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工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以贵州省为例

2021-03-10张宏胜杨尚钊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贵州省农民生态

张宏胜,杨尚钊

(1贵州民族大学 人文科技学院,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阳 550025)

1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作为支撑,才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才能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1]。退耕还林作为我国乃至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对农村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处于西南地区的贵州省[2-3]。近年来,贵州省退耕还林任务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个省份,其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了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退耕还林具有着为乡村“造血”的功能,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保障,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重大。

2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2.1 贵州省退耕还林总面积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节阶段是1998-2013年,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第二阶段是2014-2020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这一阶段是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4]。贵州省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总任务量位列全国之首。从图1中可以看出,退耕还林开始的前两年实施总量较大,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退耕还林来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率。2003-2014年间退耕还林总量逐渐减少,意味着全省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好转。2014 年以后,国家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再限定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自2014 年后,全省进行新一轮退耕还林主要侧重点在于经济林,而且任务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图1 2002-2018年贵州省退耕还林面积(单位:hm2)

2.2 退耕还林各林种面积

贵州省退耕还林按林种用途划分,主要分为五种林种,分别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林用途等。从表1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前一轮退耕还林主要以防护林为主,因为贵州处于长江、珠江上游地区,是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同时,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减小泥石流、山体滑坡、石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防护林占了较大比重,2003 年防护林面积占到总退耕还林面积的95.46%。到2014 年以后,退耕还林主要以经济林为主,目的是为了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表1 2002-2017年贵州省退耕还林按林种用途分面积(单位:hm2)

3 退耕还林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主要表现

3.1 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战略中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要把打造富余、宜居、生态、绿色和美丽的新型农村作为重要发展目标[5]。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贵州省大部分农村地处在山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民的文化素养较低,部分农民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将矛头指向山林,过度毁林开荒、滥砍滥伐,造成大面积森林毁坏,从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石漠化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民获得退耕还林补助,家庭转移性收入不仅得到提高,而且生产经营性也得到提高,农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后,对国家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抱着支持态度,生态保护意识逐渐的提高,乱砍滥伐不仅减少,而且有的群众自发组织上山植树造林。除此之外,工程实施后,国家出台了相关生态保护政策,基层干部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3.2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退还林工程最大受益者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农民可获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粮食补助、生活费补助等,退耕还林补助为22 500元/hm2,分5 年3 次发放(第一年12 000 元/hm2,含种苗种林费4 500元/hm2;第三年4 500元/hm2;第五年6 000元/hm2),同时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农民借助退耕还林工程中收入及收入渠道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14 年—2018 年间,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覆盖全省84 个县(市、区),226 万退耕还林农户830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 万户170 多万人,8.55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走上生态护林员岗位。2019年国家下达贵州省退耕还林任务21.87万hm2,全省将其任务分解到贫困地区,并向重点贫困区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3.3 增加农村经济活力

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后,改变了农民过去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的观念,逐渐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在此过程中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或创业。过去,由于贵州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山高坡陡,耕地资源有限、自然环境恶劣、农村资源匮乏等原因,农村青壮年大都选择到沿海发达城市务工,由此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农村劳动力减少、土地撂荒等新问题又进一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退耕还林实施后,全省针对坡耕地或产出较少的耕地进行因地制宜地种植经济林或生态林,给予农民退耕还林补助,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农民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以及获得国家补助,收入比以往种植传统农作物高出几倍,由此,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就业或创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增加,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退耕还林的实施,对外出务工来说,虽然收入相比外地务工变化不大,但主要是回到家乡工作相比外地更具归属感,能够方便照顾老人与小孩。

3.4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6]。贵州省深居大陆腹地,自然条件恶劣,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作为支撑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长期落后于我国中东部省份,虽然在近几年中,贵州省GDP 增长速度位居我国前列,但经济总量还处于弱势。尤其是贵州省农村在发展上更是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对农村投入力度有限;二是农村无产业支撑,农村发展落后等,因此,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长期落后,严重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延缓了乡村振兴的实现。退耕还林后,农村地区逐渐有了地区产业,比如,威宁蜂糖李、都匀毛尖茶、长顺绿壳蛋鸡、大方天麻等。通过产业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实力得到提升,此外,部分地区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了将品牌做大做强,政府相关部门会给予高度重视,通过资金支持,对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由此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在此过程中将得到极大改善,比如,道路、绿化、水利等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4 退耕还林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实践的具体路径

4.1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树种

贵州省地形复杂,境内西高东低,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受到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全省的气候呈多样性。全省退耕还林任务量大,覆盖面广,基本上涉及到全省各个县域,而且政府投入资金较大。为保证树木的成活率,避免国家资源遭到损失,在实施退耕还林时,应因地制宜地根据地方特点有选择性地种植树种。笔者在贵州省某县调研发现,该地区位于高原地带,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高效益,盲目的种植不适合本地区的经济作物,导致种植的经济作物,成活率不高,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出现跟风现象,因某种产品在当前市场中有较高的效益,该地区借机大规模种植此类树种,造成了市场上该类产品增多,市场饱和,价格下降,给农民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为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使种植出来的产品具有地方特色,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为农民长期生活的农村地区,对本地区气候和环境比较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如能与当地农民进行有效的交流,一是能够了解本地区适合种植何类树种;二是通过尊重农民的意愿能够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工程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加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宣传

退耕还林种植的树种生长周期较长,尤其是经济林,生长周期较长,但农民大多考虑的是即得利益,在短期内如没有获得收益利,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比如,当农民发现种植的经济作物,在短期内没有获得回报时,就会将种植的作物毁掉,以种植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的作物。如此一来,导致了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付诸东流,而且农民对种植短期内能获得回报的作物并不了解,也会造成损失。因此,政府作为政策实施方,应加强对政策宣传与解读,引导农民进行退耕还林。基层干部与农民接触频繁,可以与农民通过面对面形式进行交流,详细地与农民讲解退耕还林政策,让农民清楚了解当前种植的经济作物的具体情况。除此之外,村干部可以在村委宣传栏中向农民展示退耕还林政策相关文件,以及退耕还林种植作物的品种情况。

4.3 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退耕还林时,大部分地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相对传统农作物来说种植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但大部分农民大多只懂传统农作物的耕作方法,而对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较为陌生。因此导致了很多作物在种植后,因缺乏种植技术,造成作物成活率不高、挂果少、病虫灾害多等情况,给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而且指导不能搞形式化,有的地方部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对农民进行形式化的指导,只是照本宣读,不走进田间,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民排忧解难。所以,在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时,一定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真切实意地用最通俗语言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4.4 提高森林管护力度

退耕还林后大部分地区的森林面积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树木被盗伐现象,由于地方森林管护力度不够,部分农村地区的林木时常会遭到盗伐,造成了严重的生态与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灾害,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森林管护力度,对树木盗伐者进行严重惩罚,比如,对盗伐树木者进行罚款,严重者应承担刑事责任。同时,对森林出现病虫灾害现象,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理,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根治,保证森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4.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部分地方政府自然资源匮乏,无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收入较少。在退耕还林投入、发放退耕还林补助、配套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退耕还林补助不能按时发放、退耕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满意度下降,从而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层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基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时发放补助或增加补助,改善退耕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需求,提高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 结论

退耕还林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地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且对于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同样具有突出作用。然而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乡村振兴和发展,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基层地区加强政策宣传、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森林管护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措施,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贵州省农民生态
贵州省种公牛站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