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越国公汪华翻案成功原因初探*

2021-03-08汪伟强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安徽州

汪伟强

(中共绩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安徽 绩溪 245300)

汪华(586—649),原名汪世华,安徽绩溪人,隋朝末年,起兵割据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六州,建号吴王。武德四年(621),汪华审时度势,选择纳土归唐,被唐高祖李渊封为歙州刺史、越国公。因汪华在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古徽州一带对汪华极为尊敬,建有多处祭祀汪华的“汪王庙”“越国公庙”,同时尊称其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

一、汪华翻案的来由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汪华去世后归葬歙州故里。作为唐朝初年就获得公爵的这样的一位开国功臣,唐史却未给其立传,生平相关事迹也是仅依附于《高祖本纪》《杜伏威列传》中,甚至一段时间内,官修史书对汪华的评价也不是很高,称其为“贼”“贼帅”。最早记载汪华的史料《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析新安县置睦州,后又改为遂安郡。隋氏丧乱,陷于贼寇。武德四年,讨平汪华,改为州。”[1]468册:41书中认为汪华是贼寇,是被唐朝讨平,而不是汪华主动归顺。

后晋刘昫等编撰《旧唐书》中记载,江南割据势力之一的杜伏威在归顺唐朝后,派遣部将王雄诞进攻歙州,逼迫汪华投降。“歙州首领汪华,隋末据本郡称王十余年,雄诞回军击之。华出新安洞口以拒雄诞,……雄诞伏兵已据其洞口,华不得入,窘急面缚而降。”[2]1432-1433

北宋欧阳修等合著的《新唐书》基本沿用了《旧唐书》的记载,认为汪华是败于王雄诞,逼不得已才选择投降唐王朝。“歙守汪华在郡称王且十年,雄诞还师攻之,华以劲甲出新安洞拒战,……雄诞伏兵已据洞口,不得归,遽面缚降。”[3]2924同一时期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除了认为汪华是战败投降唐朝,同时还直呼汪华为“贼帅”。“隋末,歙州贼帅汪华据黟、歙等五州,……雄诞还军击之,华拒之于新安洞口……华不得入,窘迫请降。”[4]2908-2912

通过上述史书记载,我们不难看出从唐代一直到北宋中期,官方史书对汪华的生平事迹记载较为简略,评价基本上保持一致,认为其是地方割据势力,军事上的失利才被迫向唐王朝投降,故对其评价不是很高。但在南宋罗愿编撰的《新安志》问世后,后世官方史书对汪华的评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可了他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贡献,并且不再以恶名相称。明代李贤等撰写《明一统志》卷十六徽州府中记载汪华:“绩溪人,少以勇侠闻,隋末兵乱,以土豪应郡募,保据郡境,并有宣杭睦婺饶五州,建号吴王。唐武德间,籍土地兵民纳款。高祖授以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1]472册:376清代和珅等编撰的《钦定大清一统志》同样认可了汪华是主动归顺李唐王朝。“歙人,大业之乱,立募平婺源寇有功。……武德四年,籍土地兵民奉表于唐,封越国公。”[1]475 册:564

二、汪华翻案成功的原因

对于汪华的评价,在《新安志》前后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汪华又是如何在正史中翻案成功的,笔者认为汪华能够翻案成功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构成,一是《新安志》作者罗愿自身的努力,全面系统的考证了汪华的生平事迹和降唐的前因后果;二是两宋时期敕封政策的影响;三是同时期新安豪族汪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崛起,为汪华的翻案在官方获得话语权。

(一)罗愿自身的努力

罗愿是南宋时期安徽呈坎人(今属黄山市徽州区),曾担任过鄂州知州。罗愿编撰《新安志》时反对照抄前史,主张事事考证,以事实为依据。“行文表述反对‘抄取记簿’,重在著述。……强调的是‘无一语不出于己’。”[5]35汪华作为徽州地方重要的历史人物,罗愿在编撰的过程中,发现之前史料对汪华的记载要么不详,要么有错误。针对这种情况,罗愿详细考察了汪华的生平事迹,从中找出了为汪华翻案的证据链。之前官方史书对于汪华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汪华是被王雄诞击败,才被迫投降。要想为汪华翻案成功,必须解决的是汪华在王雄诞进攻前,是否已经上表称臣,是主动投降,还是兵败投降。通过汪华的《奉籍归唐表》,其中明确指出汪华在武德四年(621)九月就已经派遣宣州长史汪铁佛携带籍册向唐高祖上表归顺。“伏以乾坤革运,帝王有真。据地利之善便者,当思天命之攸归。臣本田家,强起山谷,不忍盗贼戕害生民,遂率一方,相与保障。依图左右,率属归心。故能赈乏窒奸 ,故能镇安境土,抚养黎庶,以俟定一。今闻应天受禅,革命肇基,敢令宣城长史铁佛奉表以闻。武德四年九月甲子。歙州汪华状奏。”[6]74唐高祖为表彰汪华主动归顺的功绩,册封他为歙州刺史、越国公的《唐高祖封越国公诰》时间上也很明确,也是武德四年(621)九月颁发。“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门下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主者施行。武德四年九月二十二日。中书舍人颜师古行。”[6]75-76

