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勒庞《乌合之众》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受众行为

2021-03-10翁小娜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群体行为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行业不断发展,受众群体也不断扩大。如今是群体时代,群体行为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勒庞的群体行为研究使群体心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今网络环境中,受众群体的特质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勒庞《乌合之众》为理据,以当代网络环境为基础,结合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分析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受众群体心理,并对受众行为提出反思。

关键词:群体行为;《乌合之众》;群体心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2

0 引言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对群体心理与思维方式的考察,使群体研究露出崭新的视角,是群体研究不可不读的佳作。本是理智、有主见的个体,一旦成为群体成员,其思维及行为和独立个体迥然不同。网络社会的到来,广大民众的群体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网络社会中,有些群体近乎疯狂,而这恰好再一次印证了勒庞的群体思想。网络社会群体依旧拥有以往的群体特性,网络群体事件中随波逐流、任意妄为、无道德底线的波涛又起,极力证明了时代虽然变了,但群体很大程度上仍是历史的翻版。当然,从细小方面来看,当代群体的受众行为有了些许变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中的群体行为,大体上仍保持着勒庞对群体的判断与定义,但细节上存在差异[1]。本文用勒庞《乌合之众》中的理论作为依据,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受众行为。

1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概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获取渠道有了巨大改变,大众接收信息,也分享自身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互通。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种类多样化,大众少了传统传播方式下对信息的强烈新鲜感,更多关注自身的兴趣点,由此划分成具有不同偏好的信息受众群体。以往信息少,人们对其关注度高,关注时间长,现代社会有着海量信息,大众关注点不断跳转,出现信息“失焦”[2]。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不实信息可以迅速得以证伪。总的来说,信息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关注人数随之增加,信息传播渠道通畅有效。现代信息的传播具有多维性、多方位性,同一信息会出现不同角度,甚至相互对立的解读,虽然信息传播会伴以深入客观的思考,进而使人们的行为导入理性,但事实表明,当代网民存在很多非理性行为,一旦某一事件激起公愤,群体行为就会瞬间爆发。信息“轰炸”的年代,大众对信息有不同的偏好,很多民众会潜意识选择相信某些谣言,以致信息化时代下这些谣言最终成为大众口中的“证据确凿”,从而诱导网络暴力事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网络群体行为值得大家关注。

2 网络环境下受众行为解析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民的不断增加,催生了不同的网络群体,不同的群体行为应运而生,這些群体行为隐藏着群体心理,而这些心理成为促成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研究能巧妙地解读新媒体下的受众行为。

2.1 群体及网络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指个体集合成群体后所呈现出的心理,不仅有种族和构成方式的不同,还因支配群体的刺激因素的性质与强度而有所不同,其最大特点为从众。勒庞指出,自觉个性的消失,情感与思想开始转向,是个体转为组织化群体一员的首要特征。

网络群体心理是指在网络中聚集、有着相同心理与观点的一群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状态。如现实群体,网络群体中个体逐渐失去个性,认可群体并对其产生依赖。轰炸模式的信息、虚拟化与匿名化的网络,让人们难辨真伪,网络的特性使部分网民在网络上毫无顾忌地宣泄,甚至攻击与自身相对立的观点或群体,群体极化现象应运而生[3]。

2.2 网络群体的分化及返智

现代社会的群体是松散的,这一点在网络社会中更显著,不同的人偏好各异且多样化,由此形成许多特定群体,各群体内部会更细分化。网络社会中群体分化愈加明显,各明星粉丝后援会、贴吧、论坛都是网络群体分化的具体体现。网络新闻传播下信息更替快,对单一信息的关注度及关注时长都比较低,稳定大群体的形成机会相应较少,以往万人呼应的群体事件逐渐较少。群体的不断分化,使各种观点得以充分表达,信息及时传播,思考时间增多,群体认识会出现返智。而爆炸性、突发性、法律或道德影响重大的信息极易引起群体情绪,从而产生激烈的群体行为,究其原因是信息的冲击力使群体没有冷静思考的空间,或与自身心理期待有落差[4]。社会变迁会引起群体分化,尤其在当代网络社会,群体的细分化使以往一呼百应的群体悄然逝去。

