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鸟睡在我身旁

2021-03-08可可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荆棘皮皮生命

可可

翻开黎戈这本《小鸟睡在我身旁》,细细读起来的时候,我是有点意外的。这是一本记录黎戈与她女儿皮皮生活点滴的文集,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平实地记录着皮皮出生后的所思所想。我感到意外的地方在于,市面上流行的亲子书籍,一类是以培养出名校子女为傲的成功学经验传授,另一类是将生活裹上了一层透明的糖衣,露出的是最美好的那一面,仿佛电视广告一样加了滤镜,拍摄温馨甜蜜,不会腐烂,但缺乏真实。黎戈的文字却给人一种踏实感,她记录着自己迎接皮皮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时的心情变化,不光有欣喜,也有不安与焦虑,而关于“母亲”这一身份的转变,黎戈有着自己的理解。

母亲只是我的一重身份,我并不需要靠对孩子的权威感来定位自我。我有我的世界,她有她的。所以我从不拿孩子的照片当头像,也不自称“某妈”之类的,这也是为孩子减负,没有人愿意活成另外一个人的寄托。所以,越是爱孩子,越要加强自我建设,加固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自己从孩子身上拉开,以免无意中压垮对方,倾轧别人的生命——这种自我和他人的边界,是中国式家庭普遍匮乏的。

在书中,我们看到她的女儿皮皮像是一株自由的花,在阳光下摇曳自己的身姿。皮皮喜欢大自然,喜欢绘画,喜欢读书,对所看到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又怀抱温柔。书中所配的皮皮的画,充满着她对这个世界的想象与好奇,她对于喜欢的书有着自己的理解,有时像个大人一样沉稳,有时又露着孩子的天真,就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模样。

黎戈不以考试成绩排名或是拥有的才艺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她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作为母亲她所做的是给孩子支撑,不是让孩子被囚禁在温室之中,而是让她在自然中去感受自然里的风雨,面朝着阳光,也沐浴着露水,感受自由的微风以及四周的虫鸣鸟叫,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书中黎戈写自己喜欢树的一段文字,可以很好地诠释她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常去山里看树,我喜欢树,是因为它们没有抵达某处的焦虑,它所在之处即是归宿,只要努力枝繁叶茂,让与生俱来的模式发挥到最大值即可。树遵照生命的意志成长,不讨好也不驳斥。它既不是谁的教学作品,也不会活成某个反抗形态。它不是一组关系的结果,它只专注做自己,树自有其完整性,根系在尘世之泥,又伸展向高远之处,不欢呼太阳,也不咒骂暴雨。有些人过度追求纯粹,无论是人、事还是生活,总想“去芜存菁”,殊不知,“芜”恰恰是“菁”的容器,一旦去掉“芜”,“菁”也无法保存,必须在全部的广度上去经历生活,才能品尝它最甘美的部分。能承应一个人最坏的部分,才能享受他最好的那块。

人生总有低谷,有逆境,有疲于奔命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学会了恨,有人变得世故,有人吸取了教训,还有人得到了自由。我总觉得,黎戈像个采珠人,专门打捞美。在这本书里,黎戈坦陈当家庭的变故、父亲的病逝、女儿的出生等一系列生活重擔压上来时自己的不安与压力,原本年轻时以为躲进婚姻的保护中就可以有人遮风挡雨的文艺女青年,也开始面对身份的转变而变得坚韧,她成为一个战士,为自己的家人守护最重要的那一方天地。

这本书里没有鸡毛蒜皮的育儿小节,没有传道授业式的经验分享,这些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美:小女孩成长的过程很美,母女间的交互也很美。她所记录的不是为了得到某个结果而付出的行动,她仅仅是在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但体会到了孩子的成长,也体会了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些过程才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甜,如果我们穿越荆棘只记住了荆棘,那很可惜,因为荆棘丛里还有花,还有果。

我很喜欢黎戈在书中所写的这段:

育儿,不是为了培养丛林法则下食物链上端的优胜者,而是,在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建立温暖的情感联结,给孩子储备足够的爱能,让她在遭遇冰冷的人世冰雹时,可以有充分的燃料,去支持她的内心。终其一生,她都积极致力于自我建设,心智欣然,不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判断体系里,有着丰沛的幸福感。这才是一个母亲的成功。

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中,从不乏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有时我不禁在想,作为孩子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而家长所能给予的又是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是扫平一路荆棘的顺遂?或是物质上的无条件满足?我想每个成为父母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黎戈给了我另一个答案,那就是让孩子独立健康地成长,让他可以有勇气做自己,给他温暖的支撑。她温柔无言,却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这份朴实的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荆棘皮皮生命
我也得了A
荆棘遍野,幸而你我正当少年
荆棘遍野,幸而你我正当少年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最后一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