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教材“源泉”,打造灵动课堂

2021-03-19明晓飞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源泉思想方法思维

明晓飞

[摘  要] 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开发教材“源泉”,可以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文章借助三个外在“源泉”进行了教材开发的尝试,进而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让教材因开发而丰满,让课堂因开发而灵动。

[关键词] 开发教材;思想方法;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与人们对灵动课堂的追求,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真可谓繁花似锦,而那些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的“作秀”背后,学生真正收获了什么?事实上,常态化的开发,打造灵动而自然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是困扰一线教师的主要问题。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就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在深入钻研并领悟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变革教学方法,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的过程。基于此,笔者借助三个外在“源泉”进行了教材开发的尝试,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以下为笔者的一些体会,现陈述如下,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源泉”之一:巧设问题,凸显蕴含的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各个板块之中,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教材资源,巧妙设计将数学思想方法自然渗透其中的数学问题,让渗透数学思想成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才能在“有形”的数学教材中彰显“无形”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自然产生丰厚的学习体验,让教学过程更加灵动。

案例1:合理安排时间

出示PPT呈现如下情境:星期天,芳芳独自一人在家里玩耍。正当玩得开心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哦!是妈妈的电话。妈妈:“芳芳,爸爸在10点15分会到家,你把玩具收拾一下,可别太乱哦!”芳芳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爸爸已经一个月没回来了,我可得好好表现,我给亲爱的爸爸泡上他最爱的茶吧!”芳芳再一看时间:“坏了,这会刚好10点,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得好好安排一下。”芳芳需要完成的事情如下:①扫地(3分钟),②整理玩具(10分钟),③烧开水(3分钟),④泡茶(1分钟)。你觉得芳芳有可能在爸爸到家之前完成这些任务吗?

学生活动: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辨析求解等思维过程,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了展示。

师: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简洁明了地描述所做的事情。(教师板演图1所示的线段图)

师:那么烧开水的时间可以后移吗?可以最远移到哪里呢?图1中线段下面的①②④的位置是否可以交换?倘若将①和④交换位置,那③最多可以移到何处?……

设计意图:教师并没有生硬地抛出教材内容,而是赋予了静态知识以“安排时间”的现实情景,将知识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静态的教材内容有了动态的气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维保持齐同并进,不断变换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经历研究问题从低维到高维的升级过程,从而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主观欲望,在愉悦的情景中水到渠成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数学思维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而正是因为将数学教学演绎成学生日常生活与数学世界的良性互动,才能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拓宽探究空间,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优化、推理、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源泉”之二:注重过程,厚实思维的承载

传统数学教育以应试为目标,常常蒙蔽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只能看到试卷中的数学,从而形成刻板的思维方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鉴于此,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价值,化单一的教学活动为多元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厚实自身的思维能力。

案例2:以“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为例

环节1:算一算

问题: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一说出以下算式的答案。(PPT展示算式)

11-8=? 12-8=? 13-9=? 12-9=?

11-7=? 13-8=? 12-7=? 11-6=?

12-6=? 13-7=? 11-9=? 13-6=?

环节2:分一分

师:这么多算式,真叫人眼花缭乱啊!

生:是啊。

师:那可以怎么办呢?

生1:我们可以整理一下,将其分类后排列。

师:真是一个好办法,那如何分类?如何整理?同桌两人一组说一说,再用口算卡分一分。(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的分类情况吧。

生2:可以根据被减数来分类,被减数为11,12,13的分别放一堆。

师:生2是按照相同被减数一组进行分类的。大家再来看这一种分类方法,你觉得是按照哪一种方法分类的呢?(PPT展示减数相同的一种分法)

生3:这是按照减数相同为一组进行分类。

师:很好,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生4:可以按照得数相同为一组进行分类。

师:是这样吗?(教师再次展示分类情形,学生纷纷点头)

师:真是一群会思考的好孩子!

環节3:填一填

师:观察图2所示的表格,说一说是如何整理得出的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后填写剩余的算式,同桌两人一组说一说你的发现。(教师PPT出示表格,学生观察后进行探究和讨论,最后投屏展示部分优秀的作业)

环节4:说一说

师:下面谁能说一说你是如何做到填写得又快又对的呢?

生5: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一行的被减数都是11。

生6:我发现了这一列的减数都是9。

师:看来你们都是通过有序地观察得到的结论,真是了不起……

设计意图:复习课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果的呈现,更需要通过数学活动展现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获得螺旋上升的认识。本例中,为了解决学生认知单一与知识网络的矛盾,教师采用了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规律,在感受新旧知识对接的同时,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就这样,在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表达,有效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源泉”之三:巧构模型,彰显蕴含的本质

数学教材中不少概念和原理的讲授若仅仅从纯数学的角度展开,很难促成学生的数学理解。倘若教师可以静心思考,深入推敲教材,巧妙构建数学模型,则可以引爆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顿悟,彰显蕴含的数学本质。因此,教师只有从教材本身出发,牢牢把握知识的起点和核心要素进行教学重构,才能帮助学生疏通思维的瓶颈,更好地构建数学模型,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案例3:圆的认识

活动1:充分利用圆规画圆

教师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体验画圆的过程,并在交流中掌握画圆的技巧。之后,根据总结而得的技巧进行二次尝试,经历经验的“再发现”过程,并从中感悟“半径不变”的本质属性。

活动2:合理利用场地画圆

教师呈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运用简易器材在操场画圆的视频。以这样的视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获得画圆的经验,并沟通好场地画圆与圆规画圆过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其中的原理,彰显“定点”“定长”的本质属性。

活动3:巧妙利用钉绳画圆

在磁性钉、细绳、橡皮筋和粉笔的辅助下,教师与学生进行画圆的比赛。在几轮尝试后,学生发现:教师所画的圆更标准、更流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具有弹性的橡皮筋由于无法定长,所以并不利于画圆,进而又一次验证了“圆,一中同长”的本质属性。

活动4:探讨以上三种画圆方法有何联系。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数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的预设,是对静态教材资源的开发,是动态的资源,既拓宽了学生的探究之路,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又回到抽象的过程,使得学生脑海中“圆”的模型不断丰盈,又将教材进行了自然的延伸,实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深化了数学的本质。

总之,以上三股“源泉”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性解读,源于教師、学生和教材间的有效互动,因此可以运用到高效而灵动的数学课堂的建构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教学内容出发采用一个或多个“源泉”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让教材因开发而丰满,让课堂因开发而灵动。

3796501026560

猜你喜欢

源泉思想方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的快乐源泉——书
超市也是快乐的源泉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激活写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