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今犹忆李将军

2021-03-08王中翼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卫青大将军李广

王中翼

【作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原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

司马迁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②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③

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④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⑤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⑥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⑦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⑧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⑨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⑩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1 1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1 2专以射为戏,竟死。1 3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1 4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1 5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1 6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1 7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1 8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1 9广军功自如,无赏。2 0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2 1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2 2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2 3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2 4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2 5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2 6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2 7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2 8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2 9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3 0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3 1遂引刀自刭。3 2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 3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3 4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 5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3 6

注释

1受射:学习射法。受,接受,继承。

2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良家子:汉代兵源有二,一为家世清白的平常人家的子弟,即“良家子”;一为谪徙罪人。用:因为。首虏:敌人的首级。中郎:皇帝的侍卫。

3冲陷:冲锋陷阵。折关:抵御,拦阻。指抵挡敌人。格:打斗。

4未央卫尉:未央宫的卫队长。未央宫、长乐宫当时分别为皇帝和太后居所。将军屯:率军屯守(边地)。

5广行无部伍行陈:李广行军,士卒不按编制,不整齐列队。行陈,同“行阵”,行列,阵势。击刁斗:打更巡逻。刁斗,铜制的军用锅,白天用来做饭,夜里用来敲击巡更。莫府:即幕府,将帅设在大帐幕中的办公机构。莫,通“幕”。省约:简化。籍:考勤或记载功过之类的簿册。远斥侯:远远地布置侦察哨兵。遇害:遭逢祸患。

6正:严格要求。部曲行伍:古代军队的各级编制,这里泛指部队。营陈:即“营阵”,营地和军队的阵势。治:办理,处理。军簿:军中各种文书簿册,即上文的“文书籍”。至明:直到天明。也可解为非常严明,毫不含糊。

7卒:通“猝”,突然。佚乐:安逸快乐。佚,通“逸”。

8右北平:即右北平郡,在今内蒙古、辽宁及河北一带。

9镞(zú):箭头。

1 0为二千石:做年俸二千石这一级的官。汉代的郡守、郎中令等都属于这个等级。

1 1猿臂:形容李广的两臂像猿那样长而且灵活。

1 2讷(nè)口:说话迟钝。射阔狭以饮:以比赛射箭的准确与否罚酒。阔狭,指与箭靶的距离大小。

1 3竟死:一直到死。竟,终。

1 4元朔六年:公元前124年。大将军:指卫青。定襄:汉郡名,在今内蒙古境内。

1 5中首虏率:符合按斩敌首级多少而加官晋级的标准。率,标准。功:军功。

1 6为圜陈外向:组成圆形阵势,向外四面迎敌。圜,通“圆”。

1 7大黄:一种黄色的可以连发的大弓。裨将:副将。益解:渐渐散去。

1 8罢:通“疲”,疲乏。

1 9后期:在规定的期限之后到达。当死:判处死罪。

2 0军功自如:军功和败罪相当,相抵消。

2 1骠骑将军:指霍去病。数:屡次。

2 2少回远:稍微迂回绕远。大军行:指卫青所率主力军的行动路线。不屯行:不能屯守留行,即长驱直入。这三句意思是说,东路本来就绕远,中路主力大军因一路缺乏水草,势必昼夜兼程,这样东路势必迟到落后。因此求战心切的李广不愿走东路。

2 3结发:束发。代指青少年时期。古代男子十五岁束发为髻,到二十岁成年行冠礼。当:直接面对,指当面对战。先死单于:先与单于决一死战。

2 4阴受上诫:暗中受到皇上的告诫。数奇(jī):运数、命运不好。

2 5封书:写好公文加上封条。之:到。急诣部:迅速到(右将军)部队去。

2 6右将军食其(yìjī):指右将军赵食其。

2 7亡导:没有向导。亡,通“无”。或失道:有时迷路。

2 8南绝幕:往南穿过大漠。幕,通“漠”,沙漠。

2 9糒(bèi):干饭。醪(láo):浊酒。遗(wèi):给,赐予。失道状:迷路的情形。曲折:事情的详细经过。

3 0对簿:按簿册上的记载对质,即受审。

3 1刀笔之吏:指文职官员。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3 2自刭(jǐng):自刎。

