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要素协同、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2021-03-17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要素协同文化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1 引言

企业内部要素协同,主要探讨了企业内部技术-非技术(包括市场、文化、组织)两两基本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同时探讨其全面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企业想要更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绩效,需要对知识进行转化,而这些知识的转化离不开组织的学习,组织学习可以有效地将现有的知识转化成绩效,特别是在组织内部各个要素全面互动和协同的条件下,更加有利于其创新和绩效的发挥和实现,因此,深入进行企业内部要素全面协同、组织学习和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对于企业更好地充分利用技术-非技术要素协同所产生的1+1>2的相互影响,提升其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2 企业内部要素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技术要素在企业创新的绩效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非技术要素(组织、战略、体制、文化、市场等)则起着重要的补充。各个要素之间的资源整合,使其自主创新能力在竞争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庆瑞等[1]对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技术、组织、战略、体系、文化、市场的整体协同水平及其程度以及企业性格与特质之间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后分析指出:我们应该采用科学技术为龙头的战略、强调产品开发的力度、培育并引入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科技人才、营造一种以市场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管理文化、推动员工之间的彼此信任和支持、提供宽松的企业组织环境和创新气氛对于提升创新成果绩效是很有利的。

2.1 概念模型的构建

企业在各要素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迅速而又弹性地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有效地整合与配置内外部的资源。借鉴郑刚[2]对于企业内部要素的经验,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资源整合全面协同的方式进行创新绩效(参见图1)[3]。

图1 企业内部要素协同影响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2.2 研究假设

2.2.1 技术和市场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

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抢占市场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市场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仅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经济基础,也有利于为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指明方向。由此可以得出,市场和技术要素的创新是相辅相成关系,只有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由此,提出了假设1: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发展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起正向作用。

2.2.2 技术和组织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

在组织结构上,有机式和机械式的组织结构及其对于企业创新都会显著地影响企业的绩效。在企业组织结构建立方面,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制、提供适合员工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氛围以及建立有效的KPI体系和奖罚机制都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和组织要素创新也是相辅相成、彼此依存的关系。于是提出假设2:技术和组织的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2.3 技术和文化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

市场型的企业文化由于运作方式和市场保持高度一致,这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强调竞争力和生产率,更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只有依靠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市场型文化中往往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主动进攻的战略姿态。可见,没有一种企业的文化都是万能的,需要与各种科学技术元素相匹配与协同,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换句话说,动态匹配的技术性要素和文化都将更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于是我们提出了假设3:技术与文化的协同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2.2.4 企业内部的多要素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知,实现企业组织的高绩效,离不开不同企业组织内部资源的协调和整合,企业内部要素的协同,有助于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进而提升绩效。同时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协调与配合,才能避免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降低失败的风险。于是我们提出了假设4:企业内部多要素协同能够更加显著地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2.3 数据收集

为了使问卷设计工作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精准度,尽可能地达到对变量的有效检测,本文通过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措施来有效地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1)大量文献的研究;(2)学术团队提出的意见;(3)小样品测验。整个调查工作过程2020年3月开始,整个工作耗时3个月左右。总共向参与者发放了286份问卷,累计回收237份,回收率为82.86%,剔除了去掉填写前后矛盾及其他人填写不完全的问卷,有效答题共175份,有效答题率平均值为73.83%,高于60%,可对其进行有效性分析。

2.4 研究分析和实证结果

本项目研究主要是针对以企业层面的调查研究,构建企业内部要素(技术、市场、组织、文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力求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全面阐述和验证企业内部要素全面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科学技术和市场、组织、文化等要素的协同性对于企业的创新成功绩效都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3 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为应对当今快节奏商业环境的变化,组织学习是不断获取和应用新知识进行创新的基础。创新最近已成为主要的组织战略之一[4](Shahzad等人,2017年),也是决定企业和产业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5](Cozzarin,2017年)。然而,许多公司未能接受这一点[6](García-Morales等人,2008年)。由于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组织学习在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7](Prajogo和Ahmed,2006)。

3.1 概念模型的构建

许多研究人员调查了组织学习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特别是组织学习对产品和技术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calantone[8]等人认为组织学习会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以及更好地提高公司的业绩。此外,组织学习能够使组织更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变革(Jerez-Gomez[9]等人,2017年)。本研究中提出的模型如所示图2。

图2

3.2 研究假设

3.2.1 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

创新是一个高度依赖知识和信息获取的过程,是关于客户、竞争对手和技术的知识储备。研究表明,创新依赖于组织中员工共享的信息,共享知识会形成新的见解。阿莱格里和奇瓦(2008)坚持认为,创新更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并且有计划性的组织学习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保持竞争力。据此提出假设: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有明显的关联。