2.3 对“意见领袖”的渴求

以往的信息单向传递,掌控信息的人往往是“领袖”,自上而下传递。新媒体社会信息呈多元化,每个人都能掌握许多重要信息,因此众多信息所有者皆能成为“意见领袖”。大众对某一事件的新发展或反转都有着极大兴趣,每人都渴望自己传播的信息更有感染力,开始对事件“添油加醋”,极易出现以讹传讹。人们转发信息的举动与其自身特质密不可分,个体受教育程度与思维模式决定着其转发信息的内容与性质。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更喜欢转发有深度的信息,而缺乏思考的人会随波逐流。一般来说,善于思考的人极少主动关注群体所讨论的事件,有的或是迫于周边人压力才去了解,由此可见,从众心理使关注度呈现“滚雪球”模式,直到新热点的替代或原始事情得以处理。当今是网络社会,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互联网。自媒体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舆论话语权的诉求[5]。个体想要得到相关受众的认可,会刻意将自身意见理性化,以此获得关注。

2.4 网络受众群体所表现的心理特征

2.4.1 多变、冲动、易受暗示

当今明星新闻受关注度极高,各大网站、视频软件常出现由某一明星引发的热点新闻。近年来,娱乐圈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明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角色都可能被人恶意解读,使其陷入舆论风暴中。演员张月在《三十而立》中饰演的林有有是“小三”,该剧播出不久,她的抖音与微博账号下有众多辱骂之词,甚至上升到人生攻击。一大批网友表示,张月怎么看都散发出“林有有”的“小三”气质,怎么看都不顺眼。张月在经历网络暴力事件后,在相关视频账号发表了一段对《三十而立》“小三”欲上位的片段配以扇耳光的特效自我调侃,也呼吁网友将角色与本人分开,勿入戏太深,将对角色的解读强加于演员本身。

如今的新媒体环境,准入门槛低,信息公开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当今流行的抖音短视频正完美诠释了这些特性[6]。群体易受外界干扰,缺乏主见,相互感染下,某一观念快速充斥人们的大脑,进而转化成行动[7]。勒庞指出,群体的暗示、情感渲染是群体成员逐步无意识化的主要原因,人们把通过暗示的思想转化成自身行为的走向。如今的网络亦如此,谣言经众人之口变成“证据确凿”。

2.4.2 传染现象普遍存在

个体进入群体,不再是单纯个体,与群体中的其他个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将个体的行动、感情与意识上升到群体层面,变为群体行动和现实[8]。这一特征在网络社会的发展中愈演愈烈。如抖音或微博对某一热点的大量转发,引发众多观看过的网友“感同身受”,从而使事件不断发酵。曾轰动全国的杀妻抛尸化粪池事件,网传该犯罪嫌疑人是退伍军人、其儿子参与行凶过程等信息,对军人的固有印象与杀人犯形成强烈对比,引起社会骚动,开始用军人这一身份继续做文章,刚开始被网友说得神乎其神,后来官方辟谣才终止了这类谣言的传播。但仍有少部分人未关注辟谣新闻,一直将误传信息作为正确信息。

群体不善于推理,却着急行动,一旦某一个体情感不断堆积,最终引发众多共鸣,便会形成拥有情感共鸣的群体。在形成之初,这个群体就是感性的,并且极具行动力。

2.4.3 集体无意识,情绪夸张及过度简单化

勒庞认为,群体所呈现出来的感情无论好坏,都极为简单而夸张。与相对冷静、理智的个体对比,群体极易受到暗示,情绪易受感染,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或对或错、冲动、无意识的行为[9]。群体因某一实践触发的情感在一起,所以其情感呈现单纯简单化。在群体中,更加注重整体性,正确和理性并不是首要标准,群体所表现的感情无论好坏,个体照单全收。盲从短暂的群体情绪会随着一个不同的新闻热点轮回。如今的抖音、微博每天的热点都不一样,更替极快。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依次手搭着肩,被蒙着眼睛往前赶,即乌合之众。

