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03-13范昕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培养有德之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立足之本。日常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育人是高校回归教育本真的有效路径。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相互渗透与碰撞的时代,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理念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为高校育人提供了方向。

【關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主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作者简介】范昕(1987-),女,汉族,河北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 立项课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214)的最终研究成果。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不仅具有覆盖面广、课时长、跨度大等特点,同时也是学生接触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以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在英语课堂中耕好“思政教育”这片田,刻不容缓。所以深入研究高职公共英语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大学生,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2016年11月19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场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会上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设计内容。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了改进要求,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应当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再次明确了高校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的实施理念与过程并不是把所有的课程都上成政治课,而是要“盐溶于汤,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政治觉悟。英语作为国际通用 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作用,高职学生长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部分,一个民族只有坚定自己的文化信念,提高本国的文化自信才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国家如此,对于高校更是如此,只有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将我们的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推动学生的更好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虽已成年,但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在接触西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社交活动过程中,面对中西方价值观的碰撞,容易受到影响,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蜕变。所以在英语课堂中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积极响应了“课程思政”在全员、全课程中普及的号召,高职英语课程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能够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三、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方面的缺失

1.缺乏“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被提出,其真正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校的全部课程为育人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挖掘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后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此,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对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改进思政教育工作,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积极部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但在高职英语教学实施环节中并没有做到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课程思政”还处于生搬硬套的阶段。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主要为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将思政教育列入课程教学目标,因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培养、轻思政教育的倾向。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英语语言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涉及思政教育,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困惑,教师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未进行恰当的引导,造成学生“重技能,轻思想”的现象。

2.“课程思政”内容的缺失。现阶段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更关注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以介绍西方文化生活、著名景点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教学内容中不乏包含介绍英、美等国先进技术和弘扬西方人文关怀的文章,主要强调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忽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对中华文化的宣讲。

所以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势在必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将注重学生的语言专业技能转换为关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四、“课程思政”在高职公共英语中应用的可行性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表现为课时多、周期长等特点,为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依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从学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学生正处于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不够成熟的阶段,求知性强,所以对与讲授的内容易接收,愿意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黄金时间点。高职英语在高校中具有应用范围广、影响范围大的特点,这也促进了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高职英语教师群体基本是英语专业毕业或者是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人生阅历更丰富,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正常的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促进了思政育人。

五、“课程思政”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在“课程思政”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着重突出三个要素:全员参与、全程融入和全方位渗透,教师应该充分深入挖掘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回应学生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的出现的思想上的困惑、价值上的迷茫、情感上的空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身责任和社会定位,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为国家培养可以为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奉献的时代新人。

1.完善机制,重视规划,全员参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到“课程思政”实施中,这里的“全员”并不仅仅指学校的全体教师和所有课程,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最终形成从国家、社会、学校到家庭的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和分工协作的思政教育格局。以国家统筹为保障,社会教育为环境,学校教育为纽带,家庭教育为基础,形成“全面思政”的育人格局。同时积极落实“全课程思政”的目标,以老师为单位,以课程为承载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协作,在课程内容中寻找融入方向和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科学组织规划教学内容,完善管理制度。

2.提高教师思想觉悟。“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除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全力配合,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所以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基于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多主题、多方面、多层次开展“课程思政”,“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订评价标准,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构建一支包括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师、思政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内的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丰富教师信息沟通渠道和教学交流机制。

3.建立思政教育情境。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应该利用英语学习中的情境教学法为思政教育创设情境,用生动、真实的案例或情境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将思政内容采用角色扮演、情境对话、头脑風暴等方式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或展现,让课堂情境化,让学生成为主角,使英语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从情感上、思想上、行动上认同思政教育并付诸实践,无形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爱国情怀,增加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把思政教育贯穿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让教师充分发挥在教学环节中的育人作用,使职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最终实现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莉,杨转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新西部,2017(8):4-5.

[2]杨修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理据、现状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36-41.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4]胡承槐.论马克思自然观的方法论和核心观点、基本特征[J].浙江学刊,2019(1):124-133.

3542500589298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