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公民道德问题

2021-03-15黄路琦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思

摘要:命运共同体意味着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从整体层面在价值和精神上的升级,这种以共同命运或前程为主体和内容的高度超越了自然意义共同体的简单层次,深刻彰显了以共生主义为主的伦理价值基质。在近几年出现道德失范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公民道德以公民共同体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当有人违背公民道德的时候,就是对公民共同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威胁,同时也威胁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公民道德;反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进行精神扩容、伦理改造以及价值提质,主张人们发展一种责任共担、利益共生、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的共同体伦理意识和精神,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命运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关系,一些常见的公民道德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公民道德

“共同体”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语“koinonia”,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同体表示一种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和伦理取向的群体生活方式[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对人类加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伦理价值理念,强调人类共同体之间利益共生、命运共在的关系,主张人们发展一种责任共担、利益共生、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的共同体伦理意识和精神。

公民道德是特定的公民共同体为维护和满足他们自身的共同利益而具有的所有的道德属性的综合,这种综合的道德属性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准则。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新旧道德秩序的交错和更替,这当中潜伏着诸多令人担忧的公民道德危机,诸多的个体道德问题开始逐渐演变为社会公民道德问题,致使在公共场合当中公民道德失范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 常见的公民道德失范问题

(一)公民职业道德失范

无论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从事该职业的人都要受到相应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以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为例,公交车司机要受到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司机是机动车的唯一控制者,规范要求司机负有保护车上乘客与车辆安全的义务,如果司机在公交车运行过程中置行驶中的车辆于不顾而对乘客的暴力予以回击,那么他作为公交车的唯一控制者则主动放弃了安全驾驶公交车,使公交车处于危险的失控状态,就很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进而危害公共安全,这是一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公交车司机作为特殊职业群体之一(类似群体还包括警察、军人、消防等),肩负着特殊职业道德责任,这种责任要求他们对服务对象负有救援的道德义务。

(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由身份到契约的不断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的主体自由精神和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主体意识也开始觉醒,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而关系。而我们现在所要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让公民对个体的日益关注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更加严谨的考虑作为个体存在的主体如何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构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共在关系,更好的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2]。在社会共同体中,共同利益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必须的公共秩序保障,只有具备良好稳定的公共秩序,个人利益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

(三)道德冷漠和集团行为不道德

近年來的很多事件反映出,人们对于一些公共事件经常持漠视的态度,这种集体对某件事表现出来的无视、冷漠的态度,被描述为道德冷漠或者集体行为不道德现象。如2011年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当2岁的女童小悦悦在公路上相继被两辆车碾压后,镜头记录下先后路过的18名路人,都视而不见,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这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是社会公德意识的欠缺,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所需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当每个公民将其道德意识升华到一个宏观的层面,就会形成这个共同体共同的道德意识,也就是公民道德从个体向集体道德意识的转化和形成,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前提。

(四)网络公共空间的道德失范

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给社会伦理道德带来了挑战。网络公共空间对公民辨别能力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诱导性,在一些社会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尚未公布的情况下,众多小道消息纷至沓来,各种猜测和流言引导着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很多网民在尚未充分估计“流言”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在一些流量博主的引导下盲目的跟风追求刺激,以讹传讹,这对网络公共空间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网络公共事件中也经常会发生一些道德绑架事件,总有一些人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来掀起舆论热点对事件主体施加道德压力,以达到强制要求实践主体实施一些道德行为的目的。

三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公民道德

面对一些常见的公民道德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命运共同体所必备的基本的价值共识,珍惜和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树立命运相连、休息相关的伦理价值意识,在面对一些利己主义行为时才能够及时的挺身而出。

有效的道德建设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一方面,从整体的公民道德建设出发,加强公民的共同体意识,明确个体作为道德权利和义务的同一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需要履行义务,在公共场合中,更要把自觉的遵循和维护共同利益作为自身的行为道德准则。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从微观角度出发,加强个体公民道德的建设,提升职业道德意识,明确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要受到相应职业道德体系的约束。另外还要强化公民对于网络共同体“同命运”的价值意识,构建网络伦理共同体,提高公民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理性判断能力,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严谨自律的好习惯,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培育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87.

[2]高兆明.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89.

作者简介: 黄路琦 (1995.3-) , 女, 汉族, 四川人,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市北碚区 邮编:400715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中国伦理学。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重庆 400715)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思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