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诗词曲中叠词的翻译
——以许渊冲所译诗词为例

2021-03-16徐彩云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叠字叠词许渊冲

徐彩云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一、引言

叠词是把同一个字重复堆叠使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可以用来摹声绘色,使诗词中表达的意象更为形象逼真;同时也能够使诗词的音律和谐,节奏鲜明,赋予韵律美。正如刘勰所言:“‘灼灼’拟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要要’学草虫之韵。”由此可见,叠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叠词在汉语古诗词曲中颇为常见。就其位置而言,有的用在句首,有的用在句末,有的用在句中;就其词性而言,有的是形容词,有的是副词,还有的是以动词、数量词等词性出现。因此,在诗词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地将叠词的艺术效果呈现出来。然而,由于汉语叠词构成的特殊性及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即不对等性,使得该类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笔者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古诗词曲中叠词英译的翻译方法,以期为相关翻译实践提供些许借鉴。

二、英汉叠词对比

汉语叠词(或称迭字、叠字、重叠词、叠音词),就是用重叠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其中一部分属于象声词(onomatopoeia)。在日常用语,尤其在书面语中该类词经常被使用,表现形式更是十分丰富多样。主要形式有AA型、ABB型、AABB型、ABAB型、ABCC型等等。与汉语叠词不同的是,英语中的叠词则是通过重叠元音或辅音来形成词汇,通过押头韵、腹韵、尾韵等方式呈现重叠的现象。英语词汇长短不一,读音也并非全是单音节词。汉语叠词因拥有描绘性及音乐性,因此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青睐,时常在诗词创作中使用它进行摹声状物,传情表意。而在英语中,叠词虽然偶尔也用于诗歌,但并非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仅仅只是为了强调。由上述差异可知,叠词英译绝非易事,一如刘宓庆所言:“叠音字美则美矣,却似乎给翻译带来永无休止的踟蹰。”

三、中国古诗词曲中叠词英译的翻译方法

中国古诗词中出现的叠词往往兼具音、形、意三美,但是当译成外文时通常只能迫不得已“舍形取意”。因此,汉诗英译时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叠词的修辞效果,展现其艺术魅力,译者需要根据原文中叠词的词性、词义及词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经过研究,笔者总结出了6种常用的英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照译出叠字,把原文中的单词重复译出,例如形容词译形容词,副词译成副词,动词译成动词。当原文叠字描述外貌、心情、距离、颜色时可采用此方法。

例1: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Deep, deep the courtyard where he is, so deep

It’s veiled by smoke-like willows heap on heap

By curtain on curtain and screen on screen.(许渊冲译)

分析:欧阳修的《蝶恋花》是一首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首句“深深深”三字,足见词人叠字之工。“深”是该词的特色,所以译者应该将其直接译出。细看许先生的译文,我们发现译者直接译出叠词,最大限度地呈现原文叠词形式的处理方法是十分恰当的。

(二)用介词及并列连词串连重叠字

用介词串连重叠字是指先译出原文中的重叠字,再由介词(after, by, in, to, upon,with...)和and并列连词将其串连起来,如将“一叶叶”译成“leaf and leaf”,“一滴滴”译成“drop by drop”等。这种译法在许渊冲先生所译的诗词中颇为常见,尤其是叠词摹状,强调事物连续不断的状态。

例2: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The lonely withered trees,

In midnight rain and breeze,

Don’t care about her bitter parting sorrow.

Leaf and leaf without grief,

Drop by drop without stop,

They fall on vacant steps until morrow. (许渊冲译)

分析:温庭钧的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可谓出神入化,把思妇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孤寂伤心的景象描绘的十分生动。像这种以景喻情,以声喻情的叠词之句是需要译出来的。词中的叠词描绘的是一种连绵不绝的景象,强调持续性,在翻译时应注意这一特点。细看许先生的译文,我们可以发现,遇到此类叠词时,采用介词或并列连词and将重复的词串连,可以尽可能地呈现原文叠词的艺术效果。

(三)用复数形式译叠字

当诗词中的叠词(尤其是名词性叠词),表示数目多而非单一,但又没有强调十分多时,即可采用此种译法。如例所示:

例3: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Seen from afar, your house is over there,

Mid graves where pine and cypress stand aloof.

Arrived, I see in dog hole run a hare

And pheasants fly from the beam of my roof. (许渊冲译)

(四)用动词的分词短词译叠词

用动词的分词译叠词主要是指用动词-ing的分词或分词短语来译叠词。当原文叠词表示动作的进行、持续时,可用此法。如例所示:

例4: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Yellow clouds covering a thousand Li and the sun setting dim,

In whirling snow the north wind drives south the wild geese. (许渊冲译)

(五)用拟声词译叠词

拟声词翻译法是指把原文中的叠词翻译成拟声词,即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模仿声音的词。如例所示:

例5: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王风《大车》)

Rumbling your cart,

Reedlike your gown. (许渊冲译)

(六)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不译出叠字,而是把叠词表达的意思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将其完全融入整首诗的意境中去。此种译法在汉诗英译方面使用频率最高。

例6:

青苔古木萧萧,

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

探梅人过西桥。(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

Green moss and old trees in deep gloom,

Pale clouds and far-off water loom,

Red leaves cast shade on little room.

Who’d cross the creek but those who seek

The mume in bloom?(许渊冲译)

分析:张可久的这首《天净沙》,全曲通过对秋云、秋水、秋木的描写,营造出静谧的禅境。通过对斋庵及其环境的描写,表现鲁卿高尚、纯洁的品格以及自己的向往之情。“古木萧萧,秋水迢迢,山斋小小。”这些叠字都是作者用来以景抒情的。细看许先生的译文,我们可以发现,他并没有译出叠词而是选择意译的方式将其所表达的意思切实的译出来,以此尽可能呈现原文的意境。

四、结语

叠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也是传统诗词创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能摹声,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它音调和谐、平仄协调,使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这些特点及其作用使它备受文人喜爱。在汉语古诗词中,叠词使用频繁;而在英语中却并不多见,因为英语忌重复。因此,在诗词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英汉语言的差异和表达习惯,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地将叠词的艺术效果呈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古诗词曲,总结出了六种叠词英译的常用方法,其中直译法、利用介词及并列连词and串连重叠字的译法比较理想,因为这样做可以尽力译出叠词,将其形、音、意全都呈现出来;而以复数形式译叠词、以动词-ing形式译叠词,以拟声词译叠词以及意译法译叠词,都属于“舍形取意”,不译出叠字的处理方法,虽然无法呈现其形,与原文保持一致,但能够确切的译出其意、其音,展现意、音之美。总之,叠词可译,对症下药即可。

猜你喜欢

叠字叠词许渊冲
妙用叠词我来说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叠字家园
可爱的叠词
让叠词走进句子
叠字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