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学习行为养成的影响

2021-03-12路明白城师范学院

灌篮 2021年2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身体

路明 白城师范学院

身体活动的提高得益于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能让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增加很多。依据研究显示,青少年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时是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最关键的时期,也就是低年级小学生。正因如此,需要关注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利于对其是否能够终身参加体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行为养成为研究主体,以体育活动为出发点,旨在探索其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白城市文化小学发展中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此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通过研究体育活动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行为养成的相关性研究,总结出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低年级小学生的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情况

(一)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低年级体质测试项目的观察,不同的检测项目考察学生不同身体部位状态,如:仰卧起坐主要对学生的耐力进行了检测,坐位体前屈对学生的身体的柔韧度进行了考察等。体质成绩如表1所示。

表1 低年级体质测试成绩

根据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体重处于正常范畴内,饮食搭配比较合理,占了总人数的72%;有13%的学生可以在近几天饮食较多,处于超重状态;另外,有13%和2%的学生明显饮食不太规范,处于肥胖和超低的体重状态,这个数据表明超过25%的学生的体重都不符合规范,达不到正常标准。

(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频率

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初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也很难坚持下来。而根据研究显示,通常情况下,在有同伴共同从事体育活动的情况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会大大增加,同时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也会大幅增加。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对于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为1小时。低年级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如表2所示:

表2 低年级课余时间体育活动时间情况

表2中显示,有43个人可以保证每一次进行体育活动时间为一个小时以上,所占比例为66%,而也有34%的人在体育活动中时间不足1个小时。

(三)学生体育活动习惯及兴趣基本情况

学生体育活动习惯的情感要素主要包括:兴趣、情绪、自尊自信、责任、价值和人际关系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家长拥有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对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兴趣,那么在长期的相处和教育中,便会下意识地带动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在陪伴中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同时也在体育活动中,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互动更加紧密。

通过对学生兴趣的评价可判断出,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有着极强的兴趣,所占比例为94%。

对于不同的身体活动,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根据具体的一项项目做出了问卷调查,效果如表4所示。学校内的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参与身体运动项目,他们认为身体运动属于一种课后的放松,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大概有90%的学生属于“很高兴”和“非常高兴”的范畴;有6个学生可能不是特别喜欢,觉得身体运动“一般”;1个学生属于“不高兴”的分类。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很多学生对身体运动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这位学生并不是因为兴趣问题才比较排斥运动。

表4 低年级学生体育活动习惯要素的得分人数分布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情况,将每道题不同分数获得的人数归纳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每一题得分都在3分以上。有人认为参加体育运动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有18人认为参加体育运动会影响他们身体以及情绪,基于此,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节,以及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就变得非常重要。

表5 低年级学生情绪要素各题目得分人数分布情况

表3 低年级学生体育活动习惯兴趣要素的得分人数分布情况

三、影响学生体育活动习惯的因素

(一)个人身体素质影响因素

对于体育运动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为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他们形成正确的运动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符合对于小学生体育运动可持续培养的要求。所具有的体育运动知识,对于具体的体育活动起着协调作用,通过基础知识不断的调整体育活动技巧,更重要的便是促进了健康运动的发展。

(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孩子的健康正常不但需要学校的教导,家长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榜样。家长在社会上所经历的事情,孩子未来也会面对,这就需要学生与家长多进行交流互动,让他们平时就多了解一些社会常识,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很多孩子在没有上学的时候就一直以家长为榜样,会根据家长的期望做出一些改变,喜欢去模仿家长的行为,希望可以得到他们的认同。因此,很多学生对身体运动方面的了解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家长的,会无意间从家长身上学习到一些基本知识。

(三)学生体育活动习惯及兴趣影响因素

对小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式便是,通过激励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调查中发现,当老师对表现较差的小学生的态度比较严厉时,他们情绪会显得越发低落,只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活动,而并非兴趣爱好。但是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时,其结果迥然不同。当老师将体育动作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现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如果学生将体育活动的动作完成的较好时,老师对其进行鼓励,小学生会更加有动力接着下面的练习,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提高低年级学生体育活动习惯养成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良好的体魄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身体素质的好坏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刻不容缓。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其次,同伴之间应该相互督促,共同进行体育活动;再次,家长要起到督促作用,促使学生坚持身体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最后,老师应该为身体活动提供正确指导,鼓励学生锻炼身体。

(二)提高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频率的策略

环境是影响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大几率影响学生的运动兴趣,所以学校应该增加第二课堂体育活动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喜爱体育活动,这样就增加了体育活动的频率,也提升了锻炼时间。个人也要明白运动带来的积极好处,良好的运动可以愉悦心情,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所以要积极锻炼,每周抽空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打打球或者跑步,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三)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策略

学生在与同伴的玩耍和活动之中形成了良性的合理竞争,无意识地增加了身体活动时间以及频率,由此可见,同伴在学生参与身体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学生应该摆脱不自信,积极参加运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交流。其次,学校应该对体育课所教授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依据学生的喜好,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而不是一味搞拿来主义。最后,老师应该经常举办一些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会团队理念,从而激发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活力,家长更应该让孩子融入团体活动中,让他们在团体活动中相互成长。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锻炼能力,同伴之间相互促进,家长督促学生进行锻炼,学校应该要多举办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以及运动频率,从而促进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升小学生体育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加强对身体活动方面知识的了解,家长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提升自己的运动常识,而学校应该多开展体育卫生常识的普及课程。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克服他们的不自信;与同伴一起更多地共同参与到身体活动之中,相互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更多的采取鼓励措施;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身体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体育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锻炼
新发现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呆呆和朵朵(13)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