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标识谈

2021-03-17戴荣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

【摘 要】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文化内涵的标志性载体和形式,包括校歌、校训、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办学定位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是学校特色文化的外显。学校管理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深入研究学校的办学文化,从而形成符合教育逻辑、能够引领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文化标识系统。

【关键词】文化标识;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4-0046-02

【作者简介】戴荣,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江苏泰州,225399)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级教师。

所谓文化标识,一般是指一个单位、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外在表现符号,是文化内涵的标志性载体和形式。学校文化标识既包括校标(Logo)、校徽、校旗、校服等形式外显的物件,也包括校歌、校训、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办学定位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内涵丰富、意蕴深长的内容。2017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用好文化资源,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全国、全省文明校园创建标准里也有“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师生广泛认同并自觉追求”“校训、校史、校歌、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有效运用”等具体要求。可以说,大家对学校文化标识的关注度都非常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学校的文化标识,又如何建设独具学校个性的文化标识呢?以下是笔者对此的一些思考。

一、 学校的文化标识中蕴含的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一所学校、一位校长对“想办什么样的学校”“想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想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想培育什么样的学生”等原点问题的哲理思考。教育哲学一般通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教学文化以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表现出来。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结合四星高中创建和全国、全省文明校园创建等工作,通过挖掘和传承学校的悠久文化,确立了“朝向卓越的方向”的办学理念、“逊志时敏”的校训、“再进”的办学追求和“心地友善、智慧灵动、青春勃发、情感丰沛、勇担责任”的育人目标,设计了新的校徽、校标,征集了第三版校歌,形成了“以一泓清泉,育满园桃李”的办学特色。这些文化标识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学校的教育哲学。

二、 学校的文化标识从何而来

一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来。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苏州中学的校训“诚、思、信、勇”。二是从创办人的初心和领导人的指示中来。如蔡元培曾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于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就成了北京大学的最大特色。邓小平曾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于是“三个面向”就成了北京景山学校最靓丽的名片。三是从悠久的学校文化中来。江苏省泰州中学发源于胡瑗讲学的安定书院,胡瑗“明体达用”的教育主张就成了江苏省泰州中学的校训。1928年,著名爱国人士韩国钧携众乡贤复兴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当时定校名为时敏中学。“时敏”语出《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逊志时敏”就成了学校的校训。四是从学校的目标定位上来。如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训是“做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校训是“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做准备”。五是从地方名人和杰出校友的思想中来。如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的乐学堂源于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乐学歌”,原江苏省昆山中学校园内建设的“日知双楼”源于该校杰出校友顾炎武的《日知录》。六是从本校的办学特色、课程特色和教学模式中来。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的理念,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

三、 学校文化标识的挖掘、提炼、设计

学校,尤其是新建学校,要有一个逐步生长的过程,学校的文化标识也要慢慢做出来、生长出来。文化标识一定要“以文化人”,重点是要营造场域、设计载体、开展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曾天山认为:“挖掘百年老校深邃的办学思想,传播悠久的学校文化,盘点具有深厚文化传承的学校,褒奖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名校,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一直在打造“以一泓清泉,育满园桃李”的办学特色。学校建设了开放式校史陈列馆,让学生、来宾一走进校园,便踩在百年泓园的历史年轮上。学校将部分楼宇进行了“学校传承式”命名,给它们取一个“厚重温暖”的名字,如师儒楼、时敏楼、致用楼、紫石楼、文渊楼、德仁楼、秉彝楼、道行楼;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校名沿革式”命名,如南北大道命名为时敏大道、师儒楼到时敏楼之间的道路命名为学堂路等。徜徉于学校的楼宇与道路,仿佛直面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伟大的人物。学校还将一些特色活动进行“学师校友式”命名,如“道行”数学节、“紫石”读书节、“文渊”艺术节、“德仁”科技节、“秉彝”创新节。另外,美育楼、图书馆和师儒楼也分别以校董凌文渊、韩国钧以及先贤胡瑗先生的事迹为主题进行了文化布置,营建了浓郁的校史育人氛围。

3918501908219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坚持创新,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
知行合一 文化化人
学校专业发展的文化视角
组织效能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