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以新疆赛里木湖景区道路路肩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2021-03-08杨延林

花卉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湖路肩赛里木湖

杨延林

(上海市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7)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对环境的污染小并且发展的潜力巨大,对一些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来说是拉动经济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的生态旅游业本身起步较晚,所以相关的开发机制和关于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部分旅游从业者未能高瞻远瞩,只注重眼前意义,导致过度开发以及资源受到破坏的问题,这非常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如何做好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一直是行业内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将以新疆赛里木湖景区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关的探讨。

1 建设背景

赛里木湖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美誉。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等不同层面对风景区规划编制、保护利用、管理建设要求的变化,2008 年批复的《赛里木湖风景区总体规划(2008—2025)》已经很难继续指导风景区的保护、发展与管理。在新时期,赛里木湖国家风景名胜的生态旅游开发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2 基本概况

赛里木湖风景区位于博乐市的西南端,北与温泉县接壤,南与伊犁霍城县临近,东距博乐市直线距离70km,伊宁75km,乌鲁木齐520km。风景区总面积1301.4km2,其中核心风景区1152.1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88.5%,环湖道路120km。环湖道路肩两侧景观包括道路两侧的地形处理、植被恢复、景观提升工程。总长度19968m,总面积275504m2;环湖沿线市政工程景观改造工程;环湖沿线的区间车站站点工程;环湖沿线克勒涌珠已有景点改造工程及查干郭楞河两侧水系景观工程。

3 赛里木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赛里木湖景区的开发,环湖道路的修建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对赛里木湖自然生态保护区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景区的旅游开发项目种类少,一般情况下游客的娱乐活动就是爬山、观湖以及欣赏一些民俗类的表演,地方特色不鲜明。游客能够享受的服务就是马匹和毡房,吸引力比较弱。目前赛里木湖景区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基础设施不足,因为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签订的大多是短期合同,所以经营者并不愿意花费太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搭建一些成本低廉的临时性建筑。景区内目前用电都是依靠自备发电机组,生活用水也不方便,这些对赛里木湖的进一步开发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此外,景区内牧民的活动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还有不少牧民自行接待游客,所以草地上会出现大量在杂乱的蒙古包,这对景区的资源和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2 环境污染突出

赛里木湖景区内没有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因此污水大都就地排放,旅游区内垃圾桶的数量较少,不少游客就随意乱扔垃圾,因此,每当湖水上涨的时候总能看到各类垃圾浮在水面,这些污染物被带到水中,对湖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上旅游业的发展,水上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已成为新的污染源,威胁着赛里木湖的生态环境。

3.3 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随着赛里木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原来的动植物生长环境受到了威胁,因为它们的生存空间发生变化,因此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过去常见的一些野生动物,比如旱獭和北山羊已经成了当地的“稀客”,松鼠和野鸡的踪迹也很难见到。加上过度捕捞让一些飞禽也减少了光顾此地的次数,而且草场上的优质牧草都被一些其他不适合牲口生长的种类所代替,生物的生存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4 赛里木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解决对策

4.1 修复范围

北部以温泉县的南部作为界限,西部和南部分别以博州和伊犁的行政线作为参照,而东部则以库松契克山脊为界,总面积大约为1300km2。赛里木湖的湖面海拔大约在2000m,环湖东西长30km,南北宽约25km,环湖道路全长为90km。

4.2 修复原则

①生态性,强调尊重自然享受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赛里木湖环湖道路的修复坚持回归自然的理念,旨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的自我反馈和演化能力;②经济性,在环湖道路的修复过程中,为了不影响该地区的正常发展,尽量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植物,不仅能够减少工作量,还能保护环境;③功能性,充分结合景区实用价值和当地自然特色,因地制宜,建设满足市民游客使用而又兼具美学价值的国家名胜区;④人文性,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的设计汲取当地文化特色,并在设计中予以展现,体现出当地的精神气质,表达出现湿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4.3 修复技术

4.3.1 环湖道路路肩生态恢复

赛里木湖景区环湖路总长约90km,道路基础建设导致道路两侧的路肩存在四种典型不同的情况生态破坏(见图1):A 类是坡度大于45°的陡坎,高度超过2m,B 类是坡度小于45°,高度低于2m 的坡,C 类是缓坡,比较平整,D 类是道路的一侧或者两侧存在凹陷,坡度不顺。针对以上的情况,会分别采取不同的修复手段。A 类路肩的改造方法时挖方回填,然后进行景观化的处理,改造成坡度小于1:1.5 的自然顺坡(见图2),B 类路肩需要采用挖方的手段进行回填,经过景观化处理之后改造成坡度小于1:2.5的自然顺坡(见图3),C 类路肩要对地形进行未处理,通过植被修复,种植一些观赏类的草花,形成生态植草沟(见图4),D 类路肩因为坡度是向下的,有下榻凹陷的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土方回填的方式使坡度变得更加顺畅,做好植被修复工作,种植观赏类植物(见图5)。

图2 A 类路肩改造

图3 B 类路肩改造

图4 C 类路肩改造

图5 D 类路肩改造

4.3.2 市政工程涵洞生态恢复

市政工程的涵洞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明涵和暗涵,明涵的特征是顶部无覆土,周围景观单调,外立面由混凝土建造而成,暗涵又有方管涵和圆管涵的差异,方管涵的顶部有覆土,周围景观单调,路顶至涵洞下面有坡度,外立面为混凝土,而圆管涵两侧无翼墙,土方易从两侧滑坡,洞口容易被堵塞。针对明涵的修复,刻在涵顶和涵面贴上自然石材,在坡面进行绿化处理;针对方管涵的恢复,可在涵面贴上自然食材,涵顶至道路边坡以及涵翼两侧做绿化处理;针对圆管涵的恢复,刻在两侧加翼墙,起到挡土护坡的效果,涵顶至道路边坡以及涵洞两侧翼墙做生态复绿。

4.3.3 沿湖塌方驳岸生态恢复

由于赛里木湖环湖驳岸的区域局部出现了塌方问题,由于塌方形成的陡坎,需要及时加固并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以免造成水土进一步流失;针对塌方区域的石块数量较多,且堆放无序,无植被生长的问题,可以将上层石块局部抽稀,覆土,播撒草籽,恢复植被。针对石滩杂乱、景观效果差的问题,采取生态恢复的手段,种植一些观赏性的花草为宜。

5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项产业,赛里木湖本身拥有优质的地理条件和旖旎的风光,在发展生态旅游业上面大有可为。但是由于旅游开发者存在的不合理开发行为,对赛里木湖的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为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开展各方面的生态恢复工作。因此,在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猜你喜欢

环湖路肩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蓝
基于GEO5山区高速公路路肩墙的选型研究
洱海环湖截污把好了源头关
智慧快速路理念与硬路肩的动态管理
过赛里木湖(外二首)
武汉市中心城区环湖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评估
赛里木湖里有些云(组诗)
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有关应急车道的规定
生命的意义
冰上的赛里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