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宗师与山西戏曲
——缅怀郭汉城先生

2021-03-18韩玉峰

戏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蒲剧汉城郭老

韩玉峰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名誉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诗人、著名戏曲理论家、一代学术宗师郭汉城先生于2021 年10 月19日凌晨4 时28 分辞世,享年105 岁。

山西10月连日雨水霖霖,愁云漫漫,戏曲界几代戏剧人闻讯无不悲痛万分,凭吊宗师驾鹤西行,一路走好!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曲润海闻讯深夜难眠,赋诗《痛念郭老》:“秋风秋雨凉,秋梦阴沉长,道是秋收季,收人太猖狂。先生乃峰峙,巍巍是我师,仰之弥高大,学之启文思。致君尧舜上,赤诚不避嫌,振聋发聩语,现代金石言。年年年关到,拜年并领教,句句不离戏,过午享膳药。为我做书序,赠我诗词赋,常问老西事,殷殷情缕缕。我舅一零六,我师一零五,难饮长寿茶,长歌且当哭。闻耗心颤抖,先生且慢走!天堂有故旧,人间多戏友!”

从曲润海先生在《郭汉城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郭汉城对山西戏曲的情怀与要言》,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刘文峰的《我在郭汉城身边工作的日子》和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剧作家谭志湘的《百岁学者诗词百首——再读郭汉城先生诗作》的文章中,以及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郭汉城文集》篇目中,我加深了解了郭汉城宗师对山西戏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和关注。

就在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10 月23 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第一位提到的就是郭汉城先生。

郭汉城、杜近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同志:

你们好!你们老中青少四代师生的来信,反映中国戏曲学院办学取得的可喜成果,戏曲艺术薪火相传,我感到很欣慰,向你们以及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 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的来信使郭汉城这位百岁老人备受鼓舞、备感温暖。

一、郭汉城先生,浙江萧山人,久居京都,他一生爱戏、看戏、研究戏、评论戏,为戏曲人铺新路、做嫁衣,倾注了一辈子的心血。

张家口是晋剧的大本营,郭汉城先生在张家口担任过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处长兼察哈尔省文联主席,熟悉晋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华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在山西搞过戏曲改革,对山西文化和山西戏曲非常熟悉,对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尤其重视。山西有重要的戏曲活动,他准要参加。山西有剧团来北京演出,他一定去看。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常常教育和鼓励所里的年轻同志多到山西看戏、考察。

郭汉城对山西的戏和山西的戏曲演员写过大量的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据曲润海统计,收入《郭汉城文集》中评论山西戏曲和演员的文章就有16 篇,有《蒲剧〈薛刚反朝〉蕴涵的美学风格》《看景雪变演蒲剧〈宇宙锋〉》《回归戏曲本体——兼评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晋剧〈红高粱〉漫议》《〈山右戏曲杂记〉序》《评〈山西戏剧图史〉》《〈戏缘——蒲剧艺术家十三红评传〉序》《〈晋剧名生郭凤英〉序》《〈翩若惊鸿——高翠英〉序》《〈武俊英从艺四十年回眸〉前言》《〈北路梆子的一座丰碑——李万林和万林腔〉序》等,另外写山西戏曲的还有2 篇:《〈山西戏曲折子戏荟萃〉序》和《〈麟骨床〉的改编和文嫣的形象》。

文化大革命以后,戏剧界全面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重新审视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郭老组织全院戏曲研究人员观摩反映传统道德的经典剧目。

1980 年6 月,山西晋中地区晋剧团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下河东》《三娘教子》和《清风亭》,受到郭老、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热捧与好评。刘文峰曾在文中生动地记述了演出盛况:“著名表演艺术家程玉英嗓音清亮,韵味醇厚,唱腔委婉,唱到动情处,剧场一片抽泣声。当晚的演出,郭老不仅全程观看,还上台接见了演员。”说到《三娘教子》,郭老说:“看来这个戏现在还是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戏曲中有不少是反映我国古代人民传统美德的,传统道德有两面性,既有反映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善良的一面,又有维护封建统治、扼杀人性和思想自由的一面。要多看、多研究。”同时他还希望他的学生多给山西写戏。谭志湘就写过《曹庄妻》,由运城蒲剧院“梅花奖”得主吉有芳主演。

郭老不仅爱看山西戏,还爱游山西景。他到过山西的许多地方,留下了珍贵的诗词作品。郭老在他的《自书诗词百首》中,有《壶口》:“黄河西泻挟雷霆,直下三门劈秦晋。万浪奔腾壶口入,仰天大笑出河津。”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魄。《黄河铁牛》:“铁索浮桥大野风,昂头翘首自从容。扁舟驶过天边去,回笑惊涛一笑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惊涛骇浪、奋勇奔腾向前的精神。郭汉城的诗词有他自己的风格、特点,说明他不仅是戏曲理论评论家,还是一位具有特殊诗情、诗韵、诗趣的大诗人。

