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错思错,错中求进”

2021-03-19王重秀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错题小学数学

王重秀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文章提出小学数学错题订正的策略,即对比分析、数形结合、小组合作,以帮助学生打破错误的思维定式,最终达到不犯同样错误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题;订正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如果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那么就将错失最宝贵的学习时刻。”错题订正是一個查漏补缺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数形结合、小组合作等策略,把错题订正转化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打破学生错误的思维定式,最终达到不犯同样错误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双重目的[1]。

一、对比分析,打破形同质异误区

学生在解答形同质异的题目时,往往会按照先前做过的类似题目中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因此,对于这类错题的订正,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要采用对比分析的策略,把错题的“孪生题目”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两种题尽管从形式上来看“长得很像”,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通过对比分析,打破学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在订正错题时认清题目实质,辨别出题目中的异同点。只要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任凭题目千变万化,我们都能够做到“以变制变”。

教学片段

师:在一个长方形的角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不变。这句话对吗?

生1:这道题好眼熟啊,好像在哪里做过。

生2:我们以前是做过这道题。在一个长方形的角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周长应该是减小了,因为剪去了一部分。

生3:是,周长是减少了。

师: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我们上次做的题和这个题目一样吗?

生4:好像哪里不对劲儿呢。哦,我看出来了。

师:请生4给我们解答一下吧。

生4:在一个长方形的角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周长不变。这是我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这个图形中,尽管长方形被剪去了一个小正方形,但是对于周长来说只是把a转化成了a1,把b转化成了b1,而a=a1,b=b1,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没有变化。因此,上面那句话是正确的。

师:我们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你还能想起来吗?

生4:上次的题目是:在一个长方形的角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减小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师:生4是一个非常细心、善于思考的学生。他观察得很仔细。的确,这两道题“长得很像”,仅有两字之差,但是它们在本质上完全不同。这一点,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这就很容易掉入“陷阱”。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分清楚“形”与“质”的内在关联,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与自信。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认识上的误区,教师并没有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而是引导学生找出引起思维混乱的原因,引导学生挖掘出此题的“孪生题”,通过这两道题在“形”和“质”上的对比和分析,使思考触及问题的核心,将探究活动逐渐推向纵深,提升了学生辨别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

二、数形结合,把握问题本质规律

学生之所以产生重复性错误,大多数由于对问题的本质认识不清,在错题订正时导致思路不清,摇摆不定。而通过数形结合,可使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规律。学生产生错误往往是由于脱离了直观的“形”,导致对问题本质把握不准。在订正错题时,教师要善用数形结合,使学生在订正时把有关表象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用直观的图形展示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印象更加深刻[2]。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局限,生活经验不丰富,这就需要教师把题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把题目置于生活情境之中,用“形”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短板。

教学片段

师:一个纺织工厂,男职工的人数是200人,是女职工人数的,求女职工人数是多少?

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200×=40(人)。

师:生1的算法正确吗?

生:不正确。

师:这种题目关键是找准单位“1”,而要找准单位“1”,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画线段图。现在,请同学们画出这道题的线段图。

生2:这是我画的线段图(如图2)。我发现女职工的人数是“单位1”,而已知女职工的是200人,所以,女职工人数应该是200÷=500(人)。

师:生2的解答非常好。通过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我们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原来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

数形结合可以把学生的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融合在一起,借助图形的直观性使学生对错题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挖掘出错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这对于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也很有帮助。在错题订正时,教师通过让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准确地找到了单位“1”, 对先入为主的错误表象进行了有效的订正,使学生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起到了化繁为简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在互查互纠中提升思维品质

教师在讲授新知时经常会用到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在错误订正的环节却往往忽视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实际上,作为同龄人,也作为相同知识的受体,学生在对待同一知识时往往会产生比较相似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订正错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互动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索错题的“病根”,使学生互查互纠,从其他学生错误思维中获得启示,吸取教训,使学生在错解与订正的思维碰撞中突破认知上的障碍,增加思考深度,提升思维品质[3]。

教学片段

师:计算(1)0.5÷0.25×4;(2)1.6÷(0.4+0.8)。

同桌和前后四人为一组,先独立解答,然后组内互相批改、交流、纠错。

以下是生1与同桌生2之间的对话。

生1:你怎么跟我算的不一样呢?

生1是这样计算的:

0.5÷0.25×4

=2×4

=8

生2是这样计算的:

0.5÷0.25×4

=0.5÷1

=0.5

生1:你的计算方法错了。乘法和除法都属于同一级运算,应该按照从左边到右边进行计算,你怎么能先算右边再算左边呢?

生2:哎呀,的确是,看来是我算错了,幸亏你及时提醒了我。谢谢你。

生3:咦,你第2小题怎么跟我算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3是这样计算的:

1.6÷(0.4+0.8)

=(1.6÷0.4)+(1.6÷0.8)

=4+2

=6

生4是这样计算的:

1.6÷(0.4+0.8)

=1.6÷1.2

=

生4:我的计算没有问题呀,在有括号的式子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我就是这样算的。

生3:我的算法也没有问题呀。a÷(b+c)=(a÷b)+(a÷c),这和a×(b+c)=(a×b)+(a×c)不是完全一样的吗?

生4:不对,除法不符合分配律,你这样计算是错误的。

生3:是的,我把这一点忽略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有了以下两点收获。同级运算要从左至右进行计算;除法没有分配律。这两点在计算中非常容易出错。

在小组成员的互议,合作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交叉、冲突和碰撞,学生主动去思考、质疑、辩论,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帮助小组成员订正了错误,又对自己的思路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小组同学在互相批改、互相交流和互相订正中从对方的思路中获得了启发,这种互查互纠的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教师要给予学生互相订正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直接代替学生说出问题的症结,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必要时可以予以适当点拨;二是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指出学生在答题中的错误,分析錯误出现的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

错题订正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完成和落实情况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错题既是教师教学的宝贵素材,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应该探索多元化的错题订正策略,引导学生“顺错思错,错中求进”,把订正错题作为自我提升的机会,在研错纠错中实现对知识的再建构,实现对思维过程的反思和调整,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蒋旋妍. 小学数学作业错题订正教学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9.

[2]  徐素珍,储粮. “三环订正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17(12).

[3]  相丽. 让学生走出“屡错屡改,屡改屡错”困境的策略——以四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反思能力的培养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2011(04).

3206501908279

猜你喜欢

错题小学数学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