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分析

2021-03-08姜淑芬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政治传统

姜淑芬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了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的,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曲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问题也不能忽视。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受到了冲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能丰富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灵魂,极具民族特色,如果传统文化丢失,那么我们整个民族就如一副空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才能有文化自信,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纵观整个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大,面对复杂的西方文化冲击,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何种姿态应对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1]。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正是我们古人对国家的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比拟的魅力和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历史上仁人志士精神,从中深刻感悟,不断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久经磨难,从落后挨打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贫穷落后到全面脱贫完成,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实现了全面小康,这些都离不开我们中华民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民族信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接触到的信息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保持一种理性的原则和心态,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引领社会思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明辨是非。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和国家也在积极地宣传鼓励我们要坚定地传承下去,发挥着主导作用。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力度不够

目前,部分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仍然是限于思政课本,内容也相对简单,关于深层次的内容很少涉及,思政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也缺少专业性,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了解,缺少对内涵的领悟,在教学工作中对这部分内容也是照本宣科,讲授的内容单一,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大多数还很难从事务性管理转变为教学引导型,加之本身专业或能力条件的限制,自身也缺少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很难达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足

现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个性尤为明显,加上网络迅速发展,他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对一些新生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对传统文化缺少关注,更不用说深入了解其内涵和价值。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学生受高考教育制度的影响,从小就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理论的学习上,为了升学而努力,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就相对薄弱。进入大学后,虽然学习上有所涉及传统文化,但也没有深入学习其中的内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强化,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他们很远,即使他们有时想要了解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而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所以往往不了了之。

(三)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资源条件受限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除了依托思政课本当中的内容外,还会有讲座或读书会等形式,但是这些形式都缺乏长期性与连贯性,学生也是短暂性地了解一部分传统文化知识,而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一)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阵地

首先,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多增加一些“仁义礼智信,忠孝礼义廉耻”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责任担当,帮助他们正确区分大我和小我,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在讲授中国精神时,可以引用历史上仁人志士英勇救国的大无畏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或开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文化,是一所学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首先,学校可以采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传统文化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其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可以增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增设古代名人的雕塑和故事,展现出学无止境的精神,在文化宣传栏中设置一些古代名人栏目,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还可以在教学楼中开辟一些阅读文化土地墙,放置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报刊[2-3]。

(三)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和教材上,还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和途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是受益最大的群体,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些学校条件受限,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者利用网络公开课让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走进传统文化,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高校要做到立德树人,更要宣传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该思考用各种办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政治传统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