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婚的人少了,关你什么事

2021-03-18南方周末评论员

南方周末 2021-03-18
关键词:总体性结婚登记对数

南方周末评论员

日前,民政统计数据出炉,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813万对,同比下降12.2%。这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七年下降,数值仅为2013年1347万对的六成,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同比下降7%。这个下降速率是惊人的,意味着大约十年结婚对数就降为一半。

考虑到2020年有新冠,或有人推迟了结婚计划。我们只看2013-2019年的数据,这些年结婚对数平均每年同比下降5%,这个下降速率也不低,意味着每13年半结婚对数降为一半。

全国结婚对数连年下降,当然是多个因素同时在起作用,例如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初婚年龄在不断推迟等。根据《2015年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全国平均结婚年龄26岁。2019年杭州市内地居民结婚登记中,平均结婚登记年龄,男性为31.6岁,女性29.7岁,同比分别晚了0.2岁和0.3岁。

但毋庸否认,人口结构是主要因素。现在主力结婚群体已经转向90后。根据2010年“六普”数据,80后为2.28亿人,90后为1.74亿人,00后为1.46亿人。这就意味着,全国结婚对数下降的趋势是稳定的、长期的,将来中间偶尔或有年份上升,并不会改变这个长期趋势。

全国结婚对数是新生儿出生数量的领先指标。因为一般而言,总要先结婚再生育,结婚后生育最快也要九个半月。后者是要比前者高一些的,是因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还是大于1,2010年六普为1.18。有两年(2016-17年)与前后年份相比较高,可能是因为全面二孩政策释放了累积的生育潜能。可以预测,在累积的生育潜能释放之后,再将时滞效应考虑进去,新生儿出生数量与全国结婚对数将是高度的线性关系。

全国结婚对数与新生儿出生数量长期下降趋势,这一态势,将对中国的经济、产业与社会持续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婚庆与母婴产业就不讲了,讲一下教育行业。1998-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由67.5万所减至21.89万所,除了大量孩子随父母进城导致农村大量学校撤并的“结构性因素”之外,“总体性因素”是小学生减少了。未来几年内,除了少数大城市可能还继续有结构性学位紧缺之外,总体性学位过剩将波及中小城市,教师可能过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总体性学位与教师过剩,可能会逐次波及初中、高中、职业学校与大学。

由于年轻人在人口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并且他们的生育意愿低迷,可以想见,一切需要人工亲自服务的行业与人工投入高的商品将越来越贵;相对于人,资产相对价值可能持续下降。所以寄希望于将来住养老院、享受护工服务的人要掂量了,寄希望于以房养老的人也要掂量了。当然,这一趋向会不会产生明显的负反馈,反过来提振生育率,值得探究与观察。

在这个大趋势中,你在什么位置,你如何应对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想想。

猜你喜欢

总体性结婚登记对数
明晰底数间的区别,比较对数式的大小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经验的碎裂和意义的困境
活用对数换底公式及推论
神奇的对数换底公式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程序性瑕疵婚姻登记的效力与完善
从总体性视角看葛兰西的“有机”概念
现行受理结婚登记申请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