3 3传:汉朝人称《诗》《书》《礼》《易》《春秋》为“经”(即“五经”),解说经书的著作及先秦诸子的著作为“传”。这里指《论语》。

3 4悛悛(xún):老实厚道的样子。鄙人:居住在郊野的平民,乡下人。

3 5蹊(xī):小路。

3 6谕:通“喻”,比喻,说明。

参考译文

李广将军,是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术和射箭,斩杀敌人首级众多,所以被任命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景帝去世后,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首领,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首领。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率军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不按编制,不讲军阵,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屯守,驻扎下来,个个感到自在便利,晚上也不打更巡逻以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遇到过危险。程不识则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晚上要打更巡逻,文官处理军中各种文书簿册都很严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简单随便,可是敌人如果突然袭击他,他就无法避免了。但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当时汉朝的边郡中,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乐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授命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箭,射中了石头,箭头都陷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张弓再射,可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了。

李广为人清白廉洁,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与士兵是一样的。李广终其一生,只做了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从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又长又灵活),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跟他学习的子孙或外人,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说话迟钝,说话不多,平常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出军阵,然后以比赛射箭的准确与否来罚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水斷粮的时候,见到水源,士兵如果没有全部喝到水,李广就不靠近水;士兵如果没有全都吃上饭,李广就一口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元朔六年(前123),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发,打击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奖赏标准,以战功而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其后两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两人各走一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纵马奔驰,从匈奴骑兵阵营中直穿过去,从其左右两翼冲出回营,向李广报告说 :“匈奴人很容易对付呀!”士兵们这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兵阵,四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军死亡过半,箭也快要用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射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正逢傍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精神振奋地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无法追击。当时李广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张骞行军迟缓,在规定的期限之后才到达,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当,互相抵消,没有封赏。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许可;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前119)。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抓到俘虏,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主路大军所行缺草少水,这种情势势必不能驻扎停留(势必快速行军)。李广就自我请求说 :“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当面对战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也暗中受到皇上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担任直接攻击单于的任务,担心他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而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跟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直接进攻單于,所以特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知道内情,于是向大将军卫青坚决要求辞去从东路出击的任务(而担任前锋)。卫青不理会,命令长史写文书封好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军部报到,照文书上写的办。”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身走了,非常气愤不平地前往右将军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抓到单于回来了。卫青向南越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拜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出兵不利的详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紧急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回答质问。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了路,我现在亲自上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亲兵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并且偏又迷路了,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面对那些执刀握笔的文官们(的审问侮辱)了。”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不认识,也不论老少,全都为李广流下眼泪。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的李广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口不善言辞,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无论认不认识他,都为他竭尽哀痛之情。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被将士们深深信赖呀!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解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圣手”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飞将军李广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古代名将之一,两千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推崇和敬佩。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与司马迁为他精心立传,在《李将军列传》中成功刻画他的不朽形象密不可分。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力作,李广是司马迁苦心刻画的悲剧英雄形象。李广一生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守边数十年,经历了征伐匈奴的全过程,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对他闻风丧胆,然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征战一生,不但未得封侯之赏,还长期受压抑,遭遇不公,最终悲愤自杀。

李广是司马迁钟爱的正面形象,称他为“李将军”也是用心之举。但司马迁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完美无瑕的“扁平人物”,而是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史笔精神,一方面重点从善于骑射、英勇善战、治军简易、廉洁自律、仁爱士卒等方面记叙了李广的动人事迹,同时也毫不隐晦地写出了他心胸狭窄的缺点,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丰富性、复杂性。作者笔底含情,对李广的军事才干、品格为人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他的不幸遭遇表现出强烈的义愤,对他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抒发了无限的感慨和深切的同情。

作品原文较长,限于篇幅以及出于主题解读的需要,这里对原文做了大幅的删减,仅侧重从他深受人们爱戴的角度做些分析和引申。

作者说李广“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可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他的上司大将军卫青对他排挤打压,朝廷对他刻薄寡恩,可是不但他的部下将士为他伤心痛哭,而且天下百姓都闻之落泪,人情冷暖,天壤之别。那么李广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爱戴?他何以有如此感人至深的影响力呢?

