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游戏活动中的劳动教育

2021-03-08韩硕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游戏

韩硕

[摘要] 劳动和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低年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某种程度上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实现劳动教育,以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增进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 劳动教育;游戏;设计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就学生幸福人生。低年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某种程度上就是游戏,因而学生对劳动是充满向往的。作为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班级游戏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磨炼品质、增进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不好玩

从与学生沟通可知,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更多源自游戏活动体验,所以一旦将劳动中的游戏性去掉,劳动就变得严肃、枯燥了。一直以来,學校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劳动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内容枯燥,学生没有劳动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注重体力劳动、生产劳动,误以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的打扫卫生。曾有很多学生表示在学校参加的劳动实践就是教室扫除,这样枯燥的劳动内容很难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兴趣。

2.形式单一,学生缺失实践机会

在学校,本应“劳教结合”的劳动教育形式,更多时候是“只教不劳”,学生只能从书本上接触到劳动相关知识,学到的劳动技能没有实践机会,这让喜欢动手实践的低年级学生对劳动形式的认识变得单一。

3.评价简单,学生得不到乐趣

在对学生进行劳动评价时,过于强调劳动的生产性结果,忽视学生在参与劳动时表现出来的劳动态度、合作交往、创意设计、社会责任等内容,导致学生认为劳动就是干活,不能在劳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法体会到劳动的真正乐趣所在。

基于这样的背景,推动教师不断探索,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二、让劳动“玩”起来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适宜采用趣味、挑战、探索形式的教育方式,应该让劳动教育融入班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玩耍过程中获得劳动兴趣,习得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

1.职业体验类游戏,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学生一旦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爱上劳动,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职业挑战”要求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心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职业体验。例如,班里的小高同学,他戴上属于自己的“工作证”,在消防救援情境下,体验“消防员”这个职业。游戏过程中,他独立完成了引水、灭火、救援等任务,并获得5张“成功卡”作为工资收入。

(1)萌发职业规划意识。学生对不同职业体验充满了期待,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体验不同职业,通过游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体验职业特点,更容易发掘自身劳动潜能,对自我职业规划有初步认识,对未来职业生活充满期待和憧憬,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2)获得劳动成就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虽然职业不同,但是都需要付出辛勤劳动,没有哪个职业可以不劳而获,所以通过自己辛苦付出获得的“工资”让学生备感骄傲,建立起自信,学生从而爱上劳动。

2.闯关晋级类游戏,实践中增进劳动技能

日常清洁打扫是班级管理中每天都要进行的劳动,虽然简单,但是很多学生既不爱做,也做不好。对看似单一枯燥的劳动内容进行游戏活动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基本劳动技能,而且也能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劳动观。闯关晋级类游戏可以驱动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升级打怪兽过程中自然习得劳动技能。

以游戏“劳动地图”为例,每个关卡都是日常劳动所需技能,例如摆桌椅、擦黑板、清洁地面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个关卡以获得劳动技能,并最终到达劳动城堡获得“劳动国王”称号。

3.养育类游戏,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低年级学生对自然十分喜爱和向往,利用教室资源打造劳动空间,让学生在亲历成长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最终树立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劳动价值观。

(1)打造劳动空间,懂得劳动创造美。班会集体讨论后,教室后方的空间成为学生们的劳动空间——“星球空间站”,分为观赏植物区、蔬菜区。有了这个劳动空间,不仅学生积极布置维护,家长也迸发出劳动热情,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不同区域的养育种植劳动,“星球空间站”在学生们的交流合作、实践创造中成为教室里最美的空间。

(2)轮流当“站长”,体验辛苦劳作。“星球空间站”每个区域都有学生轮流值守,且肩负重任。以植物观赏区小站长为例,她要对每一盆植物进行清洁、修剪、除草等工作,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严格浇水,保证光照和温度等。学生在亲自劳动实践中,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三、“玩”有所获

将劳动教育融入班级游戏活动中,不仅学生在劳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对劳动教育也有了更多探索。

1.学生形成生活劳动观

游戏化的活动方式使得学生有着良好的劳动体验感受,在这里劳动不再是为了生产生活的艰辛劳作,更不是痛苦的惩罚手段,而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进而理解了劳动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当学生形成这样的劳动观念后,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劳动时必然会表现出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也正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实现目标。

2.教师探索游戏活动的设计

在游戏活动设计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游戏活动需要独立的劳动空间。老师可以因地制宜,在校园内寻找适合学生的劳动空间,例如“星球空间站”“校园花坛”等;在校外可以寻找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动场所,如“职业体验中心”“蔬菜种植基地”等。

其次,游戏过程需要探究性。与一般游戏只以趣味性为主不同,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游戏活动更要具有学习性、创造性,可以通过游戏任务的设置、游戏过程问题引导等方法,驱动学生对劳动内容进行探索研究。

最后,评价方式多样性。不同的游戏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养育类游戏、体验类游戏可以采用“任务清单式”进行评价,班级的“养育日记”就是采用此类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养成劳动习惯。闯关类游戏可以使用“目标达成式”评价方式,如“劳动地图”中使用的通关卡,依据学生闯关活动中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过程与结果并重,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要决定内容。

习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以游戏形态实现了劳动技能和生活智慧的学习与提升;在游戏氛围里感受劳动的愉快,懂得劳动的意义;在游戏过程中收获劳动成果,实现劳动价值。相信在未来的劳动实践中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对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成长!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游戏
游戏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