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理学角度探讨中国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发展战略

2021-03-18黄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理学发展战略

黄洁

摘 要: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性地提出在高等教育行业竞争中,走补缺者的发展道路,是应用型城市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借鉴的战略选择。通过实施优势学科细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策略,在服务城市、升华自身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创新发展。从寻找补缺基点入手,在优化院系结构、学科特色建设、人才培养提质、学校社会融合发展等方面,给出相应的补缺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城市大学;管理学;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6-0150-03

一、中国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含义及其发展背景

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含义,是以省会城市市级政府财政出资建立的,以服务本地城市各行各业为根本目的,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等应用型人力资源的本科应用型大学。

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本科大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向世界银行申请并获得了世界银行的贷款,其前提条件是通过变更办学性质为高等职业大学,使得办学档次由本科降为职业大专。由此,而获得世界银行提供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促进了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全国城市职业大学得到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0年,随着教育部“211”“985”两项大胆、创新的卓越计划工程实施,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发生了重大改革,我国政府对全国高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合并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52年以来模仿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的以专业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构建了以多学科和综合性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为此,相关地方政府也随即对所属的地方城市职业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有效整合。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用型城市大学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局

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按照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分类体系标准,将中国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和特色研究型大学,大部分是进入“985”工程的重点大学);应用研究型大学(区域研究型和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大部分是未进入“211”工程的一本大学);应用型大学(部分一本高校、老牌二本高校,专升本高校,新建高校);技术型大学(高职高专)四种类型,按此划分标志,应用型城市大学则处于应用型大学类别中,其办学实力处于老牌二本高校之后。大学的办学实力,是指一所大学相对于其他大学,在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办学规模、文化传统、社会公信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能在持续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面对一个省的老牌二本高校至少有近十所的情况下,处于省会城市新建的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办学实力排名处于当地高校办学中末端水平,在其招生分数、办学条件,经费来源、科研水平、师资等方方面面,所获得的教育资源都处于当地老牌二本大学之后。从高等人力资源市场来看,应用型城市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按招生分数的高低和学校的办学实力来看,目前大多处于省会城市区域内高等人力资源的中等水平,位于老牌二本高校毕业生之后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之上,企事业用人单位招聘需要的单纯技术人员会直接选择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职高专毕业学生,招聘需要的单位管理人员一般也会选择有比较优势的老牌二本的毕业学生。因而,在全国高等教育模式相似的前提下,应用型城市大学的毕业生就业需求往往处于老牌二本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两者之间比较尴尬的境地,他们几乎没有就业的竞争优势。

三、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发展战略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竞争,其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教授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市场营销管理:分析、计划与控制》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在竞争市场上的发展定位有以下四类战略:市场主导者战略、市场挑战者战略、市场跟随者战略和市场补缺者战略。市场主导者战略是指相关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并为同业者公认的战略;市场挑战者战略,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的企业,为争取市场领先地位向市场主导者、与自己实力相当者和小企业发起攻击以获得市场的战略;市场跟随者战略,是企业自觉跟随在主导者之后维持共处局面的战略;市场补缺者战略,指企业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些细小部分,而不与主要的企业竞争,只是通过专业化的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的战略。如果把高校培养的学生当成企业生产的产品,人力资源市场当成产品市场,那么高校的发展战略是否也可以借鉴管理学上的发展战略。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应用型的大学几乎是具有相同的办学模式,应用型的人才主要来自一本大学、老牌二本大学和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大学,应用型城市大学属改革开放后新建大学,面对一本大学和二本老牌大学的强势竞争,由于在办学经费,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明显处于竞争劣势,其发展战略就不可能采取市场主导者战略,挑战者战略和跟随者战略,而只能采取市场补缺者战略。理由如下:第一,从国家财力层面来说,人才培养是分梯度的,按照国家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梯度,从国家顶级大学至新建地方大学是由高到低的层次结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双一流”大学,非“双一流”大学和老牌二本大学基本为省部属高校,一般由各省财政支持,市属高校一般由当地市级政府支持,各级政府的财力支持受其税收规模限制呈下降趋势。应用型城市大学相对得到的当地政府财政支持最少。第二,从招生来源来说,从双一流大学到应用型城市大学,招生高考分数线也呈下降趋势,生源质量逐步下降。应用型城市大学的生源质量相对最差。第三,从科研項目的水平来说,从“双一流”大学的国家级项目数量到一般应用型城市大学的一般项目数量也是呈递减趋势。应用型城市大学获得的国家级、省级项目都很少。第四,从师资水平来看,“双一流”大学的院士、国家级学者、博导、高级专家也是应用型城市大学遥不可及的。第五,在国家构建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要想实现向高层次跨越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撑才可能实现(例如深圳大学),一般应用型城市大学靠当地市级财政支持很难实现。

