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茫贺兰山 悠悠岁月情

2021-03-18钟培源吕蓓蓓

宁夏画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贺兰山风景区岩画

钟培源 吕蓓蓓

历史上,远古人类就曾在贺兰山及周边繁衍生存;其后,游牧、农耕两大文明以贺兰山为攻守,长期拉锯着你来我往,在这里上演了多个民族的兴衰变化。贺兰山见证了这些历史长河中的过客,也保留下他们曾经生存生活于此的印迹。有了他们,贺兰山展示出丰富的人文画卷,积绽下厚重的文化宝藏。

自北向南,人们在贺兰山发现了不少远古时期人类遗存。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鸽子山的中石器遗址,金山、暖泉、明水湖等新石器遗址不断走入人们的视野,它们的发现让我们仿佛听到了远古敲击、磨制石器的声音。而更为直观的贺兰山岩画,让我们依稀看到了那时人们跃动于山中的身影。岩画内容涵盖当时生活于此人类的各个方面。羊、牛、虎、豹等多种动物形象,人们自身的形象与活动,时刻伴随他们的日月星辰,日常使用的工具、武器。从为数众多的岩画中可以一窥遠古时代的文化特征:对不解的自然现象的膜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等。这些都成为那时人类在贺兰山生存的佐证。

经过原始方法绘制的岩画虽然历经万年,遭受过人为、自然的损毁,却依旧有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岩画被保存下来,其中以贺兰山东麓贺兰口的岩画最具代表性,随着陆续的发现与公布,它们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轰动。学术研究价值极高的贺兰山岩画,为我们研究远古人类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信息,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贺兰山人文旅游资源。为此,自治区、银川市政府颁布了针对贺兰山岩画的保护条例,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成立的贺兰山岩画风景区在各评级机构、网络人气评优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口碑,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充,继而引发了对资源的争夺。贺兰山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成为中华大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一处交汇点。在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秦汉时期,中原农耕文明进驻贺兰山东麓河套地区,匈奴人被迫迁移至贺兰山以西、河套以北,曾经的牧场变为农田。现在位于吴忠市的秦渠、汉渠就是那时开凿建成的。随后的鲜卑、突厥、唐王朝、党项、蒙古等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变化中统治着贺兰山地区。挺拔的拜寺口双塔,造型完美的贺兰县宏佛塔,西夏王陵高大的封土堆、散落一地的砖块瓦片,都在诉说着西夏曾在这里繁荣过。

宋代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所做《满江红》一词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里的贺兰山并非特指某座真实的山,岳飞也从未到过贺兰山。贺兰山那时已是代表一种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人文概念。这种冲突一直延续到明代,明王朝与残元在贺兰山的阻隔下势力达到了平衡点,清王朝为防西北边患,也看中了贺兰山的重要位置,明清两代贺兰山变成了一座大兵营。如今的明长城蜿蜒在山中,被西北风打磨了五六百年依旧不愿倒下。明清时大大小小的城堡布满贺兰山下,如今除了如镇北堡等不多几座古堡被保留下来之外,更多的是湮没于历史的尘埃,只剩下古堡名或守卫古堡将领的名字,被化为地名沿用至今。金戈铁马的喧嚣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变成旅游区的古堡,每天都在迎来送往着各地游客,曾经的兵营也变成了富饶的塞上江南。

在贺兰山众多的人文遗存中,寺庙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贺兰山东西麓文化不同,寺庙也有所区别。虽然两边都以佛教寺庙为主,但东麓寺庙多是中原地区的佛教寺院,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北武当景区的寿佛寺颇具典型性。西麓的阿拉善盟左旗,蒙古族居多,信仰藏传佛教,这里的寺院多是藏式的喇嘛寺,以广宗寺(南寺)、福因寺(北寺)为代表。两座寺庙都坐落于贺兰山中,险峰环抱、青松挺拔、流水叮咚,环境很是优美,都是当地著名的风景区。广宗寺因和近些年被热炒的仓央嘉措有着种种传说的联系,旅游“卖点”颇为“亮眼”。而精通蒙藏语言,佛学造诣极高的阿旺丹德尔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人物,他的雕像在福因寺供奉着,成为这里的主打文化名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类在贺兰山的活动激增。因为对各类矿藏开采的需求和特殊时期对工厂选址的要求等,不少厂矿建在了贺兰山深处,如原西北轴承厂、原石炭井矿务局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这些厂矿企业因此陆续搬离贺兰山。当年曾容纳少则几万多达几十万人的企业原址,如今早已繁华喧嚣不在,只剩下草木丛生、破墙旧屋,荒芜寂寥地与贺兰山相伴。其实,这些带有显著时代特色的工业遗迹同样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近些年,有关政府已认识到其价值所在,开始制定措施加以保护,并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在中国北方,贺兰山是一座承载了很多历史文化、军事文化等人文元素的名山,这些人文元素赋予贺兰山更多独特资源,又使之成为一座旅游名山,更好地造福依山而居的各族人民,成为他们的幸福之山。

链接

·贺兰山岩画景区这里峰峦叠嶂,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时期,就被视为避暑胜地。贺兰山岩画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同年,获得“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金奖。

