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视角下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探究

2021-03-08潘铁丽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中华辅导员传统

潘铁丽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文章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及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育人实效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意识形态、活动形式、实践途径和学生管理四方面,提出了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的创新路径。文章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并将这种文化认同感转化为实践效能。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的意义

树立正确价值观,健全学生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道德情操和价值理念等,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它有利于大学生塑造优秀品格。品格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重视品格的塑造。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广大学生砥砺自我,不断奋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更彰显了君子应有的品格,启迪大学生加强自身品格修养,注重言行举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反映了正确处理人与外界的关系,以和谐共处。总之,高校对大学生的培育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要挖掘其资源,发挥其对于大学生品格塑造的价值。

此外,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引导辅导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育人实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中,也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增强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辅导员的育人水平。

首先,开展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应该先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论语·子路》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知,辅导员只有自身正,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其次,辅导员可以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展开学生工作。例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等,都可以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路径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宣传

坚定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辅导员应该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善美观念,如“仁爱为本、大同思想、讲信修睦、民为邦本”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辅导员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介,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实效性;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进行舆情分析,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加以引导;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喜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感兴趣的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式学习,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辅导员可以借助官方APP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式学习,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官方网络媒介,以展开时政宣传;可以通过“每日打卡”“积分排名”等方式,督促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还可以推动班级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如微信公众号平台、班级网站等,创建文化宣传栏目,如德育天地、传统文化每日推送、文以载道园地、道德榜样宣传模块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又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全面的学习。

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形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课堂理论讲授手段,及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融入到高校中,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

首先,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例如,文史哲学科专业的课程中,必然会涉及儒家文化,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孟子的“性善论”中的人性本善思想,以及古代的诗词歌赋等,均为教育资源。再如,在农学课程中,《易经·系辞下》的“三才”理论,天、地、人的变化,可以借此教育学生们要“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淮南子·缪称训》中“于害之中争取小焉,于利之中争取大焉”则阐述了农业经营中趋利避害的思想。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自身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开展以“礼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懂礼、知礼、守礼是中国人日常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可以开展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大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的内涵,又有助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端正行为、举止文明。第二,借助重要传统文化节日的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可以借助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等重要的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渊源、习俗,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第三,借助学校重大活动安排对学生进行教育。高校会定期举办重要活动,如新生入学时的迎新晚会活动、毕业生的欢送活动、校庆活动、举办的辩论会活动等,利用这些活动,可以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迎新生会议上,可以以“文化伴我成长,不负青春韶华”为主题开展文化传承教育;在毕业生的欢送活动中,可以用“加强文化建设,肩负时代责任,承担历史使命”的主题开展文化建设教育;在校庆活动上,可以以“爱我校史,文化回首”为主题开展以校史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第四,可以邀请文化名人进校园,为青年大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感受文化大家的风采。

最后,辅导员可以借助社团活动,开展渗透式教育。学生社团是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也是开展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可以借助社团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辅导员可以担任社团活动指导老师,根据学校的指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例如,可以开展经典著作《笠翁对韵》《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增广贤文》《唐诗综论》《谈艺录》《休闲宋词鉴赏辞典》《齐如山国剧论丛》等书目的读书分享会活动,帮助学生丰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通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大赛”“演讲大赛”,如“礼敬中华,传我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健康中国”“文化在身边、传承入心间”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拓展实践途径,增强切身体验

文化源于实践,并以其自身力量影响着实践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孕育,又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育,要立足于实践,深入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转化为实践行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因此,辅导员要重视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育的途径,促进其价值的有效发挥。

首先,可以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们去传统文化圣地进行社会实践考察。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解秦始皇时期的历史文化;带领学生参观骊山、华清宫、大唐芙蓉园、大雁塔等,了解唐朝文化;带领学生参观黄帝陵,了解黄帝传说;带领学生参观壶口瀑布,了解黄河文化等。再以河南为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了解宋朝文化;带领学生参观殷墟,了解商朝文化;带领学生参观洛阳龙门石窟,了解石窟文化等,以丰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志愿者精神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可以组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去社区当志愿者,或去贫困山区支教,弘扬传统志愿者“奉献社会,无私忘我”的情怀。

3.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福利院,帮助那里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针对课程相关的课题、社会问题或者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组成调研小组,积极引导大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关注民生发展。

加强学生管理,开辟文化渗透途径

管理学生是高校辅导员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为文化渗透式教育开辟新渠道。

第一,可以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人物案例去鼓励学生加强自我行为管理。例如,通过“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借助古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来勉励学生,激励学生奋进。可以在开展班会、举办班级活动时,利用名人名言,如“不为利动,不为威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等来教育学生,使其在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身能力。朱熹的“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处理知行关系。

第二,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职业教育思想,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职业观。

1.培养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探索的价值观。《大学》指出了人生而在世的“修齐治平”思想,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孔子也指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能够教育大学生重视加强自我修养,注重自我探索,促进自我完善。

2.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孔子的“君子不器”,荀子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孟子的“天将降大任”,都能够教育大学生在发展中坚持勤奋、自强、努力。

3.培养大学生的爱国职业观。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辛弃疾的“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诸葛亮的“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等,都能够教育大学生要时刻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尽个人微薄之力以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营造以文育人的文化环境,通过校园板报宣传、校园电影播放、校园自媒体推送等形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宣传。

1.利用好宿舍板报,在宿舍一楼大厅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

2.利用好校园自媒体。通过微电影、微话剧、微直播等方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3.利用好校园电影,定期为学生播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电影,如《开场前的猴戏》讲述了民间猴戏艺人的生存现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提供了素材;《居山》以终南山为背景,集国学、自然、教育于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孔子》则有助于学生了解孔子传播儒家学说的毕生努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教育价值显著,为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主体,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辅导员要积极寻找其与教育的接入点,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贯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健康发展,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中华辅导员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