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少年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2021-03-08陈桂花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模范人物培育青少年

陈桂花 榆林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培育新时代青少年奋斗精神是继承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伪奋斗”“丧文化”“佛系”“躺平”等非主流文化现象,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困境,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社会应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让青少年感受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要重视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与带动引领作用。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对一个民族的品格气质、精神底蕴的塑造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全面人才,打造良好精神面貌的一面旗帜。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的成长期,好比一棵树从小苗成长为参天之松,唯有通过磨砺才能够真正成熟,成为有担当、能担当的人才。苏轼在《晁错论》中亦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可见,青少年的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

新时代青少年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更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是成就“青春之中国”的脊梁。因此,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青少年群体更要以昂扬的奋斗精神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

(一)实现青少年个人梦与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青少年的,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奋斗精神,是圆梦之必然前提。广大青少年应该肩负“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青年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一直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强国梦、复兴梦。青年梦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梦的主要推动力和铺路石,“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袁枚的《苔》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老黄牛般吃苦耐劳的精神,用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的奉献,用创新的火花点燃前进的火炬,用朴实而坚韧的工作作风成为中国基建发展道路上一颗又一颗螺丝钉。新时代,青年担当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他们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因此,个人梦与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必须在奋斗精神的指引下沿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圆梦。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青少年的奋斗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我们国家蓝图的真正的“工程师”,因此,爱国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要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用爱国主义的“代码”筑牢青少年的底层操作系统。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青少年要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青少年奋斗精神的现状

新时代,大部分青少年能以积极上进的奋斗状态投入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富强的浪潮中,但也有部分青少年表现出悲观、颓废和庸碌无为的消极悲人生观,例如:以“佛系”文化为代表的“丧文化”开始滋长和蔓延,艰苦奋斗“过时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伪奋斗”“佛系”和“躺平”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在生活上表现为好逸恶劳、意志薄弱、奢侈浪费、相互攀比;在学业上懒散懈怠、欠缺恒心、不求上进;思想上理大而空,沉迷网络导致精神空虚甚至陷入精神荒漠,抱着“浮生如梦”“及时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态度。奋斗精神是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在青少年时期树立好正确的奋斗观将对其整个人生大有裨益。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样、鱼龙混杂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职业、情感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好这把总钥匙,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新时代青少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对策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培养青少年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发力。

(一)加强对青少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和人格培养的主阵地。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突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问题。“业精于勤,荒于嬉”,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和指引下,一个个里程碑式的航天成就,一次次潜入深蓝的海洋实验,最终成就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新突破,逐步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二)增强青少年艰苦奋斗的本领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锻炼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教书育人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学校与社会应为青少年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首先,学校应充分利用和挖掘地方奋斗历史资源,利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党史教育,重塑青少年奋斗自信,让青少年深切体会家乡厚重的红色历史,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好红色基因。其次,在寒暑假里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参加“三下乡”教育扶贫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青少年走出校园,既增进了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锻炼了劳动和社会实践技能,又在实践中培养出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精神,并将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从而为其以后应对各种人生挑战、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挥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与带动引领作用

重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民族呼唤英雄,时代需要先锋。在培育青少年成长方面,学校应该起到舵手的作用,带领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于时代的奋斗历程中,奏响奋斗的号角。学校应寻找和挖掘古今中外以及学生身边的艰苦奋斗的模范人物和事迹,也可以邀请当地艰苦奋斗模范人物在学校做专题报告,让艰苦奋斗不只是停留在嘴边的口号,更是身边有血有肉的人。这样才能发挥奋斗模范的榜样作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培养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总之,青少年奋斗精神的培育是青年其强化自我价值、实现民族复兴、赓续中国精神的需要。新时代,青少年的奋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缺失倾向。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帮助青少年培养奋斗精神,做有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用奋斗精神铸就青春底色。

猜你喜欢

模范人物培育青少年
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在培育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推动功能路径探析
青少年发明家
关于模范人物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几点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