二、“恭王府,郭老又回来。弟子同侪齐涌入,佳期盛会顺时开,能不畅襟怀”——曲润海谈郭老的山西戏曲情怀。

郭汉城对山西戏曲剧目的评论眼界高远。郭老单独评论的山西戏曲剧目不多,有《薛刚反朝》《杀宫》《麟骨床》《山村母亲》《红高粱》,篇幅都不小,但在评论演员的文章里涉及的剧目却不少。

郭老评论剧目都是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谈起,绝不简单化地套用政治术语,板起面孔说教。他的评论中充满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化艺术知识。《薛刚反朝》他是用悲喜剧对比法,分析薛猛和薛刚的性格。《杀宫》是欣赏作品创造性地化用表演程式,塑造了三个人物。文嫣这个形象,是一面镜子,“可以前照古人,后照来者”。《杀宫》“可以认识历史,借鉴历史,也有助于我们识别生活中的阴谋家、野心家的面目。这种反面典型,有助于我们清除前进中的障碍。”对山西的两部现代戏,他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评论蒲剧《山村母亲》说,这部作品艺术性高,思想境界也高,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以“母亲”为题材,以“母爱”为主题的戏,在戏曲剧目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山村母亲》这部戏虽然也写“母亲”和“母爱”,但不同之处在于:它从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和这场社会变革的深度与广度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郭汉城对山西戏曲人的评价充满深情厚谊,主要收录在9 篇序言、前言和8 篇评论文章中。评论到的戏曲人有:牛桂英、郭凤英、高翠英、李万林、任建华、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杨虎山、任跟心、郭泽民、景雪变、武俊英、师学丽以及戏剧家王易风、赵乙、曲润海、梁波、张林雨。还有几位演员是评论到人物而未提到名字,他们是:田迎春、冀萍、肖桂叶、温明轸、孙昌、金小毅。如评价牛桂英是“身心投入、不事矫情的艺术风格”。评价郭凤英是“形成了矫健婀娜、真挚细腻、激越委婉、刚柔相济的演唱风格”。评价任跟心是“任跟心的表演准确美妙,朴实无华。确实堪称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演员。”他评价张庆奎“扮演的人物性格鲜明,秦琼的忠义厚重、褚遂良的正直诙谐,伍员和薛猛遭遇类似,性格却各不相同,看了使人难以忘怀。”武俊英“勤于实践,矢志改革,巧用气外之气,妙发声外之声,以情调声,以韵出神,表现出独到的功力,为蒲剧音乐拓出一片新天地,可谓功莫大焉!”赞李万林“咬字正喷吐冲红黑碰闪,音韵美感情浓妙不可言。轻细腻重高亢起伏跌宕,慢平稳快激荡顿挫抑扬。皆来自德艺馨广撷博采,万林腔这一派必然流传。因此上我题写‘塞北播声’,但愿得万林腔灿烂辉煌。”

三、“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郭沫若语)——刘文峰笔下郭老南北看戏之行。

1981 年12 月,郭老带队到山西临汾参加蒲剧表演艺术家张庆奎舞台生活50 年庆祝演出活动,观摩了临汾蒲剧院青年团演岀的精彩折子戏。其中《芦花计·训子》由老艺术家张庆奎扮演闵德仁,筱凤兰扮演李氏;《十道本》由中年演员白麦浪扮演褚遂良,魏晋平扮演李渊;《打神告庙》由18 岁的年轻演员任跟心扮演敫桂英;《藏舟》由22 岁的青年演员崔彩彩扮演胡凤莲;《黄逼宫》由青年演员郭泽民主演;《杀狗》由年仅12 岁的李红红主演;《观阵》由中年演员王建军扮演秦琼。蒲剧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彩演出,美不胜收,令人大饱眼福。郭老是蒲剧的老观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多次来晋南调研观摩,对蒲剧院的领导和演员非常熟悉。在纪念活动期间,郭老给随同人员介绍蒲剧的历史以及蒲剧老一代艺术家的故事。

