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白三黄散面膜外敷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研究*

2021-03-17刘光曲张贵菊黄仲平龚树材廖女蒙罗成娟秦婷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面膜痤疮皮损

刘光曲,龙 雪,张贵菊,黄仲平,龚树材,廖女蒙,罗成娟,秦婷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700)

痤疮是一种常见、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常发生于面部,有损容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痤疮患者因常口服及外用西药,存在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如光动力、红外激光等[2]。这些方法虽可在短期内能改善痤疮炎症性皮损,但花费较高昂,患者接受度低,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在此方面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特色,治疗手段繁多[3]。中药面膜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疗效更直接[4],临床实践证明其能消除面部炎症,促进面部微循环,缩短病程,促进创面吸收,减轻色沉作用[5]。本研究团队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依托临床经验及大量数据,将“芪白三黄散”面膜应用于临床,得到了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16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过程中脱落2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寻常型痤疮诊断标准[1],即好发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过程的炎症性疾病;(2)发病部位在面部,年龄为13~45岁;(3)就诊前2周内没有使用任何其他痤疮药物(外用、内服)及相关治疗;(4)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合并有内科疾病影响用药;(3)对本药过敏或对药物成分过敏;(4)非寻常型痤疮;(5)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6)不能耐受治疗或依从性差。治疗组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26.50±7.72)岁;病程(1.13±0.50)年;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2]分级,Ⅰ级6例,Ⅱ级26例,Ⅲ级22例,Ⅳ级4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8例;年龄(25.63±6.71)岁;病程(1.52±0.70)年;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3例,Ⅳ级3例。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理论委员会审核。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基础护理及治疗:嘱平常温水洗脸,勿使用洁面产品,不化妆,注意面部保湿(建议使用医用护肤品),注意防晒(打伞、戴帽子),忌辛辣刺激、烟酒、甜食、油腻、乳制品,勿熬夜。对于粉刺及脓疱给予常规皮肤消毒后,使用粉刺针排除皮脂及脓液,1周1次。(1)治疗组经基础治疗后,Ⅰ、Ⅱ级患者外敷芪白三黄散面膜,芪白三黄散面膜成分为黄芪、白芷、黄芩、大黄、白茯苓、丹参、白薇、白蔹、白花蛇舌草、白及、白术等;Ⅲ、Ⅳ级患者外敷芪白三黄散面膜,同时按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2]辨证分型用药。脾胃湿热者方选茵陈蒿汤加减;痰瘀凝结者方选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冲任不调者方选二仙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1天1剂,每天3次(本研究所有中药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采购于成都康美药业生产有限公司)。(2)对照组经基础治疗后,Ⅰ、Ⅱ级患者,每天早晚温水洁面后使用克痤瘾酮凝胶(国药准字Z20055530,规格:6克/支)外涂患处;Ⅲ、Ⅳ级患者给予克痤瘾酮凝胶外涂,同时按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2]辨证分型用药,给予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同治疗组)。芪白三黄散面膜外敷操作方法:洁面后,取芪白三黄散于清洁容器中加适量蒸馏水,搅至均匀糊状,涂于患者面部,厚薄为2~3 mm,注意避开眼、鼻腔及口腔。30 min后洗去面膜。每天敷面1次,持续治疗4周。每周复诊1次,根据皮损情况行粉刺挑刺治疗。

1.2.2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周分别对皮损类型与皮损数量及其他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参见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及《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Ⅰ级2分:仅见粉刺,皮损数量小于或等于30个;Ⅱ级4分:有炎性丘疹,皮损数量大于30~50个;Ⅲ级6分:出现脓疱,皮损数量大于50~100个;Ⅳ级8分:有结节、囊肿,皮损数目大于100个,结节或囊肿多于3个。中医症候评分:皮疹痒痛、皮色色红、口渴喜饮、口苦、口臭、尿黄、便秘,上述症状分别为1分,若无则记0分。每周复诊观察记录皮损类型、数量、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治疗结束后半个月及1个月进行复诊或电话随访。根据尼莫地平法,以疗效指数(皮损消退率)作为疾病疗效的标准,即疗效指数(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积分-治疗后皮损积分)/治疗前皮损积分]×100%。痊愈:皮疹消退率大于或等于95%。显效:皮疹消退率为70%~<95%,或疾病严重程度降低2度以上。好转:皮疹消退率为30%~<70%,或疾病严重程度降低1度以上。无效:皮疹消退率小于30%,或皮疹反见增多。临床痊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2组皮损类型与数量评分等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中Ⅰ级6例,Ⅱ级26例,Ⅲ级22例,Ⅳ级4例;对照组中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3例,Ⅳ级3例。治疗后,治疗组中皮损完全消退18例,Ⅰ级25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3例;对照组中皮损完全消退8例,Ⅰ级21例,Ⅱ级22例,Ⅲ级3例,Ⅳ级4例。2组治疗前后皮损类型与数量评分差值、中医症候评分差值及总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皮损类型与数量评分等指标差值比较分)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中,3例第1次治疗时自觉局部皮肤轻微刺痛不适,其余无任何不良反应,无一例过敏。对照组中,1例出现面部反复红肿刺痛不适而脱落,有1例因不耐受中药口服未按时复诊而脱落。