2.4.4 群体信念的宗教性与道德情感的两极分化

群体的信念具有“宗教情感”。以粉丝群体为例,在新媒体下,流量明星的出现促发了一大批粉丝群体,他们在新媒体受众群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粉丝对偶像盲目崇拜,极力宣传自家偶像,潜意识中将不接收自家偶像的群体视为敌人。这种特征在勒庞看来,本质上属于宗教性。盲目顺从,粗暴,不宽容,强烈的宣传欲望是宗教情感的主要特点。粉丝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偶像身上,甚至将其视为自身情感和行为的目标与导向[10]。粉丝群体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使其无法接受别人说自家偶像的不足,即使偶像的不当行为被证实,粉丝仍极力反驳,不愿意接受事实,形成道德与情感的两极分化。

3 关于网络环境下受众行为的反思

网络环境下受众群体无意识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亟待解决,必须从根源上扼制乌合之众事件。这涉及政府、制度、社会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并且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网络的快速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不匹配。网络信息快速发展,其受众群体的某些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行为随之出现,但目前的法律法规无法有效管制,当相关的法律法规随后得以完善,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出现时间差的尴尬。因此,政府和立法机关必须时刻关注网络发展态势,及时有效处理恶性网络群体行为,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执法,违法必究,有效管理不良网络行为,保证健康的网络环境。

3.2 舆论上的正确引导

新媒体社会,随波逐流的现象越发严重,人们会跟随大众传播信息,缺乏客观理性判断。以讹传讹现象,是因为舆论的错误导向。若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出现错误舆论导向,政府、权威部门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还原事件真相,扼杀谣言,减少、避免民众传染与心理暗示。

3.3 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

总体来说,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民主意识与素质也随之提高,但仍有许多个体缺乏理性。要想在繁杂的网络环境中获取便利,同时又能保护好自身利益,就要自觉承担责任,努力约束自身行为,为规范网络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3.4 加强技术防范

网络管理者应加强防火墙、设口令等安全设置,在不同的网站安置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过滤不健康、不正确的网络信息,阻止其继续传播。

4 结语

借勒庞《乌合之众》对网络环境下的受众行为进行简析,发现其存在群体的分化与返智、对“意见领袖”的渴求等现象,在其行为背后存在冲动、多变、易受暗示,易受传染,情绪夸张与过度简单化,信念的宗教性与道德情感的两极分化等特性。这些特性影响并促成网络受众群体行为的发生,许多网络群体行为对社会及个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应完善与建立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引导舆论;增强公民自身防范意识,增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技术上的防范等,更好地规范网民行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做出正确的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 董丽婷.群体心理与舆论——从《乌合之众》看网络媒体的受众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1):99.

[2] 蔡楚泓.微博乌合之众——运用《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信息传播[J].今传媒,2011,19(08):99-100.

[3] 邓丹萍.解读群体心理关注群体生存——讀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01):31-33.

[4] 聂妍.从网络群体事件看现代媒介环境下的“乌合之众”——以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为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6-7.

[5] 常宇星.浅析现代媒介环境下的网民心理——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J].新闻世界,2011(07):215-216.

[6] 李鸿博.从勒庞《乌合之众》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行为[J].传媒论坛,2019,2(14):98-99.

[7] 刘佳磊.从《乌合之众》看网络群体和网络群体性事件[J].中外企业家,2013(17):242-243.

[8] 王雪雯.“乌合之众”视域下微博事件中的网络群体心理探析[J].当代经济,2018(23):115-117.

[9]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55-58.

[10] 曾玉琴.偶像崇拜中的“乌合之众”——网络传播中“歇斯底里的”粉丝特征与行为研究[J].戏剧之家(上),2014(06):356.

作者简介:翁小娜(1995—),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猜你喜欢

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识别深度学习方法研究综述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下的群体行为模拟演化研究*
基于因果分析的群体行为识别
群体行为视域下基层党组织动员绩效提高的路径探析
应急疏散中的群体及其行为研究
社会性媒体中的群体行为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性媒体对群体行为方式的影响
情绪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群体行为驱动:流行语的社会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