H1.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有明显的关联

H1a.组织学习与产品创新有明显的关联

H1b.组织学习与流程创新有明显的关联

H1c.组织学习与目标创新有明显的关联

3.2.2 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

创新文化由员工共同的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组合。据布雷特尔和克里文说(2011),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共享的价值体系,包括创新活动和激励开放的交流意见和新想法以实现持续创新。因此,内部创新将有助于组织成员们运用他们的创意,并向成员们传达一个信息,即他们的新创意因其不断地创新和变化而被珍视。当创新文化无处不在时,员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尝试新事物。基于此,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如下:

H2.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有明显的关联

H2a.创新文化与产品创新有明显的关联

H2b.创新文化与目标创新有明显的关联

3.3 采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以IT行业为研究对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公司将在创新方面进行重大投资。因此,IT公司是研究创新的理想环境。数据收集对58家IT公司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主要专注于高级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和参与决策的人员。因此,向每家公司发送了20份调查问卷。最终,831人填写了来自49家公司的问卷。样本量符合调查研究的样本量。调查对象的年龄层分别为24岁至55岁人群。

3.4 研究分析和实证结果

所有被广泛研究的自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其他相关矩阵形式如下面的图表一所示,创新文化与产品创新的相关系数最高(0.72),最低与活动年限和技术创新年限有关(0.22)创新文化与产品创新的相关系数最高(0.72),最低与活动年限和技术创新年限有关(0.22)。

以模型1(M1)为基础模型,考察了员工数量和企业活动年限对知识产权三个维度(产品、过程和目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事活动年限与技术创新呈负相关(b=0.36,p<0.10),而从事活动年限与知识产权的其他两个维度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此外,员工人数与知识产权的三个维度均无相关关系。

模型2(M2)用于评估组织学习对产品、过程和目标创新的影响。根据表二,组织学习和产品创新(b=0.37,p<0.001)和技术创新(b=0.27,p <0.001)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意味着H1a和H1b都受支持。而且组织性学习和技术创新相关系数越高,说明企业的产品创新受到的组织性学习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方面。尽管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客观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因此,不支持H1c。

模型3(M3)被用来分析创新文化对产品、过程和目标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文化对于产品创新(b=0.34,p<0.001)和技术创新(b=0.31,p <0.001)都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因此,支持 h2a 和 h2b 。支持H2a和H2b。然而,在创新文化与目标创新之间并没有发现统计学上显著的相似性;所以,h2c 不被广泛地支持。H2c不被支持。

表1 方法,标准差和相关矩阵

表2 创新文化对产品、过程和目标创新的影响

研究证明,组织学习为企业在投资新领域和提供创造性技术方面提供了机会,并在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第二,本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在促进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动态效应中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强调了作为IT企业,学习和创新起关键决定因素。

4 对策建议

首先企业应高度重视技术与各非技术要素的协同发展。从战略角度出发,公司不能只重视企业发展战略,还要在细枝末节的诸多问题上制定详细战略;企业由每一位员工构成,员工就如同机器运转中的每一个零部件,企业想要良性循环发展,必然要终是组建团队;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创新,提升企业内部活力,提升员工工作效率,设立更合理的与效能挂钩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有盼头、有理想;进行资源整合,规范各部门和各要素之间配合的体制,使企业内部运行更加通畅。

其次,企业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与不断发展也是企业不断进步与动态创新的必备要素之一。企业高层应统筹全局,善于从顶层进行设计,从宏观上加强各部门之间,尤其是技术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提升整个企业运转的效率。同时要关注社会与市场的整体动向,关注主要客户群体的需求变化,及时对自己做出调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服务能力。

最后,企业要注重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能力。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众企业在发展的前期主要争夺社会资源,但在发展后期,是看企业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与发展空间。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就是需要提升自己对新鲜事物的领会能力。这包括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等。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也要在全企业营造学习与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5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

本研究的样本是从IT行业中抽取的知识密集型部门。有可能,未来的研究可以用来调查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组织学习、创新文化和创新绩效集成模式。总的来说,鉴于所研究变量的性质,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可能成立,并可在很大程度上推广到其他企业和部门。然而,我们的样本仅限于部分企业,未必可以在其他类型的企业进行研究。因为在经营、服务性质企业中,创新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并未将其纳入创新绩效的研究,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要素协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谁远谁近?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