固然,他身怀绝技,骁勇善战,威震四方,一代名将就此凋谢,令人叹惋;他戍边杀敌,一生戎马,舍生忘死,劳苦功高,却处境坎坷,蒙受委屈,结局凄惨,令人愤慨,令人同情。但这还不是他深孚众望的主要原因。司马迁洞察世道人心,他更多的是从李广个性为人、人格魅力的层面,表现他的高尚品质,揭示他受人敬重、爱戴的深层原因。作者在结尾的论赞中引用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名言以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谚语,正形象而深刻地指明了这一点。作者进一步把李广的这种高贵品格概括为“忠实心”,认为正是这种“忠实心”让他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信赖和崇仰,让他活在了人民心中。司马迁的总结富有温度,充满温情,令人温暖。

那么,李广的“忠实心”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忠心爱国,尽忠职守。李广个性单纯,平生只以射箭杀敌为乐,苦练杀敌本领,精益求精。“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他从“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开始,一生以抗击匈奴、保家卫国为己任,“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出生入死,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没有被王朝封侯赏赐,终其一生,“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只是个太守的官阶,但冲锋陷阵,从未懈怠。特别是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当时李广已年过六旬,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数自请行”,主动请缨,奋勇争先。这次出征,因为获悉了单于的位置,有了当面对战单于的难得的战机,他更是壮怀激烈,求战心切。不料卫青假公济私,自己率精兵主路追击单于,又安排因罪过丢失爵位而于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公孙敖与自己一起,意图抢得擒获单于的旷世奇功,因而故意让李广“并于右将军军”,走迂回绕远的东路。李广一腔热血,当仁不让,请求“居前,先死单于”,甘愿血洒疆场,尽显军人本色。卫青强命他执行不公正的命令,他虽义愤填膺,但还是以国事为重,“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忠于职守,辗转疆场。

其二,正直刚强,勇于抗争。李广胸无城府,“讷口少言”,不善言辞,但自信倔强,正道直行,与一般巧言令色之徒判然有别,以致汉武帝和卫青都不喜欢他。他屡战无功,屡遭挫折,也总是得不到重用,但他挫而弥坚,不甘屈服于命运,总是斗志昂扬,牢牢抓住一切可以建功立业的时机来奋斗,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元狩四年的大举出师,对他而言是不可多得的良机,可“天子以为老,弗许”,他“数自请行”终于获准参战。由于武帝的偏见,不让他与单于正面接战,又由于卫青偏私,把立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和公孙敖。面对不公和排挤,他敢怒敢言,倔强抗争,他先是“固自辞于大将军”,未果后,“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后来由于迷路而延误了期限,遭到了卫青的追责讯问。李广蒙受委屈,先是以沉默表示不满,后在卫青的“急责”之下,不甘忍受屈辱,拔刀自刎表示抗议。他这种刚正不阿、倔强耿直、宁折不弯的个性,显示出赳赳武夫堂堂正正、大义凛然的风采,是他“忠实心”的重要体现。

