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刺络放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 例临床研究

2021-03-16张金朋王亚楠李宏玉朱路文蔡国锋

江苏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痛风性持续时间关节炎

张金朋 王亚楠 李宏玉 朱路文 唐 强 蔡国锋 师 帅 刘 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痛风性关节炎(GA)是常见的关节炎之一,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可导致残疾、畸形以及关节功能障碍,后期可累及肾脏,导致肾功能衰竭[1]。我国GA患病率为0.03%~10.47%[2],男性居多,且有年轻化趋势[3]。GA的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且易复发,目前西医缺少明确诊疗方案[4],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虽疗效确切,但只能缓解症状,长期服药易出现毒副作用[5]。中医认为治疗痛风应标本兼治,重在养血舒筋、温经止痛。研究表明,毫火针在治疗各种痛症方面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安全性高[6]。本研究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毫火针刺络放血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且符合“湿热蕴结型”证候的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均为男性患者。治疗组平均年龄(42.07±5.88)岁;平均病程(3.98±1.9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56±2.53)分;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10.85±3.53)d。对照组平均年龄(41.97±6.35)岁;平均病程(4.02±1.95)d;疼痛VAS评分(7.64±2.31)分;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10.91±3.47)d。2 组患者年龄、病程、疼痛V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7]中AGA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辨证标准。主证: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次证: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主证≥2项,次证≥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AGA西医诊断标准及湿热蕴结型中医辨证标准;意识清楚且能配合治疗;年龄30~70岁,均为男性;不伴有头痛、高热等全身症状;近1个月未进行任何治疗;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有严重出凝血障碍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存在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类及心理疾病者;局部皮肤瘢痕或破溃感染者;过敏体质者;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患者病情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640,规格:25 mg×30片)口服,50 mg/次,3次/d,连续服用12 d。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毫火针刺络放血。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坐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者常规手消毒和患处严格消毒后,选用贺氏火针(北京珞亚山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40 mm×35 mm),选取太冲(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足三里(双)及阿是穴(多为痛风关节处),将针身置于点燃的酒精灯或酒精棉球外焰,烧至针身通红变白亮,迅速刺入穴位,并快速出针。太冲穴直刺0.5~1.0寸,三阴交穴直刺1.0~1.5寸,阴陵泉穴与足三里穴直刺1.0~2.0寸,阿是穴行刺络放血,进针0.2~0.8寸。治疗后施术部位避免沾水感染,患处覆盖无菌纱布。针刺时间为上午9点,隔日1次,共针刺6次。

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忌烟酒,勿过劳,禁食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需超过2 L。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疼痛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 通过疼痛VAS评分评估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9],并记录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为疼痛出现至正式入组的时间,治疗后疼痛持续时间为入组至感觉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

3.1.2 外周血尿酸及炎性因子水平 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

3.1.3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制定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主证(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与次证(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按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与0、1、2、3分,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根据有无分别记1、0 分。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95个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发布》[11]拟定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疗效指数≥20%,<70%;无效:疗效指数<2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若不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VAS评分/分 疼痛持续时间/d治疗组 治疗前 30 7.56±2.53 10.85±3.53治疗后 30 2.85±1.19*△ 5.05±2.53*△对照组 治疗前 30 7.64±2.31 10.91±3.47治疗后 30 3.65±2.23* 7.34±1.52*

3.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RP、UA、ESR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RP、UA、ESR水平比较()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RP、UA、ESR水平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CRP/(mg/L) UA/(μmol/L) ESR/(mm/h)治疗组 治疗前 30 28.54±8.81 526.33±58.36 36.53±8.36治疗后 30 10.14±5.28*△ 321.84±49.23*△ 16.44±2.25*△对照组 治疗前 30 27.98±9.32 525.66±56.73 35.61±7.75治疗后 30 13.65±4.23* 380.03±51.38* 19.56±2.34*

3.4.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4.83±3.16)分、(25.30±2.84)分,治疗后分别为(9.23±3.99)分、(12.27±3.85)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4.4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单位:例

4 讨论

AGA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其典型症状为受累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AGA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受累关节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西医多采用药物镇痛抗炎等治疗,疗效虽确切,但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范畴,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亏虚、肝脾肾不足,标实为痰浊、瘀血、湿毒,病位在脾、肝、肾,治疗原则为清热泄浊、活血化瘀、温补脾肾。火针是针刺和灸疗的有机结合,具备双重作用,且成本低、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圣济总录》云“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也”,火针通过开门祛邪、以热引热、消肿止痛等作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2]。研究表明,火针刺络放血治疗AGA可快速降低血管张力,加快炎症消散,能有效控制病情加重,疗效显著且持久,安全性好[13-14]。本研究以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为主,选取太冲、三阴交、阴陵 泉、足三里及阿是穴,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规律。太冲为肝经之输穴、原穴,输穴可治疗关节痛,原穴有调解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肝主疏泄,针刺太冲穴可清肝泄热;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健脾补肝肾;阴陵泉、足三里分别为脾经、胃经之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两穴合用可补益气血,健脾祛湿;阿是穴充分体现“以痛为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特点,具有调畅气机、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疗法能有效降低GA患者血尿酸及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抑制AGA模型大鼠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炎性体的表达以及白介素-1β成熟和分泌,控制炎症的发生发展[15-16]。

UA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能直接反映GA的预后与转归。CRP、ESR为评价炎症程度的非特异性指标,其中CRP与炎症因子趋化及激活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ESR则反映炎症因子的活跃程度,两者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时,血液中的含量会显著升高[17]。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毫火针刺络放血能显著改善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外周血尿酸及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下一步拟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检测疼痛介质等相关指标,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完善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记录,并进行定期随访,进一步证实本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痛风性持续时间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
俄语体与持续时间结构组合规律的认知语义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