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良心理学生个案诊断与辅导策略

2021-03-08陈雅雪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期
关键词:辅导策略

陈雅雪

[摘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特殊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本文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对不良心理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通过案例呈现、原因探究等提出转变策略,从而帮助学生一点一滴地进步与转化,最终反馈教育效果。

[关键词] 不良心理学生;个案诊断;辅导策略

一、案例呈现

“老师,老师,不好了!小安和小冰吵起来了!”周三大课间,下课铃声刚刚响起,就有学生一路小跑到我的办公室,心急火燎地向我比划着。我来到班级,原来是我班的一名“问题学生”小安和同桌小冰发生了一些矛盾。此时,小安正大声骂着小冰,咬牙切齿、面目狰狞。见此,我大声制止了他进一步的打架行为:“小安,你过来!跟我去办公室一趟!”听到我的话,原本还面红耳赤的小安突然大声哭泣起来,转身拔腿就跑,推开了我和劝慰的其他同学,一股脑儿冲出了教室。面对小安的反应,一时间我惊呆了。没想到,一向桀骜不驯的他,对老师叫去办公室这件事的反应竟然如此强烈。

二、原因探究

小安是我班出名的“问题学生”,他除了扰乱课堂秩序外,还动辄因为一些小事无端向同学发火,挑起班级矛盾。为了弄清楚小安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我控制住自己想对他发飙的情绪,对他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行为观察,并做了一张“问题学生”小安观察记录表,从这一桩桩一件件行为背后深度分析小安的心理特征,了解他的禀性。记录表呈现如下:

束手无策

这一个月,我始终默默观察、坚持记录,采取了家访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将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小安是一名“学困生”,成绩比较差,长期缺乏身边人的关注,经常感到自卑,体验不到存在的价值。于是,他便时常用挑衅、破坏课堂秩序、欺负同学等手段,企图吸引老师的关注。其次,通过家访得知,小安父母常年分居,处于离异边缘,他跟随母亲生活。小安母亲工作较忙,并且没有什么文化,面对小安学习成绩差、考试“吊车尾”的情况,小安母亲不会用科学的手段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只会简单粗暴地殴打、辱骂。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小安在处理问题时同样简单粗暴。

针对小安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决定多管齐下,采用《孙子兵法》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方针”。我相信,叛逆期是一个人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时必须经过的“瓶颈期”,只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掌握他们行为背后的想法,多管齐下,对其不良行为与表现不是简单地斥责制止,而是给予耐心地指导,那么最终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转变策略

1.“走心”倾听,让学生安心

《学记》中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师生沟通的起点在于有效倾听。教师要想“知生心”,就必须不断地和特殊家庭学生平等交流、沟通,深入其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

最初,在对小安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无数次耐心地倾听小安的陈述,可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小安依旧是恳切地检讨、承认错误之后,没过几日便重蹈覆辙,令我灰心不已。但我相信量变引起质变,“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对教育顽固叛逆学生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作为班主任,更需要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拿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倾听他、感化他、改造他。终于,在一次倾听之后,小安有了很大的转变:某天下午,又是同学矛盾,我和小安在办公室静坐5分钟之久。我打破了沉默,并没有指责他,而是给他倒了一杯热水,拍着他的肩膀,平静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接过茶杯,小安的鼻翼开始抽动,眼角也轻微地泛起了红,竹筒倒豆子一般向我倾诉了多年埋藏在心底的委屈:小学时同学嘲笑他是“没爸的孩子”;老师认为他是差生,处理他和同学矛盾时不分青红皂白偏向其他同学,一味地批评他;被别人欺负后,母亲的冷漠与忽视、责骂与殴打……小安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抽泣的声音更加大了。原来,无论从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没有引导他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反而让他的内心越来越封闭。我握住小安的手,并让他相信我。他看了看我,眼里流露出信任的光芒,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莎士比亚说过:“即使用十二把锁,把‘美牢牢地锁在密室,‘爱也照旧能把一个个锁子打开而斩关直入。”我很庆幸,这一刻,我用爱以倾听的方式打开了他的心锁。

2.“用心”训练,拾学生信心

小安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自卑感的学生,针对这一点,我平时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行为训练,让他养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我鼓励小安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去,任命他为小组长,让他在自习课上监督大家遵守班级纪律、检查同学的作业是否完成。同时,我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对于小安母亲,通过家访、电话与微信聊天的方式,多次与她交流,请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精神上关注孩子,让缺失父爱的小安能多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3.“精心”打造,唤学生爱心

开展主题班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使小安正确对待同学矛盾,我把目标锁定在学生成长转变上,开了一场模拟类主题班会。我让班级其他同学扮演欺凌同学者的角色,让小安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并鼓励他从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帮助欺凌者分析原因,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经过一次次的班会后,小安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問题,分析出自身的原因,并学习了控制情绪,做出了积极的改变。

四、效果反馈

通过我的近一个学期的默默耕耘,小安终于慢慢纠正了以前的坏习惯,在行为模式上有了极大的转变。现在的小安就是一朵开得灿烂的花朵:上课时遵守课堂秩序,认真听讲;与同学相处和睦,能用正确的心态处理相处时发生的矛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践行者,对待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特殊家庭孩子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应不急不躁,明确任务、坚定目标,反复抓、抓反复,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把后进的同学引上上进之路。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城市新区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发展的优化策略研究”(编号:D/2016/02/35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辅导策略
谈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消除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辅导策略探讨
浅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信息学奥赛能力的四大策略
浅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信息学奥赛能力的四大策略
促进小学生阅读困难转化的个别化辅导策略
牵着蜗牛去散步:谈高中教学学习“临届生”的转化
高校辅导员辅导职责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中职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及班主任辅导策略
过分追求完美的“优等生”
大学一年级女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