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敬业价值观和敬业精神培育的意义

2021-03-08王伟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

文化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价值观念价值观

王伟 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

敬业价值观与精神,作为当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价值准则,既是助力学生顺利从业的基础,也在践行精益求精、专一忠诚、艰苦奋斗、勇于担责等道德品质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五年制的教学时间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还需要通过对其敬业精神与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使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发展进程相协调,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实际价值。

职业道德作为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敬业精神既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也在融入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同时,为人们指明新的努力方向。自古以来人们就强调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要求,尤其是在工匠精神理念的引导下,更需要学生将敬业价值观与精神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结合实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敬业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践行工匠精神,并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重视敬业价值观与精神的主要依据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入学门槛不高,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分数也并不强求,不仅招收生源范围广,而且重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吸引了很多学生与家长的目光。教师进行教育工作时,往往面临学生主动性差、知识储备低、缺少学习热情以及行为意识急需规范等情况,给敬业精神与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如果教师没有重视当前教育现状,对学生行为意识进行放任的话,不仅会使培育出的学生缺少敬业精神,也在无法承担社会责任与职业理想缺失的过程中,影响其未来的从业与顺利就业。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依据,通过对其中敬业价值观精髓的挖掘,根据高职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规律与发展要求,更好地使敬业精神的重要意义落实到学生内心深处,才能培育出努力奋斗、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优秀职业人才,并具备与行业发展要求相协调的专业素质与价值观念的同时,使学生可以在从业的过程中发光发热[1]。

高职院校重视敬业价值观与精神的价值意义

(一)培育勤奋刻苦品质

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勤俭节约、合法经营以及注重信誉,是当前新的教育工作理论的主要内涵。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勤奋的精神品质不仅成为了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为高职院校教师培育学生敬业精神与价值观念指明了新的教育方向。勤奋刻苦作为重要的精神品质,能够使个体在参与就业工作时,通过职权行为的使用以及自身行为的规范,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所反映出的外在表现。勤奋刻苦作为长期实践的成果,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却是很多学生都缺乏的品质。

不少高职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仅备受家庭成员的宠爱,而且较小的年纪也在学校与家庭双重保护下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能力。这就会使很多学生缺少努力奋斗、勤奋刻苦品质,在参与学习活动时,不爱学习、迟到早退甚至遇到难事就放弃,成为了学生的常态与固定标签。通过敬业精神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对学生行为意识进行规范,使其树立正确敬业价值观的同时,自觉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并明确未来发展目标,能够积极对行业需求、人才标准进行了解,在教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提升勤奋刻苦的品质,也在树立正确就业观与敬业精神的同时,为未来顺利就业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打造基础[2]。

(二)培育精益求精要求

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以及一丝不苟,是衡量个体在参与工作时是否敬业的主要条件。精益意识的养成,既是对敬业精神价值内涵的体现,也在保证工作效益与实效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推进社会整体繁荣。不少高职院校随着工匠精神要求的提出,将敬业价值观与技能培育当作重要人才教育的目标,希望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精湛专业技能以及精益求精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敬业价值观与精神的具体路径

(一)营造工业文化校园氛围

工业文化以责任意识、健康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为重点,需要从业者在敬业精神的引导下。更好地实现其核心观念。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工业文化校园氛围的打造,更好地推进敬业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师需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挖掘,对本校优秀教师、杰出校友以及办学历史等方面入手加强行业文化宣传,使显性与隐性文化教育氛围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并以优秀榜样为发展动力,做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及精益求精,为完善敬业精神价值内涵打好基础。同时,在专业建设工作中,也需要重视工业文化内涵的渗透,增加敬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考核革新,帮助学生深切感受到养成敬业精神,并规范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二)推进校企合作模式落实

经济性、跨界性以及务实性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使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希望与高职院校进行联合,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的参加,既能够更好地增强共同利益,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培育出符合社会岗位实际要求的优秀人才。为了使敬业精神与价值观念教育工作更顺利地进行,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学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企业也需要专门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这样才能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师通过与企业的认真商讨,更好地对当前行业发展方向与人才需求标准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敬业精神进行培育,使其在勤奋刻苦、认真严谨、敢于担当的品质下,快速树立正确的敬业价值理念。同时,企业也应该定期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在保证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无缝对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真参与每个工作流程,并在加深实践能力与岗位认知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职业责任感,并在努力工作中意识到敬业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增强职业认同感与树立敬业价值观念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敬业教育的实效性[3]。

(三)重视工学结合的实践意义

岗位工作与课堂教学统一的工学结合模式,作为工匠精神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敬业精神,也在为其创造更好实践平台的同时,有效对自身价值理念与行为意识进行规范。

一方面,教师需要重视课程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重点,将敬业精神与价值观内容融入课程改革活动中,使开展的授课内容既可以凸显职业道德内涵,也通过项目化教学内容的延展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技术技能,并潜移默化地增强职业认同感,从而既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又能在快速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使敬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敬业教育也需要融入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与企业进行对接时,认真学习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工作要求,在实习期间避免出现自由散漫、好逸恶劳以及拈轻怕重的情况,并根据奖惩制度的要求进行奖励或惩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工作责任,也能在实践中锻炼敬业精神,使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挥出真正价值的同时,使学生在规范自身敬业价值观念、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同时,为今后顺利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越来越多的岗位对人才要求更高。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外,还需要做到拥有正确敬业价值观念,并在参与就业过程中能够体现较强的敬业精神。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落实自身教育目标,意识到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敬业精神的重要性,结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个性培育以及发展要求,明确承担社会责任,并在自我提升、认真钻研的同时成长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价值观念价值观
敬业精神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意识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