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内涵及特征

2021-03-08陈旭远

关键词:样态技能目标

朱 妍 陈旭远

教学行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它承载着教学理念,寄托着教学信仰与希望,是种种内在教学因素的外化表达载体,是教学理论与实践间的沟通桥梁。目前,对于教学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层面上的分析。那么,教学行为与学科相关联时,其内涵是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何分析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的实践样态?是否能从教学行为的实践样态中总结出一般特征?本文吸收关于教学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细致描摹与分析,探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实践样态及特征,以期探索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规律,帮助教师认清教学现状与自身问题,进而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加以改进。

一、小学英语课堂主要教学行为内涵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法发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但现阶段仍聚焦于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横向层面,对于从教学行为角度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较少。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现有研究主要依附于教学行为的理论层面,对于学科本身特有的教学行为研究有所欠缺。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阐释

不同学者对教学行为的理解不尽相同,总结起来可归为如下类别:第一,以顾明远为代表的双主体活动行为,他们认为教学行为不仅包含教学的行为主体,更包含师主体与生主体之间的活动。(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146页。第二,基于教学流程的课堂教学行为,包括课前准备行为,如教学导入行为;课中实施行为,如师生双边互动行为;课后评价行为。第三,以裴娣娜、崔允漷等学者为代表的功能性教学行为,包括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施良方、崔允漷认为主要教学行为包括需要教师具备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三种行为:呈示行为,即“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对话行为,即“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行为”;指导行为,即“辅导或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行为”。(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73-219页。研究者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小学英语教学课例视频的观摩研究,对于教学行为的内涵阐释更倾向于功能性的教学行为,即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与陈述行为。在进一步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内涵时,将《课标》中小学部分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组成要素进行分析、聚类,与功能性教学行为相互对应,再结合英语语言学科教学突出语言的重要功能,进一步丰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内涵分析

《课标》将课程目标设为九级,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要求,用以突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的发展应是循序渐进的。其中一级目标描述语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应达到的水平要求及教学任务,同时,这些目标的描述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具体呈现样态可以是讲述、讲解、描述、朗读、叙述、创设情境等。二级目标为小学毕业时应达到的英语水平,是一级目标的升级要求,这些要求也同样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幻灯片、录音、图及实物、视频、多媒体、表演、示范、对话等教学行为,以此来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动机。

通过对英语课程一级、二级目标的简要分析,将其进行简要提炼,并与教学行为基础理论中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行转码对应,最后将其聚类(转码过程见表1),以确定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要教学行为——陈述行为、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

表1 目标描述的教学行为转码过程示例

施良方、崔允漷将呈示行为分为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与动作呈示,对话行为分为讨论与问答两种形式,指导行为分为阅读指导、练习指导和活动指导。(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73-219页。裴娣娜将陈述行为分为讲解、讲述、背诵、叙述、总结、朗读和回答,指导行为分为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操作指导。(4)裴娣娜:《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90页。

依据学者们对具体教学行为的解析及示例,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突出语言的这一重要功能,将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教学行为加以区分,最终在陈述行为维度上,确定了讲述、讲解、复述、朗读、翻译、归纳、创设情境7种具体形式;在非语言呈示行为维度上,按照呈示媒介的种类分为板书类、听觉类、视觉类、多媒体类、动作类;在对话维度上,基于英语学科中经常依据所学主题设计课堂讨论、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及对话活动来巩固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特性,将其涵盖为讨论、问答、情境对话;在指导教学行为维度,突显英语课程主要教学内容——阅读讲解与实操、语法词汇练习、听说活动,将其分解为阅读指导、练习指导和活动指导。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样态分析与统计

在明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后,积极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样态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深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教学行为的实践样态,本研究借助J省F校校园网络资源库,浏览其自2011年至2017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课例,综合考量,确定本研究中的34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课例,共涵盖20名英语教师的课程,并以文字转录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还原,便于后续教学行为实践样态的分析与统计。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样态分析

首先,明确英语课堂教学课例中教学行为的指向。通过对《课标》内容的深度挖掘,明确英语教学目标达成所需的具体内容要素,即明确具体教学行为指向所对应的内容实体。从微观向宏观、从具体向抽象,逐步呈现出课堂教学行为特征。语言知识目标通过语音、词汇等知识内容实现,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听、说、读等技能内容达成……。例如,教师讲解的是词汇和语法,那么教学目标是语言知识目标,体现了结构主义语言观。如果讲授的是外国的文化礼节,指向的是语言知识目标与文化意识目标的达成,秉持着交际教学观的价值取向。