走进贺兰山峡谷,岩画分布在沿溪道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总数多达6000余幅,记录了3000~10000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画面。如今,它们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地处雄浑的贺兰山东麓,距银川市火车站25公里,河东机场60公里,110国道和银川绕城高速可直达这里,是贺兰山东麓旅游景区的亮点。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原址为明清两代的边防城堡,是在一个原始古俸的基础上修建的。镇北俸西部影视城保持并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浑、苍凉、悲壮、残旧、衰而不败的景象,突出了它的荒凉感、黄土味及原始化、民间化的审美内涵,尽可能地保留了它特殊的审美价值,让电影艺术家们在这片西部风光中尽情尽兴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有各类影视片重要场景200余处,集中了大量中华传统物质文化,再现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

·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

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位于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上,西、南、北三面紧靠贺兰山,东接原煤机总厂铁路专用支线。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森林公园、西山防护林、古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贺兰山岩画、北武当寿佛寺、归德沟、古树化石等景点。

·三关口明长城

三关口明长城地处贺兰山东麓,宁夏与内蒙交界处,明朝蒙古鞑靼和瓦剌等部经常从内蒙古阿拉善台地进入贺兰山赤木口(今三关口),直驱平原各地。明统治者为了边防安全,特于三关口筑长城(明称边墙)设关隘,使其成为古代银川城防的“四险”之一。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將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

·南寺景区

南寺风景区地处贺兰山西麓,距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东南30公里,离银川市70公里,是以广宗寺为中心,将寺院景观与贺兰山原始森林景观结合起来的风景区。该风景区由寺庙区、毡帽山、原始森林等部分组成,总面积3900公顷,地势东高西低,山峦重叠,沟谷狭窄。贺兰山峰巴彦笋布尔位于风景区南端,相对高差1580米。风景区具有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山地的典型特点,系草原至荒漠的过渡地带,有复杂多样的植物区系和比较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风景区内有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80种,野生植物690种,是生态、地理、林业、中药研究的理想之地。

广宗寺藏语名“丹吉林”,俗称南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寺庙建成后,据传从超格图呼热庙(昭化寺)请来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遗体供奉庙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并授刻有满、蒙古、汉、藏4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落款是“大清乾隆岁次八月十六日”。经过几次扩建、修复,当时规模超过了青海塔尔寺。南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1989年在原址基础上按照当年的风格重建。1990年7月举行新殿落成典礼和开光仪式。南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经堂、黄楼寺等,并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三举行祭敖包会。

南寺依山而建,高低参差错落,四面环山,松柏常青,溪流如带,风景十分优美,风景区内人文与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或古朴神秘,或灵秀幽深。人文景观有石雕佛像群、黄楼庙、红庙、十六罗汉足迹、巴彦笋布尔敖包、佛塔、地质矿产博物馆等。自然景观有摄云峡风景区、雪岭子风景区、毡帽山风景区等。2002年,南寺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历史名胜十大景区之一,同时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寺景区

贺兰山北寺风景区又称贺兰山寨,距巴彦浩特25公里,距银川市100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境内的国家级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景区地理位置特殊,自上而下水热条件各异,旅游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多样,有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20余种。景区内奇山怪石比比皆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百年岩画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沟谷纵横,林木葱郁,美景层出不穷。既是天然物种宝库、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又是一座罕见的次生林公园。

福因寺,俗称北寺,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嘉庆十一年(1806年),阿拉善旗王玛哈巴拉以工程告竣上报理藩院,嘉庆皇帝赐名“福因寺”,并亲赐以藏、蒙古、汉、满4种文字书写的金匾,从此,便以“福因寺”之名著称于世。该寺在历史鼎盛时期曾设有四大扎仓(佛经学院),在藏传佛教中享有很高声誉,与广宗寺齐名。福因寺曾屡遭破坏,从1982年起逐步修缮,2004年第二次开发建设后对外开放。福因寺建筑多达百余座,亭、堂、殿、阁遍布山沟、山腰、山顶,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主庙西端建有一座白塔,高约10米,与亭、堂、殿阁遥遥相对,交相辉映气势非凡。佛学大师阿旺丹德尔是福因寺历史上的第一位拉隆巴,他一生用蒙古文藏文著述40余部作品,是一位杰出的蒙藏语法家、宗教哲学家、诗人和译师,为该寺留下了大量的蒙藏文化遗产。

·拜寺口双塔

在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内,有一对古塔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

拜寺口双塔坐落在贺兰县西部的拜寺口。自银川乘车顺沿山公路向西北行,约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拜寺口双塔矗立在拜寺沟口左侧的一座山峰前的一个方形平台上。两塔东西相距百米,像一对隋侣,含情脉脉,形影不离。人们怀着敬仰之情,送给它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飞来塔”。

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被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 (部分图片由石嘴山市委宣传部和南寺风景区提供)

猜你喜欢

贺兰山风景区岩画
贺兰山沿山地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观岩画
印象贺兰山
岩画诗
《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在哪儿
关惠聪等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
视界
阴山岩画
怪树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