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朔州市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探究

2021-03-11岳海峰邢明梅陈小琳陈青春

山西农经 2021年4期
关键词:朔州市杂粮资源

□张 悦,王 靖,岳海峰,邢明梅,陈小琳,陈青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5)

朔州市地处华北地区,主要种植作物为精品杂粮、饲用玉米、优质马铃薯和特色中药材;牧草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农林牧综合发展,大力进行奶牛养殖、肉羊育肥产业建设。同时,朔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农村资源,2015 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2019 年是唯一被山西省提名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在农业领域寻求更高技术的发展之路是朔州市农业未来的方向。朔州市农业区域包含发展草牧业和优势杂粮产业的雁门关区域与发展多功能农业、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城郊农业区域[1-2],可以充分发挥规模集群效应,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开展农业方面的工作。

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更好地协调社会、生态、经济,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农业资源和经济关系更加和谐,通过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率来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一方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扩宽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关注水、土地、气候、物种资源,既满足当代人对资源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朔州市发展可持续农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3]。

1 朔州市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要想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生态平衡,就要注意保护环境,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或循环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农药和化肥作为农业生产资料,长期被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也给生态环境埋下了隐患。农业农村部针对使用农药、化肥提出了“到2020 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4]。

近年来,朔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目标任务,积极推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统计报告如表1 所示。同时,朔州市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朔州市是风沙频发的地区之一,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灾害天气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通过林草、水利、农业等部门协同配合,联动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生态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增收,不断保护和增加植被,修复生态,在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1 2018 年朔州市农药、化肥、地膜使用情况

1.2 推动生态能源型农业,成果显著

生态能源型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既不产生污染物,又能促进产业发展,是一种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积极作用的生产模式。朔州市一直重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理念,目的是构建生态循环的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近年来,朔州市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市已有666 个规模养殖场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了74%。通过堆粪发酵、集中处理等方式,朔州市有机肥加工厂年产商品有机肥10 万t,每年可有800 多万t 畜禽粪肥还田,大大提升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于2018 年达到141.5 万t,创历史新高[5]。

1.3 传统养殖业升级改造,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朔州市合理优化、升级奶牛养殖厂,养殖场数量由248 个下降到目前的154 个,其中拥有300 头以上奶牛的151 家园区采取自由卧床、散栏饲养、TMR 全混合日粮、智能挤奶等先进方式进行饲养。采取先进方式饲养,不但大大改善了饲养环境,也提升了奶牛的产量,奶牛日平均单产从2015 年的20 kg 提升到了现在的30 kg。同时,2018 年朔州市政府支持建设怀仁金沙滩、朔美羊、应县利民3 个总面积达7.5 hm2的双列式棚圈,并推行TMR 全混合日粮饲喂,进行新一轮的现代化改造提升,使肉羊日增重水平和肉质水平显著提升[6]。

1.4 推动杂粮种植基地化,重视科技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朔州市是我国的杂粮强市,发展“2+7+N”的现代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杂粮产业。朔州市政府重视质量管理,通过建设基地,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纯绿色小杂粮种植基地共3.3 万hm2。基地对内主要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区域连片化种植,进行集中化、机械化作业;对外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粮食检测追溯体系。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基本上从源头上确保了小杂粮的质量。同时,朔州市不断加大力度扶持杂粮加工企业,现有40 多家杂粮加工企业。政府投入1 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推动粮油加工朝着更加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7]。

2 朔州市可持续农业发展问题

2.1 区域发展差异化较大,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均衡

任何领域都可能出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环境复杂,在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和增长率方面不均衡,这种不和谐可能导致新的作用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而造成发展差异更加显著。朔州市建市时间较短,中心市区在一个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多年建设,城市经济初具规模,但是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在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比较明显的就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虽然朔州市也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但只是在一些农业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新兴技术普及不足,种植、养殖方法在其他较为落后地区并没有较大改进,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8]。

2.2 农民、企业缺乏农业绿色循环意识

农村人才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这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从山西省来看,乡村人口占比从2008 年的54.89%下降到2018 年的41.59%,见表2。农村人口不但在数量上大大降低,而且大多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大量流失,农民创新能力不高,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较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生产,一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技术装备大多成本较高,如果没有政府相关专项补贴或政策强制实施,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主动购入可循环利用装置。

2.3 农业循环发展的技术保障滞后

虽然朔州市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方面有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地区发展或政府政策侧重不同,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滞后,技术掌握不多、相关配套设施不足、能源消耗过多、效率过低等问题仍需要关注[9]。

3 朔州市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

3.1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企业管理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在改善种养殖方式的同时,要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了解不同农民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需求,通过联系科研院校、农业技术公司来开设相关农业课程,培养能实践、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政府要制定规范标准,要求农业企业在一定的环保要求下经营,可以对企业提供政策补贴,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道路[10]。

3.2 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推进现代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生产要素,整体布局,使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和系统化,结合企业化的管理和社会化的服务,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具体可以引进现代化程度高、管理先进的企业,带动农业企业加快发展;联动周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利用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小企业发展,引导企业生产加工、开拓市场,加大产业集群的生产力和影响力。产业化的管理经营可以促使形成合理的生产模式,推动标准化养殖加工,降低无意义的能源和资源损耗[11-12]。

表2 山西省城乡人口占比情况

3.3 推行生态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优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污染,也能更好地协调农业资源,推动经济增长。例如,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系统,利用太阳能或风能构建发电装置提供电力,通过系统对灌溉进行精准控制,在朔州这个缺水的城市非常有意义,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4 结束语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发挥现代农业的优势,解决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耗有积极作用。各地政府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国家政策,切实落实好可持续农业的各项措施,让该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快地惠及农民。

猜你喜欢

朔州市杂粮资源
新常态下我国杂粮加工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我给资源分分类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