其次,建立英语课堂教学课例中教学行为的分析标准。以课堂教学行为事件为分析点,同一教学事件中存在多个教学行为时应分别进行频次及时长统计。教学行为的分析过程共分三步:第一,先依据主要教学行为内涵判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类别;第二,依据具体行为表现形式判定具体教学行为;第三,依据教学行为针对的教学内容判定其所达成的教学目标,从频次及时长两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课例中教学行为的试编码。在对视频资料的教学行为展开全部正式编码前,寻求1位英语方向博士与2位小学英语教研员共同观看两节教学视频进行试编码,以保证教学行为的编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最终根据每节课堂教学课例视频所呈现出的不同教学行为及其在目标维度频次与时长的表现,反映该校教师课堂主要教学行为呈现的样态特征。编码分析过程部分展示如表2。

表2 “A lesson that saved lives”教学行为编码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描述统计

通过全部英语课堂教学课例教学行为的编码,对英语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样例以表3为示例。

表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描述统计表样例(以呈示行为为例)

按照以上步骤对34节课例全部教学行为进行描述统计,统计结果详见表4。横向来看此表,可以清晰地看出,陈述、呈示、对话、指导这4种教学行为的语言知识目标与语言技能目标的频次统计数值与时长统计数值均高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在整体的目标数据值中十分突出。

表4 教学行为目标达成一览表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一般特征

特征是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本文正是基于教学行为样态的实证分析,总结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一般特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同时帮助英语教师明确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反思,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成效。

(一)总体上,教学行为侧重于“双基”的形成

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描述统计(表4)中可以发现,陈述行为、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侧重于语言知识目标与语言技能目标的达成。4种教学行为在实现语言知识、技能目标的频次与时长上均显著高于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以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根基与核心。

《课标》着重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恰恰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语言能力理论表明: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就不可能有扎实的语言结构知识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能力建构就更无从说起。(5)鲁子问:《语言知识与语用能力是统一体》,《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20日,第5版。从表4的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行为重在语言知识目标与语言技能目标的达成。教师普遍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虽强调语用技能,但语用技能的应用仍依赖于语言知识,以语言知识作为使用与表达的前提基础与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将难以进行口头、笔头上的表达,更不用说用英语交流。只有英语语言知识原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加以技能上的训练,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到一定的培养与提升。

(二)呈示行为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惯用教学行为

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描述统计(表4)可以发现,英语课堂教学的4种行为中,呈示行为应用的频率与时长显著高于对话行为、陈述行为、指导行为,位于4种行为之首。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基础英语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包括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习方式多元化”。(6)Kang S M.,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for WBI:The Process of Moving Courses Online,Saarbrucken:VDM Publishing House Ltd.,2009,pp.4-9.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呈示行为中所包含的运用幻灯片、录音、图片、实物、视频、表演、示范等具体行为也符合《课标》中的要求与建议。通过对英语课例的分析发现,教师能够根据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资源。上课常用的黑板、白板,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实物等传统资源,音频、视频、多媒体、电子书包、学生档案记录袋等现代教学资源,传统与现代并用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材料和内容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习得,比如基础的语音学习、词句学习、语法学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看、读、认、记的方式理解掌握,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粉笔板书、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录音训练等,学生通过书面单词、句子的呈现来学习相关的语音、词句、语法知识;通过音频的反复播放强化学生正确读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运用视频和图片来渲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能够以此作为学习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说”英语,脱离“哑巴”英语的桎梏。

(三)教学行为的使用中缺乏对学习策略的培养

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描述统计(表4)中可以发现,陈述行为、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在学习策略目标的达成中,频次与时长较其他目标而言显著降低,与语言知识目标和与语言技能目标相比,更是差之千里。

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标》明确将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学习策略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科学地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1页。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助推剂”。在4种学习策略中,教师一般较为注重通过4种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这不仅因为认知策略在4种策略中处于相对基础的地位,更是由于认知策略的内涵便是为完成具体的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这些策略的获得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快速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并且借助列提纲、流程图、模型、表格等方式来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任务教学法的兴起也使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

然而,在本就缺乏的学习策略培养中,调控策略的培养几乎为零。在《课标》中,“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查的行动和步骤”。(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1页。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生活中,对学生学习计划、实施、反思、评价采取一定行动与步骤的角色主体通常由教师来担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学生的主体角色。

(四)教学行为的使用中对文化意识培养有所忽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密不可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由表4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行为的使用中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自《课标》颁布,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首次被写入了英语课程目标结构之中。在文化意识方面,它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理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习一门外语必须学习与之相关的文化,这样才能对该门语言有充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文化知识、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均是被有所忽略的。

四、结语

通过对小学阶段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明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内涵,捋清课堂教学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搭建了分析框架,为后续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同时,通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视频进行样态描述,概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帮助讲台上的年轻教师少走弯路,有助于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启发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行为,促进培养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能力,帮助教师认清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课标》中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综合语言能力恰恰是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大板块所构成,缺一不可。实证分析告诉我们,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实施的根基与核心,对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培养仍是教学行为实施应努力的方向。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行为达到5种目标的平衡,使得多种能力并驾齐驱,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由于受研究的时限和精力所限,研究尚且浅薄,旨在为更多的研究者明确如何更加清晰地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引起一线教师对于教学行为的重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学术参考。

猜你喜欢

样态技能目标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