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民坐上过山车

2021-03-18徐庭芳发自上海南方周末实习生栾歆张坤

南方周末 2021-03-18
关键词:基民抱团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实习生 栾歆 张坤

202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其中18-34岁群体占比达60%。  IC photo ❘图

“大家没指望通过基金赚钱,都是想投一点点钱,当作参与话题讨论的入场券。只是想看懂热搜,赚了喊喊坤坤,赔了骂骂菜狗。”

3月12日下午,二手销售平台闲鱼官方微博发布致广大基金投资者的一封信,信中称,最近因为市场波动,一周内就有20万人涌入闲鱼,想卖二手货求回血。

2021年3月8日,90后的姜岚随手拍下路过的一则杭州地铁广告,文案写着,“那天雨很大,李静低头看了看自己,平静地在打车软件里点了全选——上支付宝搜‘基金理财,优质精选,给选择多一份底气。”

前一天,她从支付宝购买的易方达基金又跌了近6%。

她将照片发到了基金讨论群,配图说,“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基金账户收益,平静地选择了走路回家”。小组成员们一片附和,有回复“平静地选择了取消订单”的,“平静地选择了回公司加班”的,还有“平静地删除了所有购物车”的。

近一个月来,上证指数从3731点跌至近期最低3328点,跌幅超过10%。2020年热火朝天的基金行业成为首个被冲击的对象。尤其是重仓半导体、白酒、医药等行业的网红基金,不仅净值大幅下跌,操盘的明星基金经理也被频频骂上微博热搜,“蔡神”(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成了“菜狗”,“爱坤”(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成了“渣坤”。

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助理王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实际自2020年10月开始,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风险并下达窗口指导,陆续有爆款基金开始限售,“当时风向已经变了”。

市场迎来了最后一波高峰,上证指数从2020年10月的3200多点一路上涨到2021年2月中旬的3700点。几乎同一时期,基民们还在不断买入,主要投资股市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从2020年10月底的5.62万亿上涨到2021年1月底的6.93万亿,涨幅近24%。

90后、00后们追星式地投资,被看作助长泡沫的主要因素。但新基民并没有多少选择,打开支付宝,推送的基金要么是按照短期业绩排名,要么是具有话题的基金经理。

姜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在2020年11月买入易方达,仅仅是因为它长期被挂在了支付宝“精选好基”第一名。

“跌得太猛了,大盘才跌不到10%,基金快跌了20%。”姜岚说。这是因为她投资的基金大多投向了“抱团股”——资金聚集在少数股票,让这些股票短期内大涨,它们涨得快、跌得更凶,极易发生踩踏。基金经理们当然明白这一风险,但特殊的考核体系让他们不得不将资金被动投入到这些抱团股里。

“比起赔钱,风口更重要。”王泽说。因为基金经理的收入考核主要参考的是业绩排名,比起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为基民们获利,基金经理首先要保证的是不能比同行差,要“随大流”。

于是“抱团”成为最优解,股市上涨时,抱团能进一步促进股价上升,被吸引而来的投资者也会越多,进一步推动股价上升、吸引更多基民。即便股价下跌,大多数基金的业绩都会随之下跌,“所有人都在亏,你就不算亏”。

但当股价偏离实际价值,下跌就成了大概率事件,于是市场就陷入“基民赎回+基金经理被迫减仓”的杀跌循环。

不一样的新基民

豆瓣头部理财小组“用利息生活|投资理财”目前已积累了五十多万“钢铁韭菜”。“钢铁韭菜”是小组成员们对自己的戏称,意为“即使不断被割韭菜,也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00后璇子2020年3月加入这个小组,因疫情笼罩久居在家、心情烦闷,“好像对生活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她眼看着小组人数随着基金的火热节节高升,2020年年底,小组的成员还只有34万,那时他们的称谓还是“财富管理者”。

股价暴跌、明星基金雪崩后,“基金”话题频上微博热搜,仅两个月,小组成员数量增长近20万,基金越跌、成员越多。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1月,公募基金行业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2020年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34.7%,其中权益类公募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占比32.28%,增长最快。

像璇子这样的90后、00后们是新基民中的主力。根据腾讯证券发布的《2020年中国股民行为年度报告》,2020年涌入基金市场的投资者中,半数都是90后。MobTech的数据进一步证实,202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其中18-34岁群体占比达60%。

他们入市的原因五花八门。

璇子说自己买基金是为了打发时间,浏览了组里几十个“干货”和“精华”帖后,购入了人生第一笔基金——景顺长城,正式成为新基民。

比起挣钱,她更期待每周一开盘的日子,因为世界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自己买的基金。疫情久居在家心情烦闷,“基金让我的生活变得有趣,帮我度过了那段轻度抑郁的日子”。

同属小组成员的凌高因为选修了工商管理的第二学位,从2020年9月开始玩基金,他说主要是为了学习理财知识,当作日后研究股市的跳板,他买了三只基金,共投入3000元左右。

还有的是为了参与感。大三的林一在今年寒假回家后,发现同龄人聚餐时的话题,从找对象难变成基金赚了多少。看了支付宝的基金排行,匆匆选择最热门的易方达中小盘每期定投,第一笔只投入了200元。

身边拿几百元试水的朋友不少,甚至还有投了10元就入场,“大家没指望通过基金赚钱,都是想投一点点钱,当作参与话题讨论的入场券。只是想看懂热搜,赚了喊喊坤坤,赔了骂骂菜狗。”林一说。

怎么计算管理费?“不清楚”。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没研究”。

林一的入门教程来自于小红书(时尚美妆类App),平台上一个博主建议将压岁钱投入基金,于是她尝到了人生第一次被“割韭菜”的滋味。

凌高的三只基金走势并不乐观,但他对亏损毫不在意,“权当学习理财知识的学费,不然这笔钱早就消失在我的购物车中了。”

直到近期基金净值大跌,姜岚第一次打开基金经理张坤的持仓单,才知道他重仓的都是白酒股,“我这辈子还没喝过白酒”。

▶下转第2版

猜你喜欢

基民抱团南方周末
基金投资如何赚钱
跟着UP主做投资:人还在,钱没了
回撤背后,谁在被割韭菜?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主持人语
如何应对机构抱团的估值泡沫
路旁紫薇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