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集群助力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1-03-08张丽颖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集群文化产业山东省

张丽颖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路径,在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方面具有其他以单独产业形式发展的产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从山东省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路径探讨入手,分析当前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对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选择上,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得知,产业集聚和集群化是促进产业快速壮大的有效发展模式和未来的主流趋势。

山东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山东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潜力优势;近年来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以和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走上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展现出文化产业走集群式道路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基础。

(一)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但开发欠妥

山东省历史悠久,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多样,在历史人文资源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山东省地理优势显著,山地、丘陵、平原及海洋地貌都为其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天然的基础。

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也在共同进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产业的形式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以民俗为核心的旅游业受到了追捧,创意产业成为热门,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都有了新的提升。

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完全做到物尽其用,也没有形成文化的联动机制,仍旧是“各自为战”,文化企业间也缺少信息交流沟通,导致文化企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无序且较为混乱。

(二)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凸显,但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十三五”规划以来,山东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产值来看,2017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18.0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逐步缩小了与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差距,显示出山东省文化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文化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18年末,全省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9万个,从业人员133.0万人,资产总计1.5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9万亿元[数据来源: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体量较大,为产业集群的集聚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山东省文化产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9.9%,大型企业数量较少,这就导致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形成的文化产业集群将会面临一定的发展风险。并且,企业的行业和地区分布都较为分散,企业间缺少有效的联合和沟通,关联度不高,大多数文化企业还存在着发展手段单一、要素融合度不高、缺少品牌效益、企业发展的深度亟待深化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指明,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将会是解决当前山东省文化企业现实矛盾的有效路径和重要载体。

(三)文化产业集群规模初具成效,但园区发展较为粗放

根据文化企业的具体门类及产业要素禀赋的差异,山东省已经初步形成六种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分别为文化艺术、传媒影视、出版发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文化科技融合等六大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也在稳步上升,2018年山东省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分别为17个和159个,2019年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分别为17个和171个,产业集群的集聚趋势正在逐步凸显。

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虽然在呈上升态势,但园区发展较为粗放,发展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协调性仍然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标准。从整体来看,山东省文化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仍需加强,下一步的产业集群规划重点要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山东省文化产业集群路径探讨

文化产业集群的构建,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制定与颁布,也不仅仅是文化企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而是充分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各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协调发展。

(一)明确集群定位,构建特色平台

准确定位,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经济发展特色,我国的文化产业集群多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机制为主。因此,在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因地制宜做出准确的集群发展定位。企业也应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趋势,明确长处和短板,循序渐进,进行合理规划。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发挥比较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要有核心主题,产业类型范围不能过于宽泛,不能盲目跟风,忽视实际情况一概而论。例如,以济南的曲水亭街为代表的具有人文历史情怀的老街区、以北京798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废旧厂区等,要从其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入手,要在认清人文生态的基础上,针对历史与现状特征,进行合理性的保护和开发,在修旧如旧中活化历史,促进产城一体化。以新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则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产业集群,创造新文化、创新新科技,也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促进集群的发展。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文化企业所需要的要素禀赋、创新环境、文化基础等建立不同的文化产业集群平台,挖掘区域印记,放大地方元素,建立各具特色、和而不同的文化产业集群。

(二)保持政策稳定,提升造血能力

目前山东省的文化企业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企业自身力量较为弱小。因此,不论是从文化产业集群的集聚形成阶段还是发展延伸阶段,政府的引导作用都尤为重要。

首先,在针对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性制定上要有长远目标。当前多数地方政府都注意到了文化产业巨大的社会效应,但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却往往忽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性,这就可能导致当遇到时代的变化与政府行政人员换届的情况时,文化产业政策会出现时代性断层和发展中断的现象。因此,政策的制定要有可持续性,并在行政和法律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双层保障机制。

同时,为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中来,在产业集聚区的环境建设方面,政府也应在集聚的各个过程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各种不同的要素投入,增加环境建设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创造适合人才发展与生存的空间环境,以满足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增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长远性,提升文化产业集群的造血能力。

(三)注重科技研发,培植全新动能

从政府角度来说,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人才投入以及政策扶持催生科技型文化企业,建立完善的文化企业财税金融政策体系,针对不同类别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措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采取短期内可见成效的措施,渡过初期的艰难阶段;对大型文化企业以及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化企业,可采用持续性的发展措施,引导企业的长久发展。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对于依靠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核心发展的文化企业,要鼓励其在文化产品的制造、宣传中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易被现代人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传播手段的创新中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依靠高科技手段为发展核心的文化企业,在现有科研力量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与科技研发机构进行跨界合作,取长补短,既可以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也可以减少当前的成本支出。但还是应当以企业的延续性发展为目标,从增强科技创新研发的持续性和利益最大化出发,逐步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保护核心技术与版权。

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文化传播、科技创新、版权保护为核心,以专业化人才为动力,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集群将会是未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有利于优化空间产业结构,打造城市新的增长极,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集群文化产业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山东省即墨市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