其三,廉洁自律,大公无私。李广为人实诚,为官清廉,从不求田问舍,贪财好货。做了四十多年太守级别的官员(年俸二千石,“二千石”也因此成为太守的称谓),却“家无余财”,也“终不言家产事”,从不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他视军队为大家,完全把自己融入抗击匈奴的事业,一心一意练武习射,领兵征战,“专以射为戏,竟死”。对于意外的赏赐,他更是随得随分,“得赏赐辄分其麾下”,与部下共同分享,从不据为己有。至于什么克扣军饷之类的事,更不会存在了。他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特权意识,不贪图享受,而是与部下同甘共苦,“饮食与士共之”。定襄之战,“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而李广只有区区四千人马,身陷重围,以致“士皆恐”。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李广派出打头阵的是他的儿子李敢。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正人先正己”,这些话都深刻揭示了廉洁奉公、敦厚端直的巨大感召力。正是这份“忠实心”让李广赢得了广大官兵由衷的信赖和敬重,在当时以至后世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其四,身先士卒,爱兵如子。这一点可说是上述“廉洁自律”的外在体现,两者互为表里,在李广身上得到完美统一。廉洁自律让他受敬重,有威望;爱兵如子则让他受亲近,得拥戴,因为这最能温暖人心。塞北戍边,沙场征战,艰苦卓绝,士兵承受着物质、精神多方面的痛苦和压力,来自长官的关怀体恤对他们而言弥足宝贵,分外感动人心,从而获得他们的拼死效力。李广一身傲骨,却无傲气,为人平易近人,“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能够跟官兵打成一片,官兵同乐。他治军的风格也十分简易,与程不识的繁文缛节大相径庭,虽然后人分析说这是进攻型和防守型的区别,但从关爱士卒的角度看,程不识“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显然让人苦不堪言,而李广的效果就好多了,“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他平时待部下宽厚松缓,仁爱有加,在条件艰苦、缺水断粮的情况下,更是体现了他爱兵如子的优秀品质。司马迁动情地概括了两个细节:“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四个“不”字句,写出了李广慈父般的形象。有将如此,士卒焉得不“爱乐为用”?战场上,他总是“力战”,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愈战愈勇。比如定襄之战中,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的生死关头,“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一旦有了战功,他从不居功,而归功于部下,把赏赐通通分给广大官兵,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遭遇战败,他主动承担罪责,不愿让人牵连受罚。最为典型的就是他自刎之前的那次了。“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本来卫青是要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的,可他挺身而出,一人把所有的罪责承担下来:“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如此主将,能有几人?如此将军,怎不令人热泪盈眶?

这就是李广,这就是李广的“忠实心”。他忠厚朴实,忠诚正派,真诚廉明;他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他的事业,忠于他的军队,也忠于他的初心。他有着过人的才略,是威风凛凛的飞将军;他更有着高贵的人品,是义薄云天的仁者。他也有缺点,但瑕不掩瑜,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感动了当世也感染着后世的人。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深情写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撇开其他方面,单就如何处理将帅与部下的关系而言,李广也确实树立了一个楷模。

古代杰出兵家非常重视官兵关系,要求“以父母之心,行将帅之事”,纷纷把关心爱护士卒作为治军的重要原则。《孙子兵法》就有“视卒如爱子”“视卒如婴儿”的名言,诸葛亮更是具体要求将帅,士卒“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

他们认识到,沙场征战苦,将帅的关心爱抚,哪怕是一个细节,都能极大地温暖、鼓舞部下,从而点燃他们的感情之火,有效地感召、激励部下,为之流血流汗,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

能这样体恤关爱士卒、与下属甘苦与共的将领,历史上也不乏其人。如春秋末期的齐国名将司马穰苴,《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他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跟体力最差、口粮标准最低的士兵一个标准。)他这样做,连“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与之对抗的晋国、燕国军队听闻以后,军心瓦解,纷纷撤退,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

又如名将吴起,曾亲自为士兵吮吸毒疮脓血,司马迁记载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将帅正己化人、爱抚士卒,确实能凝聚人心,加强内部团结,极大地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但是,纵观历史,这样的事例毕竟是少数,更普遍的还是官长作威作福、骄奢淫逸、虐待部下,以及为了个人加官晋爵而不顾士兵死活的种种丑恶不公现象。正如高适《燕歌行》所揭露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对卫青等的结党營私也有所揭露。因此,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就更可见李广的高风亮节,就不难理解后世人们“至今犹忆李将军”了。

猜你喜欢

卫青大将军李广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大将军搬砖
斗蟹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李广的故事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卫青:一个骑奴凭什么能统帅全部汉军
水中的精灵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