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的音乐生活*
——以《战报》为史料

2021-03-08林庆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会战文艺作品战区

林庆华,刘 鑫

(东北石油大学 艺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我国建国初期,石油依靠进口,远不能满足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增产稳产,彻底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不仅为我国石油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涌现了“铁人”王进喜等英雄人物,诞生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多年来,关于“大庆石油会战”“大庆精神”的研究取得诸多成果,也为本文提供较多参考,然而,对于《战报》的史料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对大庆石油会战的音乐生活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一、大庆石油会战与《战报》

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伴随着石油会战、快速上产、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四个发展阶段,中国石油工业已走过60年的历史历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我国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4月29日,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大军云集在大庆萨尔图草原举行了万人誓师大会,由此石油大会战全面展开。

《战报》是中共大庆石油会战工作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60年4月13日。最初的办报方案是报刊名叫《战报》,不加地名和行业(因为当时的大庆油田对外保密,早期《战报》上能看到“内部读物注意保密”的字样,当时《战报》发送到各个井队学习完之后会定期收回);4月15日前必须出版;办报宗旨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为油田生产服务。经过紧张的筹备、采稿、印刷,1960年4月13日,第一期带有油墨芳香的《战报》送到了会战职工手里。[1]《战报》自创刊后,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表彰先进典型,传播先进经验,对提高会战职工思想觉悟,加强会战队伍建设,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克服困难,完成各项会战任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战报》用文艺宣传会战,不仅刊登文艺作品,还报道战区文艺汇演、歌咏比赛及慰问演出。《战报》真实记录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生产和生活,为研究大庆石油会战的音乐生活提供了大量具有价值的史料。

二、《战报》中的会战音乐生活

自《战报》创刊以来,伴随着大庆石油会战的紧张进行,《战报》生动记录了会战职工的生产、和生活。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图书馆现今保存的1960年至1964年间《战报》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可了解到大庆石油会战的音乐文化生活概况。(见表1-表3)

表1 《战报》发表文艺作品情况统计表

表2 《战报》报道会战职工音乐活动情况统计表

表3 《战报》报道慰问演出情况统计表

表1、表2、表3分别对《战报》相关音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汇总,可知石油会战期间,《战报》从发表文艺作品、报道会战职工音乐活动、报道慰问演出三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大庆石油会战的音乐生活。

(一)《战报》发表的文艺作品

通过对《战报》发表文艺作品情况的统计显示(见表1),大庆石油会战期间,《战报》共刊登音乐作品33首,其中乐谱24首,表演唱词9首,主题涉及了石油会战、革命、忆苦思甜等内容,其中以石油会战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共27首,占发表文艺作品的4/5比例。27首石油会战主题的文艺作品中,会战歌曲有19首,内容有学习英雄劳模,如《向“铁人”王进喜看齐》《学习张洪池》《向三矿四队学习》等;有会战宣传口号,如《十不三要》;有宣传会战任务,如《全党办地质》;有赞美石油会战工人,如《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工人硬骨头》《石油工人向前进》等。[2]

石油会战歌曲是会战职工克服困难、鼓舞干劲的精神武器。大庆石油会战中,会战职工平时工作辛苦繁忙,唱歌使他们精神放松,鼓舞干劲。遇到困难会战职工唱着会战歌曲给自己鼓劲;开会前职工们拉歌唱歌活跃会战气氛;召开庆功会、庆祝新年更是离不开唱歌。《战报》刊登的歌曲乐谱和表演唱词等文艺作品,为丰富会战职工的文娱生活提供了素材,同时,《战报》也鼓励会战职工在业余时间投入到会战文艺作品创作中,用艺术作品激励会战、宣传会战。

(二)战区组织的音乐活动

通过对《战报》报道战区会战职工音乐活动统计分析显示(见表2),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会战职工的音乐生活主要涉及文艺演出、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多个方面。

文艺演出是增强会战职工凝聚力、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各项文艺演出活动密切配合石油会战工作而开展。有的文艺演出是为了庆祝庆功会、祝捷会等会议召开而举行。根据《战报》报道:1960年7月1日,为庆祝党三十九年诞辰并庆祝大会战第一战役胜利,战区举行了万人盛大集会向党祝寿献礼活动,各探区、总指挥部、基建指挥部、筑路指挥部等单位文艺团体以文艺形式纷纷向党报捷[3]。1960年9月27日,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结束后,战区举行了空前规模的文艺报捷晚会[4];1963年1月30日,为了表彰老工人在三年会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在培养新工人中发挥的作用,会战领导机关召开了敬师大会,会后战区业余文工团进行了文艺演出。还有一些文艺演出是为宣传会战任务而举行。1960年7月,战区组织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②运动,三探区为此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活动,机修厂内燃机车编排了歌曲、朗诵诗、对口词、快板、鲁剧、歌舞剧等节目;钻井二大队组织了五十多人的文艺宣传队,创作了十多个歌颂“五面红旗”的节目,到各井场巡回演出了六十多场。[5]另外,新年前夕,战区各单位都会精心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庆祝新年,节目内容通常是赞美石油会战工人,宣传会战成绩等,表演形式通常是小合唱、歌舞、相声、快板等[6]。

