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资源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关系探究

2021-03-18孟卫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竞争效率

孟卫华

摘 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合理采用竞争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配置效率,具有极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方国家关于政府资源竞争的讨论和研究日渐增多,而政府资源竞争演化成了当时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主流。有关政府资源竞争的讨论得以发展,但其详细内容和具体观点在现阶段仍有着诸多的看法。现阶段的理论结果和结论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仍然具有较多的变量,具有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故此,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发展过程仍存在较多的阻碍。

关键词:地方政府;资源竞争;资源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6-0017-03

一、资源竞争的定义

总体来讲,现阶段的资源竞争分为四个层次,具有四种不同形式的模型,其包含突破性资源、基础资源、外围资源和核心资源。同时要明确的是,这些资源用于资源竞争关系的培育或者是购置工作、把控资源的基础措施以及分析发展状况和竞争对手运营情况。

1.在竞争过程中,要想具备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竞争过程中的基本,资源同样也是资源竞争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是一些行为活动开展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一旦出现了资源流失现象,其他竞争优势都将不复存在。

2.对于现阶段而言,资源要想做到有效掌握,进而实现资源优势,不仅要了解资源本身的特点和性能,还要基于公司企业自身的资源组成形式和资源结构。同时,在这个组织结构中,核心资源是最为重要且最为关键的,正是由于核心资源的存在,才使得企业公司的竞争力有保障,这种核心资源是企业的对手或是竞争者不具备的,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理念等等。

3.核心资源的本体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核心资源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潮流的必要基础和先决条件。通过对资源的革新和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优势,能够使得企业的竞争者没有充足的准备来应对相关问题,借此实现企业优势最大化。同时,创新能力亦可视为竞争资源中的突破性资源。

4.现阶段的竞争资源中,除去上文提到的突破性和核心资源以外,还有一些不能产生竞争优势或者是受众面较广的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由企业从外部购买或者是从外部引进的,具有更为便利和便宜的特点,比如说:信息化技术。这种没有特点和特色的资源在企业的日常运行过程中也是非常要点。同时,即使是这种没有特点的技术和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优势,也不能被视作突破性资源和核心资源,仍归属于基础资源。

5.现阶段的竞争还有广告宣传、运输服务和外包服务等资源竞争,这些资源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简化工作流程,是必需并且必要的,它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竞争过程中的优势,可以将其归纳为外围资源。

二、资源配置效率概述

总体来讲,资源配置效率分为宏观层面的配置效率和微观层面的配置效率,两种层次共同组成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大类,使当今时代经济学领域内,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

具体来说,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效率,又被称为广义层面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是通过中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制度来确立的,是针对全社会资源来展开的,依托于国家的政策和制度的安排。微觀层次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宏观层次不同,它又被称为狭义层面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消耗情况进行配置的,不具有宏观层面的受众性,往往是依据单独的企业和单位进行的。它通过对企业单位内部资源的配置监管,借此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管理技术的革新。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中国现行制度而言,微观层次上的资源配置,尤其是市场调控下的资源配置是进行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同时,对于资本主义市场来说,资本资源的配置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相关资金流和资金会通过资本把控下的市场流入企业的资金链之中,进而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带动专业人员等资源进行研究,借此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行业的不断进步,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效益。

三、对地方政府资源竞争的研究

地方政府资源竞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富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完善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蒂布特教授,他提出的蒂布特模型是从基础消费者和政府公共设施的服务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竞争要采用“Voting with feet”,即“用脚投票”理论,借此实现了对地方政府竞争的建设性研究和创新性研究。在这之后,经济学家布莱顿提出了政府竞争这一概念,明确了政府在市场环境中是带有竞争力和竞争性的。

在蒂布特教授的基础理论提出之后,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政府间资源竞争的讨论。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关于政府资源竞争的讨论和研究日渐增多,政府资源竞争演化分析成了当时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主流。有关政府资源竞争的讨论得以发展,但其详细内容和具体观点在现阶段仍有着诸多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区域划分层面来说,各个地方的吸引力和发展情况是不同的,特别是在目前形势下,各个地方政府是具有竞争关系的。这类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之间和政府组织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竞争性的,就以市场供给为例,政府的主体资源可能会倾向于非市场供给的服务或是产品之中。例如旅游业,当地的政府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会针对群众和资源展开广告宣传和宣传竞争。中国也有从吸引力角度来阐述地方政府竞争关系的,比如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曲福田先生,他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合理的,是凸显地方优势和行政优势的必然结果。

