能级。

全域启动多元均衡的康养一体化平台,打造中部民生服务综合示范园区。构建城乡卫生健康一体化服务体系是提升品质城市的充要条件。鄂州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区(每年约以8%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口逾10 万,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特征明显。建议在“政府与社会共担、管理与服务共进、机构与居家共通、物质与精神共济”原则下,启动《鄂州市智慧健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 至2023)》,在鄂州东南西北中适当区域重点打造若干个以需求为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康养健康园区,如融合文旅康养元素,打造“洋澜湖康养园区”“苏柳英护养园区”等品牌,融合医、养、康、乐、游、体、食等基本功能,围绕病人(老年、儿童、重大疾病等)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国医食疗、舒适睡眠、运动休闲、乐龄生活、人文社交、候鸟康游、学习娱乐、亲人交惠、生命关怀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国家包养”“家院互融”“社会济养”“以物置养”“社区护养”“邻里助养”“时间济养”等养老方式,高品质打造中部健康医养服务综合示范园区、全国康养体系先行先试试验区。

启动疫后“健康鄂州”发展战略,打造健康城市集合体,制订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康健、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专项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智慧城市健康医养项目群。如按照配置标准加快构建医疗、购物、健身等若干个15 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若干公益性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3 处公益性标准健身场所,每5万人拥有1 个足球场。西山公园、莲花山风景区等体育化改造全覆盖。完善城镇绿道绿廊建设计划,新建一批空港型、郊野型、丘陵型绿道,至少按照“100 米见绿、1000 米见园”要求,建筑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窗台绿化等措施,实现城市裸露土地80%绿化美化。

全域启动乡村思想文化体育综合体建设基地,打造高品质大众化人文智慧高地。目前鄂州乡村级高品质多功能开放式的文化体育综合场所十分匮乏,应釆取统筹规划、捆绑资金、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措施,充分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启动乡村文化体育综合体建设工程,打造高品质大众化的人文智慧高地,建议制定《鄂州市“一阵地多中心”综合体发展工程行动计划》,集约思政教育阵地、便民服务中心、文体展示中心、农资物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健康中心、群众健美中心等,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地融合传统文化、三农文化、田园风光和现代时尚元素,以切实的文化“体验区”,在活态、动态、业态中展示乡村人文美、生态美、田园美,助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诸如对接凤凰台文化广场子项目,逐步去行政化色彩——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活而不俗,在各区乡镇打造若干文化体育子平台,使鄂州版的“星光大道”“喜上加喜”“心连心”“体育乡俗赛事”等本土品牌快速成长,最终形成富有鄂州特色的开放互济同乐的人文消费业态。

全域创建国家级特色街区综合体发展时空,打造新型“港城”地域特色经济地标。鄂州至今没有国家级特色街区。建议启动《关于加快创建鄂州市特色商业街区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带动)文化特色鲜明、多种业态汇聚、集群优势明显的多元化人性化仙境,集合老字号、老品牌、老古董、老工艺等,培育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辐射范围广阔、街区管理规范、拉动消费明显的特色智能商业街区,打造定位准确、消费便捷、服务优质的鄂州特色商业街区网络体系,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名街区,挖掘鄂州消费新热点,提升城市新形象,增强商贸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力争“十四五”时期建成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

注释:

文中有些语料主要参考了(2019 年鄂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 年度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6 年12 月13日由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航空都市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猜你喜欢

鄂州全域
无锡梁溪区实现派驻执法全域覆盖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书法《竹枝词》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李大鹏:打造纵向、横向全域发展的苏交科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