通过以上的两封文书可以明确汪华归顺的时间为九月,而王雄诞进攻徽州的时间却是十一月,此时汪华早已经归顺唐朝,并且得到了唐高祖的册封,和王雄诞一样同属唐朝官员。既然汪华已经归顺,为什么王雄诞还要攻打徽州呢?罗愿在《新安志》中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出王雄诞的军事行动完全是其个人行为,是效仿汉朝淮阴侯韩信的事迹。汉代韩信在齐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继续选择攻打齐国。王雄诞的军事行为也是如出一辙,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个人战功的需要。“谨按资治通鉴,王遣使归唐载于九月,而雄诞来伐别载于十一月,则是归唐之后已受封拜,而伏威雄诞自以私意伐之尔。……此淮阴击已降之类”[7],罗愿通过历史资料的考证,确认了汪华归唐时间,证明了汪华是主动归顺唐朝,是为了百姓免于战乱,而不是“贼”“贼帅”,是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的。罗愿的考证为汪华在正史中的翻案提供了资料上的支撑。

(二)宋代敕封政策的影响

罗愿编撰的《新安志》为汪华在史实上找到了翻案的依据,宋代的敕封政策则让汪华实现了由“人”到“神”的转变。敕封人为神灵,魏晋以来屡见不鲜,目的不言而喻则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到了两宋时期,封神运动可以说是到达了高潮。“魏晋以后,历代统治者基于神道设教的目的,常以国家名义加封诸神。此风气两宋尤为盛行。”[8]121

对于汪华的册封,最早出现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时任知州的方演奏请册封汪华为灵惠公。“及国朝东封秩群祀,郡人方演知州事,上唐所赐诰命为奏,请追封灵惠公。”[7]据《新安志》记载,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开始到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先后五次敕封汪华。“政和四年三月,赐庙号忠显。七年十二月,封英济王。宣和四年,以阴相平睦寇加显灵。隆兴二年闰十一月,以能御灾厉加信順。乾道四年三月,进封信順显灵英济广恵王。”[7]至此,对汪华的册封字号已达八字,可以说是尊贵至极。因为两宋政府对于神灵册封明确规定,不能超过八字,如再要敕封,可以册封其亲属,如父母、妻子、儿子。“在整个南宋,神祇封号最多可有八个字。对某一神祇的赐封一旦达到这一等级,官府就开始赐封他的家人。”[9]79宋朝政府为表对汪华的恩宠,在其本人不能敕封的情况下,又先后敕封其妻子钱氏和儿子。“夫人钱氏,唐左武卫大将军九陇之女,乾道五年六月,追封灵恵夫人。王有八子,旧称八郎君。紹兴十年,賜庙号忠助。乾道九年正月,咸賜侯爵。”[7]

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到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不到六十年的时间,两宋政府对汪华及其亲属加封达八次之多,汪华本人更是加封到“八字王”,达到两宋政府时期神灵敕封的最高等级,可见宋代政府对于汪华的偏爱。汪华在去世三百多年之后,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转变,成为中央政府正式册封的神灵,使得汪华的影响力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潮。中央政府政策的转变,为罗愿在给汪华翻案的过程之中提供了助力。这一事实也是罗愿在《新安志》中高度重视汪华身份的直接原因。

(三)汪氏宗族势力的崛起

汪氏一族是徽州大族,宗族势力十分庞大。明代学者程敏政说:“徽郡惟汪氏姓最著、族最多,故昔人有‘十姓九汪 ’之谚。”在两宋时期,汪氏宗族在科举仕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新安志》记载,两宋时期徽州籍进士共计53个姓氏、278人,其中汪姓考中54人,占总上榜数近五分之一(见表1)。同时,汪氏族人不仅在数量上领先徽州其他姓氏,而且在质量上也占优势,54人中先后有3人担任过大学士,汪伯彦更是在南宋高宗时期担任宰相一职,达到了汪姓从政的顶峰。另据图表2可知,从北宋天禧三年(1019)汪震考中进士开始到政和四年(1114)汪华首次敕封这近百年的时间内,汪姓族人有24人上榜;从政和五年(1115)到淳熙二年(1175)六十年间,汪氏族人共考中30人,占了汪氏族人进士人数的一半之多。由此可知,在这一时期汪姓族人在政治上的成功,势必影响到了中央政府对于汪华的敕封。罗愿的《新安志》为汪华的翻案成功,无疑离不开汪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助力。

表1 《新安志》中记载两宋时期徽州进士人数表

表2 《新安志》记载北宋天禧三年(1019)至南宋淳熙二年(1175)汪氏族人科举情况

序 号时 间姓 名官 职5051乾道五年(1169)汪义荣未知汪 泳未知52乾道八年(1172)汪 洪未知5354淳熙二年(1175)汪必达未知汪必进未知

三、结 论

汪华作为徽州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在唐朝初年为维护国家统一,依然放弃王位,归顺唐朝。后世史书由于受限于资料,对汪华的评价不是很完善,导致了汪华在南宋之前的评价甚低。南宋罗愿的《新安志》为汪华的辩护,从资料的角度找到了证据,证明了汪华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同一时期,由于政府敕封政策的影响,汪华实现了由“人”向“神”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央政府确认的地方神灵。在汪华封神的过程中,离不开的这一时期汪氏族人在政治上的取得成功。三者合力的作用之下,为汪华洗刷了“贼帅”之名,获取了神灵封号,完成了官方史书翻案的成功。

猜你喜欢

新安徽州
扬州市新举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阵打造好氛围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
无梦到徽州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新安滩
徽州人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