走补缺者的发展战略,应用型城市大学发展如何通过应对策略实现弯道超车?走特色专业、细分专业、“应用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道路,在人才培养价值链上寻找补缺基点。补缺基点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行业都有些小企业,它们专门关注市场上被大企业忽视的某些细小部分,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的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有利的市场位置在西方称之为“niche”,这种市场位置(补缺基点)不仅对于小企业有意义,而且对某些大企业中的较小部门也有意义,它们也设法寻求一个或几个既安全又有利的补缺基点。

谁先占领细分专业化应用型的人才供给优势,谁就领先取得某行业某领域的人才竞争优势,谁就会在某行业某领域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弯道超车。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如果把学生比喻成产品,则从学生被招生入校开始,经过4年的人才培养,到毕业和就业是整个人才培养价值链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需求状况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最好标准,是学校在教育行业办学竞争的焦点,从人力资源市场在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有目标地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就业。

应用型城市大学走补缺者的发展战略,寻找补缺基点,走有特色、细分的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应对策略如下:第一,分析相同专业在不同层次高校的重视程度,明确竞争高校该专业的发展战略重点,根据应用型城市大学自身的该专业优势应用学科,在重点高校和老牌二本高校该专业的薄弱环节寻找突破点,突出打造自己优势应用型专业,为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某城市的“985”大学,在获得“双一流”大学后,为了突出该校的研究类性质,在院系结构调整中采取了收缩应用类专业的学科调整方案,直接取消了食品加工学院,把其归到化工学院下面,凸显了化工专业的研究性降低了食品加工的应用性。在此期间,该市的应用型城市大学立即抓住机遇,也对院系结构进行了调整,为了凸显以肉类加工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专业的优势学科,直接将原来的生物产业学院更改为食品加工学院,彰显了优势应用型专业做大做强的地位,增强了食品加工专业的在省会城市高校中的竞争力,完美实现了食品加工专业在补缺基点上的准确运用。第二,通过优势应用学科,带动相关学科,形成以优势学科为龙头的学科集群,培养定向行业细分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例如,要在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其主要涉及机械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计算机软件专业。应用型城市大学根据当地农村发展的现状,设立以优势学科农业机械工程专业为主导,带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智能化等相关专业集群,在农业现代化产业领域定向培养为乡村振兴所需的农业机械专业、农业信息专业、农业智能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行业细分领域就业需求带来的相关机械、信息、智能等农业类细分专业的补缺战略,有利于增强农业领域以上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实力。第三,根据高等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灵活细分、科学组合专业学科,为地方城市发展及时提供急需特定的应用型人才。例如,某应用型城市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为了满足当地酒店管理人员的急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基础上,灵活增补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创新性的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成功补缺了人力资源市场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急需,为地方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了贡献。第四,通过构建特色应用型专业本、硕、博的学科层次,培养行业所需多层次纵向需求的特色应用型人才。例如,某应用型城市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是软件工程专业,在同一专业上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构建培养软件工程的应用型人才的分层结构,在软件工程人力资源市场内形成应用型人才供给的梯度效应,打造优势应用型人才队伍。第五,通过延长应用型人才培养价值链的末端,将毕业后的一些职业培训项目前置,增补毕业生的就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第六,利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捕捉新业态催生出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空档,创建新型学科,走补缺者战略,及时培养地方所需新业态发展所需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第七,充分抓住学校与当地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机遇,学校与当地政府合作项目机遇(如“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项目等),学校与学生实习单位的合作机遇,定向补缺为省会城市培养定向领域的定向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效提供所需的特色应用型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应用型城市大学要根据自己的应用型学科的优势特点和所在城市的发展方向,走补缺者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优势学科细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的策略,在服务城市、升华自身辦学特色发展过程中,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静.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逻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0):52-55.

[2]  高雪春,王骄.新时代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透视[J].铜仁学院学报,2018,(11):47-53.

[3]  阳葵兰.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6):246-247.

[4]  [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  方振邦,鲍春雷.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  陈益林.院校发展视野中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1):64-6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Application-oriented

City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HUANG Jie

(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China)

Absrt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fill the gap” in the compet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which is a strategic choic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City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school running,we can enhance our competitive strength and achiev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the city and sublimating our own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Starting from the search for the basis poi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in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ocial integration.

Key words:applied City University;management;development strategy

猜你喜欢

管理学发展战略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