会战文艺汇演是大庆石油会战期间,各战线各单位围绕石油会战主题在排练文艺节目之后集中演出的一种文艺演出形式。文艺汇演通常与会战任务紧密配合,宣传会战战绩,且和文艺演出相比,参加文艺汇演的单位更多,参与的人员更多,演出的节目形式多样,并且评比奖项。据《战报》报道:为配合总结评功运动,宣传大会战成绩,表彰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1963年1月21日,会战政治部在采油俱乐部举行了战区第三届职工业余文艺汇演,参加汇演的有钻井、采油、工程、供应等十六个单位,参加汇演的人员有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医务人员等共四百七十余人,演出了合唱、歌舞、双簧、相声、评词、快书等七十多个节目,其中“铁人”大合唱、快板群“二十勇士”等获得创作与表演一等奖。[7]

歌咏比赛是会战职工喜爱并积极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歌咏比赛促进了会战职工学习和教唱会战歌曲、革命歌曲的热情。据《战报》报道:1962年11月10日,会战指挥部直属机关组织了革命歌曲比赛会,十几个处室的机关干部相继演唱了《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七·二六颂歌》等歌曲,最终政治部、总调度室和消防大队获得优胜。同一时期,油建四大队广泛开展了学唱革命歌曲活动,不但培养了八名教唱骨干深入班组教唱,还在业余时间利用广播教唱,全队一个月学会了《走,跟着毛泽东走》《带花要带大红花》《建筑工人之歌》等歌曲,并于11月8日顺利进行了歌咏比赛。[8]

大庆石油会战期间,文艺活动已经渗入到了会战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在舞台上有大型文艺表演,在生产运动会、国庆节祝捷会等活动中也有会战职工乐队演奏《国歌》《社会主义好》等乐曲[9],甚至在工地上也开展短小的音乐活动。如1960年8月,建筑大队四大队四中队在工地上建立了工地俱乐部,开展广播读报、小演唱活动,使会战职工劳逸结合,干劲充足。[10]另有报道:在油建指挥部开展的庙会活动中,一大队表演了河南坠子称赞革新能手广光耀;二大队演出了歌颂第一次战役胜利的歌剧;四大队用山东快书讲述了会战领导干部推汽车的故事;另有一些会战职工表演了秦腔“送另件”“三岔口”等节目。[11]

可以说,无论是配合庆功会、座谈会、入党仪式、宣传会战任务等政治活动而举行的文艺演出,还是教唱会战歌曲、歌咏比赛、迎新年文艺表演活动,甚至庙会、工地俱乐部的短小娱乐表演,都表明了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会战职工在繁重艰苦的会战生产中,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音乐生活多姿多彩。

(三)慰问演出

慰问演出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文艺团体对各行各业进行慰问而开展的文艺表演活动。大庆石油会战期间,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文艺团体深入战区基层对会战职工的慰问演出,在凝聚会战队伍,鼓舞会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战报》报道慰问演出情况统计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石油会战初期,来战区慰问演出的单位多是石油系统的文艺团体,如新疆石油管理局文工团、新疆青海柴达木文工团、石油工业部在京机关业余文工团等。随着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石油实现基本自给的喜讯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在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后,更多的文艺团体陆续深入战区进行慰问演出。《战报》对慰问演出的新闻报道尤为关注,不仅数量多、篇幅长,并且对规模重大的慰问演出发行《增刊》进行报道。

据《战报》报道:1964年4月26日至6月2日,由长春电影制片厂76人组成的慰问演出团来到大庆石油会战前线,多次深入井场、工地、车间为会战职工们演出,表演的节目有唢呐独奏、男生小合唱、女高音独唱《石油小唱》《珊瑚颂》以及器乐曲演奏等。《战报》对此次慰问演出通过《增刊》进行详细报道,《增刊》四个版面全部刊发长影慰问演出团的演出报道、慰问团员撰写的会战体验心得以及文艺作品。[12]1964年12月6日,山西省晋剧院二团来战区慰问演出,演出了晋剧《红灯记》《蛟河浪》《红嫂》《一颗红心》等剧目,为了更好的慰问会战职工,慰问团打破了专业剧团只演“大戏”的管理,排演 了合唱《要刚果不要美国佬》《颂大庆》和快板书《王铁人》等音乐、曲艺节目。[13]这些文艺作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塑造当代的英雄人物形象,受到广大会战职工的热烈欢迎。大庆石油会战时期,正值我国面临国外政治压迫、国内经济困难时期,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演出队伍代表了国家和人民对大庆石油会战的支持和对大庆石油会战职工的深切关爱。

三、结语

大庆石油会战历史是老一辈会战人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荣历程。伴随大庆石油会战而诞生的《战报》为会战音乐生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战报》不仅详细报道了石油大会战的生产活动,也向我们展示了会战中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虽然该时期音乐生活的政治性较为明显,在庆功会、报捷会等文艺演出或慰问演出中均有体现;但其会战宣传性最为突出,宣传目的是引导会战职工树雄心立壮志,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创造集体荣誉,为取得会战胜利而奋斗。战区开展的各种音乐活动,用鲜活的会战英雄事例教育、激励广大职工,提高劳动积极性,推动生产全面跃进,对会战胜利起到重要的宣传鼓舞作用。

[注 释]

①中共石油工业部机关委员会主办,《战报》(内部资料)1960-1964,大庆市图书馆馆藏。

②“五面红旗”是指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1202钻井队队长马德仁、1206钻井队队长段兴枝、采油队队长薛国邦、水电指挥部副大队长朱洪昌。1960年7月,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作出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运动的决定,称赞他们是全战区的“五面红旗”,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他们学习。(关于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运动的决定[N].战报,1960-07-30)

猜你喜欢

会战文艺作品战区
文艺作品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