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1-03-11林东华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林东华

【摘要】语文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主课程之一,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为小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育部强调各学科课程教学要培育学生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使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采用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

在2001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使小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科学人文素养、语言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始研究与应用。当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笔者通过分析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由此来培育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培育小学阶段基本的语文运用和理解能力、领会语文课程基本常识、锻炼语文思维品质、促进品德修养学习等等方面的综合思维和运用能力。由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较广,内容较多,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极具综合性。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连接与学习,扩宽语文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自身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培育其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综合性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养成,培育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课程极具综合性,其课程内容设置整合了生活与社会的各部分内容,对于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促进小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其课程教学内容从开始的选取,再到教学资源的整理与搜集,最后使资源有效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通过小学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可以解决日常语文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此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养成。与此同时,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扩展,有利于学生接触课堂之外的新知识,时刻保持好奇心,对事物充满兴趣,使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锻炼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更能创造出新的事物,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养成与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其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化与改革。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

语文学习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从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地位来看,语文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小学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极具多样化,涉及多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联系,从而使得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配合,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语文綜合性学习,突破了语文本身的界限,将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相互融通,从而带给学生更加丰富和完整的活动体验,由此增长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运用存在的不足

(一)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与行为方面存在不足

新课标指出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倡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课堂的灵活性,激发课堂吸引力,但由于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方法,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存在不足。与此同时,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策略的研究欠缺,无法准确阐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和本质,对其开展目的、特点、要求的理解也未达成共识,其必然会使得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理念的模式,使得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定义上也发生了偏差,从而局限于课程目标设定的框架,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趋于定型化,教师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缺乏科学性的理念指导以及合理的教学行为的运用。

(二)学生的学习观念与行为易走向片面化

由于小学生自我身心发展有限,思维、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一定的导向,所以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易走向片面化、功利化。同时,他们往往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看成展示自我、赢得肯定的平台,仅仅重视教师的评价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却忽略了对语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自我历练,忽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与此同时,受传统语文学习模式、学习思维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学习思维定式,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会不自觉地将写作、演讲、朗诵方面结合,进而影响其语文素养的整体培养。由于小学生自身理解上的偏差和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上的片面化,由此导致在进行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三)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固有的评价方式注重成绩的考核和人才的选拔,其评价多以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以及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核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整体的学习状况。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的考核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由此给评价机制带来了一定的实施难度,使得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难以关照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由此导致评价内容过于片面,采用的评价方法也过于偏颇,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开发课程资源,引起综合性学习兴致

进行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加强课与课之间、课程与学生自身发展之间建立紧密关系,连接课堂内外,沟通学校、社会、家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自身的视野。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只有统合有效资源,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再者,在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中引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知识、文化,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乐于学习,由此才能走进语文课程这片小天地。与此同时,小学教师要以综合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与探究,同时加强合作性学习的培养,引导学生交流沟通,思维对换,从而培养他们综合性学习思维。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使学生能够对于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归纳,从而能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实践,加强综合性学习教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基于课程内容实际,基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的实际,教学目标设定不宜过高或过低,设定的目标应在学生理解和领悟的范围内,由此学生才具有一定的学习效能感,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自身生活所遇的实际内容相联系,从而积累学习经验。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一切,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自己的学习实践生活中获得感知。再次,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善于探索,富于思考,由此投入到自身学习实践中,使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尝试,从狭小的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从而进行综合性学习。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師要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要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成效进行多方位的考核与评价,要注重总结与评价交流,采用即时性评价和生成性评价模式,使学生的认知、思维在全体师生的交流、碰撞与互动中进一步明晰和深入,进一步升华,实现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良性循环,最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能够学有所得和学以致用。总之,综合性学习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乐于进入语文学习领域中,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全方位发展。

四、结论

本文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作了初步的探讨,探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模式以及如何建构更为有效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由于笔者教学经验有限以及研究上的不足,希望对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在今后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3]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作者简介:林东华,女,1991年生,福建东山人,本科,二级。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