郭老晚上看戏,白天走访蒲剧老艺术家。到了临汾的第二天上午,郭老就拜访了张庆奎。当时张庆奎已经60 多岁,身体欠佳,为了培养下一代,他选中了还在县剧团学戏的郭泽民为徒,精心培养,希望郭泽民继承他的表演艺术。郭泽民不负老师的期望,刻苦学习,1983年与任跟心一起夺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蒲剧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1982 年2 月在忻州举办贾桂林、董福、安秉琪舞台生活纪念活动。全国戏剧界400 多人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由郭老带队,余从、周育德、刘文峰参加了活动,观摩了演出。北路梆子名家演出了经典剧目《王宝钏》和折子戏《访白袍》《走边》《祭桩》《杀宫》《挂画》《釆花》《斩颜良》《舍子》《拜母探妻》等。贾桂林以唱功和生动细腻的表演见长,善于用大段唱腔配合丰富的表情塑造人物形象。董福艺名“狮子吼”,以唱念和功架见长。安秉琪为老生演员,唱念做俱佳。这三位老艺术家董福65岁,贾桂林60 岁,安秉琪55 岁,但登上舞台扮起戏来,功夫不减当年。刘文峰文中说:“贾桂林扮演的王宝钏一上场,两眼放光,神采奕奕,不虚‘小电灯’的美名,唱腔穿云破雾,字字清晰,声声入耳。董福扮演的《访白袍》中尉迟恭,粗中见细,细中见智,既气势非凡,又生动细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郭老对北路梆子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赞不绝口。

在张庚先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郭汉城先生担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期间,中国艺术硏究院和山西省文化局在太原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全国梆子声腔剧种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的戏曲专家汇聚晋祠宾馆,研讨梆子声腔剧种的源流发展,并到晋中、晋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戏曲文物考察。张庚副院长和郭汉城副院长、副书记重视到各地调查硏究,了解基层的戏曲活动。每当戏曲发展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或进行重大科研项目之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群众是怎样想的。就山西来说,更是郭老实地调研的基地。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对基层剧团冲击很大。我国的戏曲院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不仅是各地戏曲院团遇到的问题,也是已经退居二线的张庚先生和郭汉城先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刘文峰研究员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山陕商人与梆子戏的关系,写成《山陕商人与梆子戏》一书,并在《中国戏剧》1996 年第8 期上发表《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一文,得到张庚、郭汉城先生的肯定。

四、“领航者,松鹤百余龄。耿耿一生酬戏曲,十卷展才情,前海大旗明。”(曲润海词)——十卷本《郭汉城文集》隆重推出。

郭汉城先生同山西结下了深厚的戏曲情缘,一直关注和支持山西戏曲事业的发展。山西知恩图报,2019 年9 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十卷本的《郭汉城文集》。

作为著名戏曲理论家,中国戏曲理论体系的重要缔造者,“前海学派”的奠基人之一,《郭汉城文集》的出版,无疑是中国戏曲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一大幸事。《郭汉城文集》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的重大出版项目。

《郭汉城文集》包括:第一卷政策解读卷、第二卷理论探讨卷、第三卷剧目评论卷、第四卷序文余议卷、第五卷剧本创作卷、第六卷诗词创作卷、第七卷交流集·阅历往来卷、第八卷交流集·艺事交流卷、第九卷研究集·郭诗研究卷、第十卷研究集·郭文研究卷。全书2357 页,235.7 万字。

2019 年10 月15 日下午,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大戏楼举行了出版研讨会,向郭汉城先生献书,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祝贺文集的出版,赞颂先生的成就,一致认为文集的出版一定能够极大地推动中国戏曲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大家颂扬郭老德隆望尊、士林楷模,赞赏郭老著作等身、彪炳史册。研讨会结束时,众人请郭老讲几句话。这位百岁老人,不让别人搀扶,自己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大家深鞠一躬表达谢意。他说:“我虽然耳聋眼瞎,但内心充满了干劲。”

这套文集是郭老在百岁的时候,亲自编选、历时两年完成的。责任编辑谢放把编辑这套书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重大使命,精心操作,确保质量,以表达对一代宗师郭汉城先生的尊崇之心。她在编辑这套文集时同郭老有过多次接触,郭老总是平易近人,从不提什么意见和要求。

《郭汉城文集》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学者廖奔、刘彦君在2019 年11 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厚重扎实的戏曲理论总结——评〈郭汉城文集〉》。文中说:“有这样一位世纪老人,他的学术生涯与新中国同龄,他见证新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戏曲理论建树成为新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收获——他就是现年103 岁高龄的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诗人郭汉城。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郭汉城文集》是郭汉城一生著述结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戏剧评论、剧本创作等,全面、厚重、扎实。这一文集的出版,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领略郭汉城戏曲理论的魅力和价值。”

猜你喜欢

蒲剧汉城郭老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郭汉城文集》简介
西安汉城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蒲剧的艺术特色与未来发展展望
浅谈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乡音乡情,代代相传——谈蒲剧的传承与保护
郭汉城先生致范正明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