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2021-03-18张雪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对策建议新形势

张雪梅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难题,作为社会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发显著。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在建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所设定的一种补充养老制度,该制度的主旨是为本单位职工提供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和养老补贴。基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分析其具有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企业年金制度;新形势;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6-0090-03

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我国正在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二支柱”。在实行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企业年金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又称为“企业退休金计划”或“职业养老金计划”,并且成为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企业年金这一制度面临的基础客观环境也已发生显著的改变,迎来了制度创立以来各种利好叠加的重要机遇期。

1.经济社会发展使企业年金发展面临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资源配置中市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企业无论是数量、经济效益,还是资产规模均获得长足发展。截至 2019 年末,我国GDP 已达 99 万亿元,市场主体中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3 700 万户,城镇就业人口超过 4.4 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超过 9 万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年金这一制度的落地生根和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基础,只有企业维持稳健的经营业绩,才能为企业年金的建立和运作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使企业年金发展面临新形势。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总是在满足了低层级需求后才会逐步提高到高层级需求,一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也同样适用这一理论。参加低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数越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升,想要参加高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数也会越多,即不同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是逐级递进的关系,低层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会决定更高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一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提供了稳定阀和安全网的作用,是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定海神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持续推动基本养老保险的不断发展,其托底作用不断提高,这也为企业年金制度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年金发展面临新形势。从企业职工个人长期收支平衡角度来看,需要在消费和储蓄间权衡分配。职工企业年金制度的前提是收入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有一定结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向好发展,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可支配收入明显上升,扩展了个人在权衡消费和参加更高层次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空间。收入不断增加,企业职工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追求更高保障质量的养老产品,这为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4.人口老龄化使企业年金发展面临新形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严峻,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在保障提高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越发显著。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为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年金制度在衔接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企业年金制度的健康发展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开出了一剂良方。

二、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特征

1.覆盖面持续扩大。一是企业参与度增长较快,近十年来,新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数量和职工参与人数年均保持10%的增长,这一数据远高于同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职工新增人数。二是企业年金基金在资本市场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企业年金基金年均增长超过20%,这一数据高于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增长速度。三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明显上扬。近十年来,得益于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方引入专业化投资管理机构,基金配置越发多元化,投资规模不断增长。

2.基金管理以市场化运营为主要趋势。随着企业年金制度从无到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也经历从计划型经济管理到市场化管理的转型阶段。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基金管理和收益能力,更滿足了职工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我国企业年金这一趋势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期,主要集中在2001—2003年,这一阶段主要由管理部门运营,属于计划管理阶段,企业年金发展处于萌芽阶段。第二阶段是探索期,主要集中在2004—2006年,这一阶段中,随着《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年金运营有了制度化依据,基金管理机构不断成长和完善起来,市场化运营逐步成形。第三阶段,为2007年至今,为企业年金制度市场化发展阶段,一是企业参与度快速增长,二是基金投资运营管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保险机构是基金的主要受托方。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保险机构是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主要受托方,占据市场的80%以上。企业年金事关职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不是以高风险高收益为主要目标,这与保险公司审慎管理、稳健运营的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设立以单一计划为主,近年来这一趋势还在加强。分次领取为主要方式,分次领取金额占当年领取金额比重逐年提高,资金管理越发成熟。

三、发展企业年金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有限。企业年金制度的设立目的是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但是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参加企业数量和基金结余与制度设立的初衷仍有较大差距。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国内共有9.6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纳入职工2 548万余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逾17 985亿元,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不到全国企业总数的1%。量化数据显示,虽然国家积极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但是其覆盖面极为有限。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立时间较晚。自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开始试行才正式走向正轨,至今才发展了十六年的时间,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二是国民参与意识滞后。长期以来,国内居民银行存款率居高不下,企业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更加偏好拿出自己收入的绝大部分存入银行来保障年老后的生活,没有形成参与其他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识,对企业年金这一新生事物存在不了解和抵触情绪。三是企业平均寿命较短。我国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其平均寿命仅为三年,企业经营效益不稳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负担偏重,难以形成长远战略考虑,无暇顾及到职工长期养老保障需求。

2.基金收益效率不高。企业年金基金的市场化运行挑战巨大。企业年金运行初期,资本市场遇到了大牛市,为企业年金积累了可观的投资收入。而当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更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019年,我国此项基金收益率仅有8%左右,而美国该项目的收益率高达20%。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仍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年金托管人在投资时一般会选择风险较低的选项,缺少适合的企业年金投资产品,进一步降低了投资收益率。

3.企业年金制度与其他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缺乏衔接。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障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基本养老保险,中间层次为企业年金,再高一层次为养老商业险。企业年金制度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层次,是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累加作用的重要关节。然而从现实制度运行过程中,企业年金却没有发挥出在层次链条中应有的衔接作用,各层次体系各自为政,没有相互整合为“1+1+1>3”的有机整体。此外,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参与者仅为少数效益好的企业,企业年金制度并非绝大多数职工能享有的提升型养老保险产品,并且在制度具体实际运作过程中,政策层面设计不健全,存在明显的反向激励作用,又抑制了企业年金制度的进一步推广。

四、对策建议

1.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一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着手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确定企业年金制度运行框架和机制。二是推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年金成本税前列支,增加免税比例等政策措施,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相关成本支出,鼓励他们参加到企业年金的这一制度体系中来。三是各地人社行政部门加大对企业年金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现实运作中,许多企业和职工还不知企业年金为何物,甚至认为企业年金也该到社保经办机构缴纳等等,观念淡薄,越是到基层,越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好自身的行政职能和政策宣传优势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尝试,鼓励和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2.构建良好的投资管理机制。企业和职工积极参加企业年金制度是制度推行的先决条件,而成熟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则是企业年金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基金通过专业化投资保值增值才是关键。我国企业年金主要采用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因此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才是多方共赢的王道。投资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经验,不能为了稳妥采用把基金存银行、买国债等保守、单调的投资方式,而是应允许投资组合多元化,提供金融创新产品,健全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反过来又能促进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3.发挥好普惠性和衔接性。从世界范围来看,运行良好的国家养老保障体系有一条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那就是在全力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发挥好该制度在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不同层次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耦合效应。从传导机制来看,企业年金覆盖面大幅扩张之后,可以产生健康稳定庞大的资金池,促进基金投资的规模化、多元化,有利于增加投资能力和分散投资风险,反过来也能促进其他养老保障制度基金的健康化投资,发挥各种养老保障基金投资的综合效益和乘数效应,各部分相互增强彼此,共同发展进步,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衔接良好,共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为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年金制度在衔接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企业年金制度的健康发展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开出了一剂良方。完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企业年金制度,政府行政部门应协同企业尽可能地扩大该项制度的覆盖范围,建立起完善的上下衔以维持接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良好运行,开辟良性运营的投资管理机制,并加强企业年金制度的普惠性和长期性。

参考文献:

[1]  王佳林.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探析:现状、挑战及建议[J].南方金融,2020,(5).

[2]  陈星.美国企业年金投资与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

[3]  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部,2020-09-11.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对策建议新形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