2.基于政府职能来说,与第一种区域吸引力竞争不同的是,这类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可有可无,其展开的原因是由于居民需要,是为了满足各个地方人民的需求,主要是对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的竞争。这类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他认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本质是因为公共品,是基于辖区的群众要求所进行的。

3.从地方政府关系上讲,此类观点是依据地方政府关系来讨论政府资源竞争关系的。中国的经济学者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金碚先生认为,地方政府的竞争是存在的,并且是长期存在的。同时,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张曙光先生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一种良性并且必然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种兄弟竞争的态势。

四、地方政府资源竞争的影响研究

1.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源竞争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和提升有着积极的效益和作用。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由经济学者克里艾·梅斯顿提出的理论观点,即:竞争促进了区域的发展,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提升了不同区域的竞争能力,资源和资本涌入各地方,进而实现资源配比,使得地方经济能够沿着持续并且有序的方向前进。其次,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源竞争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严重影响。这种观点的主要内容为:相较于市场的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会使得政府的压力增大,一些政府甚至会采用措施对当地企业进行保护工作。最后,还有一部分学者抱有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无用的观点,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并不会对地方经济的提升和发展起到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观点存在较大的争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为研究地方政府资源竞争对经济的影响提供科学指导。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探寻区域之间出现差距的原因,并通过对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关系的讨论,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对策。以协调发展为例,经济学家何恒远先生与常州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周立群先生提出,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加大区域差距的主要因素,国家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地方之间的资源竞争。他们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是加剧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

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

就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而言,其改革模式和改革形势是存在一定漏洞的,改革工作落实得不彻底,对于中国市场的资源配置研究,可以按照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类。

1.从产出方面来看。这类方式是依托现实要素的产出,根据市场材料的价格来展开的,其基本依据为:无论市场如何,资源配置的优劣从实际产出上体现。现任北大社会科学部部长的龚六堂先生,以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院长谢丹阳先生提出了在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变化下,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了全方面的提高。同时,现任江苏无锡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的朱喜先生,通过竞争模型和垄断模拟的方式,采用反事实论证的方法,对中国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展开了研究,并得出中国农业资源若能有效进行配置,能促使农业作物的产量提升20个百分点。

2.从生产变化来看。这类方式是基于生产变量来体现的,通过对生产变量的逐步分解,探寻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措施。正是由于这类方式对整个流程数据进行分解,所以该方式下的数据结果是需要极高的准确性的,进而为理论结果的真实性做好铺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政与贸易经济教授姚战琪,在2009年通过数据包络和函数对中国经济主要工业部分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中国的生产效率长期处于下降阶段,部门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断降低。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先生在2011年,通过微量统计学分解和OP动态分解的方式,推翻了姚战琪的理论,得出了与之不同的数据结果和结论。

通过以上两种研究方式表明,现阶段的理论结果和结论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仍然具有较多的变量,具有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故此,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过程仍会出现重重阻碍。

六、地方政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

1.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首先,在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下,政府对市场对行业的垄断被打破。一些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市场之中,进而实现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和持续化发展。同时,负面清单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没有了行政垄断,进一步保障了政府具体职能的实现。其次,在地方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其管理行为主要是依托企业能做什么开展的。而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后,正面清单的约束制度被打破,市场的投资更加自由,市场的资金投入会加大,进而打破因垄断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匀的现象出现。再次,该管理模式能够做到关系透明化,能够为地方政府配置资源提供真实参考,使得市场环境能够和地方政府两者之间能够互相了解,互相制约,进而达到监督中管理,管理中制衡的目的,借此在真实数据的依撑下,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高效配置。

2.精简政府的办事流程。首先,现阶段的地方政府仍存在着行政审批这一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作为计划经济市场的衍生品,传统形式下的行政审批程序具有冗杂和烦琐的特点,使得资源配置效率难以提升。因此,精简政府的办事流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次,在精简办事流程的前提下,市场体制得以完善,民营经济得以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为社会经济带来促进作用,还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就业问题,使得社会沿着现代化和有序化的方向前进,进而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应采用现代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审核往年数据信息,进而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提供更为真实且更加合理的结论,为国家现阶段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军.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J].经济问题,2016,(12).

[2]  孙犇,宋艳伟.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19-123.

[3]  李澎,刘若阳,李健.中國城市行政等级与资源配置效率[J].经济地理,2016,(10):46-51+59.

[4]  强国令,闫杰,李刚,等.资源配置效率:市场还是政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5,(6):53-60.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竞争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竞争的合适位置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感谢竞争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跟踪导练(一)2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