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人函可的千山诗情*

2021-03-16侯文慧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千山诗集东北

侯文慧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 114005)

明末清初的东北,地广人稀,文化远远落后于关内,大量因文字狱获刑的文人被流放到了今天辽宁沈阳附近的尚阳堡,这无疑给落后的辽东地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了缕缕了清风。函可和尚在这方面功不可没。函可和尚是清初被流放到东北的诗僧,在其流人生活期间,主要活动于沈阳、尚阳堡、千山等地。他除了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开展了艰苦的诗歌创作,是东北流人文化的代表,更是千山文化组成中的一个重要文人。他大量描写现实生活的诗歌开创了东北文坛的新风,带给东北文化的清流亦被称为“流人文化”。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素有“东北明珠”之称。是东北的名山,且与尚阳堡很近,千山胜境让他与此结缘,五年中数次登临千山,流连忘返。后来搬到了千山并在那里潜心修行,死后弟子将其葬在了千山璎珞峰下。

圆寂后,弟子为其整理发表的《千山诗集》,为千山文化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集中收录了1382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明确跟千山有关的诗歌有79首。虽然表面上跟千山有关的诗歌相对较少,但是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千山的面貌及地理物产、民间传说等,特别是对“驻跸山”的题写,让我们确定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及记载唐代历史传说的印证,这些诗歌也是千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品。

函可存于世间的《千山诗集》中真正描写千山的诗歌不多,我们从诗题上能够确信是描写千山的诗歌仅有49首,余者如《怀山忆旧十首》《入山杂咏二十首》是从诗歌内容上反映出是写的千山诗。又如《慈航偶成二首》,千山亦有慈航寺,这两首诗歌是否是写的千山慈航寺,无从考证了。而《冯公冒雪入山同卧》因函可大师曾入住千山,此山为何山也是无可判断的。为此这类诗在这里没有纳入描写千山的诗歌中。

新世纪以后,文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到东北的流人文化,特别是开创了东北第一个文人结社——“冰天诗社”的函可大师,更是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一是对其生平和对清初诗坛发展的研究,如邱林山于2016年1月发便于《西北师大学报》的《遗民诗僧函可与清初诗坛》,文中对函可诗歌的精神内涵及对清初诗坛的贡献加以研究。

二是对《千山诗集》的思想性及艺术特色的研究,如王雁、赵朗的《“流人”函可与<千山诗集>》,张玉兴的《心血凝成的佳作——序姜念思著<流人诗僧函可>》等。对其千山诗的研究仅有胡吉星的《函可咏千山诗歌评析》一文,他从诗人写作内容方面加以研究,分为千山自然景物之美、记游千山旧址古迹之情、禅趣禅意的写照三方面。

在对《千山诗集》的阅读分类研究后,可以肯定函可师吟咏千山的诗歌仅有79首,除了所写对象之外,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函可师远离故土的流人生活中对千山的思往、喜爱、眷恋、不舍之情。

一、思千山

函可师在被流放北方之前一直生活在岭南地区,其很难适应北方恶劣的生活条件,但即使在“耐尽冰寒鬓已霜,春风一点到穷荒”的寒冷环境中,并没有消沉意志,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特别是千山的风光旖旎、峭拔秀美,令流放生活中的函可大师深以为爱,并把自己多年辛苦创作的诗歌取名为《千山诗集》。从这诗集的名称中我们能够看到函可大师对千山的钟爱之情。

清初流放的文人都是到尚阳堡的,距离千山还有上百公里的距离,清初的交通极为不发达,百公里也不是一日可达的状态。在未能到千山的时候,他便表达了对千山的思慕之情。最为代表的是卷六中的《思千山》:

咫尺白云隔,千山未许游。前王曾驻跸,幽客几埋头。

洞壑愁中见,烟岚梦里收。可怜溪上水,万古自空流。

首联中函可大师叙述了未曾到过千山,但是凭借着心中的想象,利用空间白云间咫尺的距离表达千山就在身前,却未有机会游历,内心的遗憾之情不书而自现。颔联中的“驻跸”是古时皇帝出行临时居住地称驻跸。唐王李世民东征曾于辽东地区的千山、首山等地驻扎。函可诗中的驻跸峰颇有争议,一说千山;一说首山。由此诗可见,函可诗提到的驻跸当指千山。这联通过历史典故增添千山的魅力,古代帝王、隐士们所居之所,那是何等的神秘而令游人向往之!后两联又是若实若虚,此等句子须细细体味,才得其用意。洞壑、烟岚、溪上水,都是实物却又是虚景,诗人无缘一见却凭构想描摹出一幅心中的千山图,那是柔美也不乏神秘、清丽而磅礴的样子。“万古自空流”,那绵绵的溪水、也只能独自流淌,其表达的内心惆怅是深长而委婉的。

诗人笔意入微,妥帖自然,最后由景触发内心之情,透过“思”,妙引而不发,把内心的无限怅惘与思慕融汇成一股情感之流,言不尽之意。又卷六中有《梦游千山》:

夜半分明到,千山万木中。 霜花新骨肉,雀语动虚空。

所见无今日,相论尽古风。可怜非久住,床下叫寒虫。

此诗写诗人梦游千山,月光流影,山林潜辉,霜花雀语,实乃人间仙境。虽如此也终究不能久住,此时声声寒虫的鸣叫令萧瑟秋景更加心生悲凉。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千山的不舍与眷恋之情。诗人未能亲历千山,虽用“游”字,然亦是梦中之游,故而也应归思千山之类。

二、游千山

诗人终于有幸真正走入了千山,游历千山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千山的无限喜悦之情。如卷十二中的《同赤公游千山,途中遇雨》:

未曾说法雨花新,—路云龙结胜因。天意欲施七岭泽,山灵先洗八街尘。

骨寒竹瘦衣增湿,石滑溪深步更迍。可惜岩峦无限景,会当日出见高旻。

诗人同赤公游千山,途中遇雨,别有一番情味。而“可惜岩峦无限景,会当日出见高旻”,在这雨后日出的瞬间是那么的清新与纯净,涤荡了心灵更涤荡掉流人生活的苦恼、远离家乡的思亲之痛。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置身于脱俗的美景之中,竟使人精神愉悦和内心欣慰,甚至连流放边地的愁苦都烟消云散了。正是这千山的美景,令诗人多次往返千山并后来居住于此,给诗人带来了诗作的灵感,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再如卷十三《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

夜来已饱深林气,晓起仍添远壑情。暂撇龙泉邻衲意,爱寻唐代旧钟声。

龛云尚吐将军气,岩石还镌御史名。百丈悬萝千折后,门前峰拥万波生。

千山之山水绝妙,胜境盈途,皆赏心悦目,令函可师流连忘归。诗人生动而大气地刻画了千山的峰态山容,繁茂与高耸,震撼读者。此诗含蓄流泻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那怡人的峰松泉壑,古迹悠然,感染读者的同时,又让我们感动于诗人心中的那份坚忍,那份热爱生活的热情和那份执着不变的报效国家的抱负,虽百折而不舍其志。此类诗歌相对较多,又如卷七中的《游大安寺》《游龙泉寺》《游祖越寺》;卷十一的《游香岩寺》等。

三、怀千山

诗人从尚阳堡、沈阳、辽阳,一路南下到达千山,被眼前连绵起伏、四季变换的千峰千景所感染,暂时忘掉了牢狱之痛、流放之苦、思乡之愁。纵观函可师的诗集,总体给人的感觉被一种悲苦、愁闷、怨怼的情绪所包围,而唯有在吟咏千山的诗歌中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心中的那份难以看到的快乐与在苦海中行进的一丝光亮。

在千山居住久了,自然诗人就熟识了山中的一草一木,一峰一景,一洞一天。他以山中野菜为食,与猿猴麋鹿为友,与蓝天白云为禅。诗人完全把自己融入千山的山水之间。然而一旦离开那便是深深的眷恋与不舍了。卷十三的《忆暮春同阿字诸子游千山》中既有这种感情深深的表达。

到处青山尽有名,大家抖却旧乡情。溪边觅路花千树,驴背迎人鸟一声。

石顶松风凭管领,峰头诗句任交横。于今竹杖萧萧去,又向何山踏雪行。

此诗写诗人畅游千山,处处美景,赏心悦目,令函可师诗句纵横。这首诗开头极妙,“到处青山尽有名,大家抖却旧乡情”,诗人总写千山风景的魅力。青山绿水哪里没有?可偏偏千山的青山绿水,能让诗人那份久久萦绕于怀的乡情暂且忘却。诗人没有直接赞美千山,只说乡情可忘。哪个游子又能忘掉乡情呢?足见诗人手法的高妙。中间两联分写千山胜境,花树、鸟声、石顶、松风,无一不是诗人眼中欣赏不够的风景,灵感的源泉。即将离去如此美丽的千山,心中无尽的不舍便是自然而然的了。“又向何山踏雪行”,离开了这里,哪里还会有这般可以忘却世间烦恼的清净之地呢?那份怀想不言而意现。还有卷六中的《怀千山诸子》,卷十四中的《还山忆旧十首》等诗尽是表达了怀想之情。《还山忆旧十首之十》:

最怜同出塞,不得上千山。屡咏山僧句,常思山鹿间。

千山是诗人流人生活中少有的能够带来快乐的去处,未得上有思,离开后有怀。千山的山也好,僧也罢,都是令诗人心情愉悦的源泉。

函可师少年颖慧,名闻于时,却在明清更替之时,锒铛入狱,后遭流放。一生跌宕、多舛的命运,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成就。在困顿、窘迫的流放生活中,仍坚强意志,以传法布道闻名于东北,并组建了冰天诗社。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推动了东北文化,特别是诗歌的丰富与发展。他一生创作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真挚,意蕴深厚。千山诗是他思想情感最畅怀淋漓的表达,赞美千山,与山融为一体,自是自写胸襟,更具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猜你喜欢

千山诗集东北
东北铁锅炖
杨优秀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Make ’Em Laugh
诗集精选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诗集精选
雨中画景
大东北的春节
诗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