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教材视角的中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3-11马晓甜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制,而从统编教材的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强调课文阅读的重要性,旨在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主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尤其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对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具有探究兴趣有较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统编教材的视角出发,对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从2017年秋季开始,小学语文就统一编制成统编教材,这也促使小学语文教师面临了更大的挑战。而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在教材立德树人理念的基础上,对阅读的篇目进行了解,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整本书阅读理念的提出,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改变,这与统编教材中时代特征的凸显、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相符合。由此来看,从统编教材本身出发,制订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整本书阅读理念概述

在1940年叶圣陶正式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早在之前叶圣陶并没有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明确提出了整部书的概念。可以说,在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整本书阅读理念占据非常主要的地位,在其中明确地指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将整本书作为阅读的主体,将单篇短篇的文章作为辅助。而根据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我们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小学生的阅读总量要在150万字以上。同时,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量得到增加,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基于此,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在融合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基于统编教材视角的小学语文中段整本书阅读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整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所创设的符合阅读内容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阅读知识。这种以情境为引导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也有较大的意义。而通过分析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可知,在中段的阅读教学中,就对精读课和略读课进行了划分,而略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阅读。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入手,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进行文章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例如,结合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我们可发现有很多适合小学语文中段學生阅读的整本书籍,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合适的整本书籍。如在教授《观潮》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图画、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先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其次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感悟,了解作者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了解。当学生被这些优美的语句吸引以后,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明显的增加,此时教师顺势给学生推荐文字优美的书籍,会让学生更加享受阅读的兴趣。如《松坊溪的冬天》作为一组散文诗,描写了绚丽的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观潮》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适合中段的学生进行阅读。

(二)适应课程改革,凸显语文时代特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策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可将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化成为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而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中,阅读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主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还能贴合语文课程的发展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发展环境,学会如何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乡村生活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悟,并指出乡村生活和城镇生活的区别。然后,结合乡村生活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寻找区别,在这种目的性的引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融入活动引导,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要想达到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同一部作品中,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小说在描写上要更加的细腻,而电影则会受到时间、制作费用等方面的影响,要相对较为粗糙。在这时就能凸显出文字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内容的魅力呢?通过实践教学可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融入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增加,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提供平台展示成果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阅读视角,而100个学生的眼中,就会产生100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可通过手抄报、剪贴画、课外阅读展示板等方式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表达出来,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阅读的成果,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当中。例如,《十万个为什么》是一部科普类的图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为什么太阳会发光、为什么沙漠五彩缤纷等,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科学小道理,学生在阅读时会有不同的感悟。教师可在教室里设置课外阅读板报,让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感悟。也可通过读后感的方式,组织开展读后感悟竞赛,对比学生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拓宽渠道引导

中段的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的脑海中常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情境,所以,在整本书教学时,教师可拓宽渠道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作为引导,通过讲解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田螺姑娘》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是很多孩子的睡前故事,教师就可先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式,让学生整体了解故事情节,然后结合故事自己去编写,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给伙伴听,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将故事表演出来。在思考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

(四)梳理收获感情,引导学生交流提升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提升学生阅读情感的目的,教师就需要重视阅读后的情感交流。如,在整本书阅读完成以后,教师就可组织开展讲故事竞赛、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讓学生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素养,并积极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在这种交流活动中,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推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们可知,这是一个长篇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这个故事表达了主人公遇到艰难、失望等困境后,仍然不放弃生活,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最终顽强地活下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书中的情感,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梳理,并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坚强努力地生活。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必须要从统编教材出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具体把握,逐步地渗透整本书阅读理念,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此外,本文研究认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反思,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将阅读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素养,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明会.统编教材视野下小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21).

[2]陈霞.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9(21).

[3]曹小连.统编小学语文中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2).

[4]张瑾.统编本教材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2019(17).

[5]陈烜祥.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马晓甜,女,1979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一级教师(中级),研究方向为在语文教育向全新思维转变的过程中,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类型、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重建语文课程思路。探索课堂教学“整体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