3 讨 论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2]主要以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即:Ⅰ级为仅有粉刺,Ⅱ级为有炎性丘疹,Ⅲ级为出现脓疱,Ⅳ级为有结节、囊肿。中医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2]中病程、皮损及舌脉等辨证分型:(1)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皮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2)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部、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3)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4)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

肺合皮毛,其主在心,痤疮的发病主要原因不外乎风、火、湿3种,治疗上也主要以疏风、清火、除湿、解郁为原则[7]。《内经.素问》云:“西方色白,入通与肺……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依据五色入五脏理论,芪白三黄散中选用白蔹入心、肝、胃二经,能清热解毒,常用于疮痈肿毒等证。《用药心法》:“涂,一切肿毒。疗疮。”芪白三黄散中多种抗菌成分对真菌、金葡菌有抑制作用[8],可调节皮肤水油平衡,润泽颜面。白及消肿生肌,有抑菌作用。同时,因其黏性,外用可在肌肤表层构建保护胶膜,对肌肤起润泽作用。大黄泻热破积、活血化瘀,外用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因抗菌谱较广,具有抗炎、解热、抗衰老、抗氧化作用。白蔹与大黄相配能解毒、开郁、散结。黄芩,清热燥湿,解毒消痈,其外用具有抗病原体、抗炎等作用,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现代研究发现,大黄、黄芩等体外低浓度条件下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9]。白蔹与白及相配可润颜消肿,生肌止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善治各类炎症。丹参活血凉血、祛瘀消痈,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及皮脂腺分泌[10]。黄芪排脓、敛疮生肌,具有抑制皮肤致病菌、抗皱防衰老作用。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因其含有多糖体、脂肪及微量元素镁等,可使人肌肤亮泽,富有弹性。白术利尿消肿、健脾燥湿,具有抑制皮肤致病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色素吸收作用,还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11]。白芷活血排脓、生肌止痛,能解热、镇痛、抗炎[12],具有祛除头面风邪,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疮疡的消散和愈合,燥湿透疹而不伤阴作用[13]。而且,白芷具有一定的光敏性,治疗过程中须嘱患者做好防晒防护措施[14]。白薇外用可解毒散结。芪白三黄散配伍合理,白芷善祛表之风邪,畅肺经之风热[15];白薇、白蔹、白花蛇舌草、大黄、黄芩清热解毒力强,消痈散结,具有抗炎功用[16],能促进面部炎症吸收,且大黄还能抗氧化;白及能使肌肤润泽、调节肌肤的水油平衡,可防止因部分药物过于燥烈导致的皮肤干燥问题;白茯苓、白术既能消除面部浮肿,又可改善色沉、提亮肤色,恢复皮肤弹性;黄芪、丹参善消痈排脓、促进疮疡的消散和愈合。

芪白三黄散面膜以白色药物为主,同时酌情选配黄色及红色药物入心脾,涵盖痤疮发病病因、病机中主要脏器,共达清热解毒消痈、润颜生肌作用,可消除颜面部炎症、控制油脂分泌、预防疤痕形成。芪白三黄散面膜大量选用白色药物是因为白色入肺,因此其还具有美白嫩肤、延缓衰老功效,在起治疗作用的同时,达到美容的目的。五色入五脏理论在痤疮治疗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医生思考。

综上所述,因痤疮的发病因素多样性,单纯外治仅能改善皮损,不能抑制其复发[17]。多联合及分级治疗可加强疗效[18]。芪白三黄散面膜外敷治疗寻常型痤疮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应用药物透皮吸收原理,应用中药面膜的吸附作用,达到改善面部油脂分泌、清洁颜面作用[19],从而加速药物有效成分吸收。本研究过程中,针对辨证分型中囊肿型者仅在口服药物上进行了调整,虽对其有一定的疗效,但进程缓慢。而且部分中药存在染色现象,患者频繁使用后颜面部可出现轻微青色染色,虽停用后染色会消退,但此情况表会导致部分患者担心色素沉着问题。因此,在未来研究方向上还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制备工艺,以期更安全、有效、便捷之中药面膜。药物之间可相互作用,本研究注重疗效,其具体作用机制从现代医学研究来说并未深入讨论,以期在今后实验过程中能明确机制。

猜你喜欢

面膜痤疮皮损
雾面膜
面膜里的新乾坤
哈哈镜 面膜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面膜DIY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