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扶”到“放”,阅读策略的“柔性转化”

2021-03-08李玉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侧重点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李玉

【摘要】“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新版块。教学时,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应有别于其他阅读单元。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单元学习提示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但课文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教学方法亦不同。本单元的教学,可体现教学的“柔性转化”,大致可以按照具体流程进行。

【关键词】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 侧重点 柔性转化

“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新版块。顾名思义,单元教学侧重点在于引领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以帮助学生课内外更有效地阅读,提升阅读品质。而普通阅读单元往往更指向内容的理解、思想的体会、表达的品味。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文以此单元为例,浅谈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时可采用的方法。

教学这一单元,教师首先应对“阅读目的”和“恰当的阅读方法”有明确的认知。“阅读目的”,即学生在阅读中需要知晓的知识点、想要了解的关注点。而“恰当的阅读方法”,则能在众多阅读策略中最高效地达成阅读目标。因此,教师应在研读单元内每一篇课文后,以读者和学生的视角,在明确每篇课文的“阅读目的”和可用的“阅读策略”的基础上组织教学。

这一单元共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为精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为略读课文。三篇课文的教学不应是割裂的,而应是从阅读策略的习得到内化运用的线状学习过程,是教学策略由“扶”到“放”的线状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体验,与阅读策略初相识

《竹节人》是这一单元的入门课,也是学生初次接触“根据阅读目的选用阅读方法”,承担着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兴趣,初步习得阅读策略的使命。因此,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可在学生没有预习和提前阅读的前提下,用游戏闯关的方式组织教学。

首先,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课间推荐一款新游戏,名为“竹节人”。学生自会对这陌生的游戏产生好奇,想弄明白该怎么玩,而这恰恰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阅读任务一”。在明确了阅读目的后,第一项阅读闯关开始,即在限定时间内阅读课文,脱稿说说“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这是全新的学习方式,又因有时间限定,学生会迅速进入专注的阅读状态。时间一到,即开始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介绍做法、玩法,还要分享成功闯关的方法、经验,而教师应当起到引领的作用,提炼出相应的阅读策略,即:快速浏览全文,并从一篇长文中筛选出与阅读目的有关的材料内容。

其次,“竹节人”既然是玩具,体验就是最好的感受乐趣的方式,让两个学生用教师事先准备的两个“竹节人”,在讲台上体验刚才了解到的玩法,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示意游戏结束。可以想象,这个体验的过程就是课文第17至20自然段的现场还原。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关——在限定时间内读课文,说说这“竹节人”的乐趣在哪里。有了第一关习得的方法以及刚才的游戏体验和观摩,学生很快便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第17至20自然段,即全文最能凸显竹节人好玩之处的段落。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提炼出阅读策略:在阅读时,更要抓住最主要的信息和最突出的描写细细品味。

第三关,再一次在限定时间内阅读全文,并脱稿讲述文中关于教师的故事。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策略,很快就能找到第20至29自然段的内容,但要在短暂时间内对这么长的篇幅进行概括,则需要准确地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而这就是教师在学生反馈时需要帮助学生提炼出的阅读策略。

一节课,在轻松、有趣的游戲体验中,在循序渐进的闯关挑战中,在同伴、教师的分享、引领中,学生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四个有效的阅读策略:快速浏览全文、筛选阅读材料、把握主要信息、梳理故事脉络。

二、师生合作绘图,对阅读策略深体悟

《宇宙生命之谜》在本单元的中间位置,是一篇说明文,信息量较大,所需要的阅读策略与《竹节人》有所同,也有所不同,因此,这一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习得了一些阅读策略,感受到了需要用对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效率。那么,面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阅读方法呢?这就是本课通过学生分享、师生合作的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步,根据学生阅读的习惯性思维,说一说看到课题,他们最想了解的“宇宙生命之谜”是什么。请学生阅读全文,找找答案。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但也有学生此时仍在寻寻觅觅。通过同伴的分享、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发现,关注文章的结构和开头、结尾,有助于高效把握文章的核心。就这篇文章而言,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在开头和结尾都明确指出了:“宇宙生命之谜”就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第二步,让学生也来做一回小科学家,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依据,并由此探究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及其原因,要求脱稿讲解。运用快速浏览全文和筛选阅读材料这两个方法,学生很快能找到相关段落,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数条繁杂信息有条理地梳理、讲解。教师可在学生遇到阅读障碍时,适时给予方法的指引——运用思维导图,既能快速梳理,又便于记忆。初次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与学生合作,学生读文,教师绘图。借助思维导图(如下),学生便能顺利完成这一阅读任务。

第三步,请学生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脱稿说说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课文对火星的介绍最为详细,学生有了之前的师生合作学习,对于信息量更多的内容除了已经较为熟悉的浏览、筛选,自然会想到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从师生合作到独立思考完成,这是本堂课上的一次由“扶”到“放”的线状教学。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如下),学生能很清晰地知晓火星与地球的异同。

这一课,学生巩固了前一课学习的阅读方法,在由易到难的阅读体验过程中习得新的阅读策略:判断文章结构、绘制思维导图。

三、 小组自主探究,把阅读策略连成线

《故宫博物院》是集合了记叙文、说明文、通知公告、地图为一体的非连续文本,也是略读课文,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文本。因此,学生对课文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此同时,前两篇课文分别为记叙文和说明文,为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篇略读课文打下了基础。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以小组自主探究的方式,在任务驱动下学习。

第一版块,走进故宫,开启任务。视频导入,自然引出课题。创设教师要去故宫游玩,请学生做向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兴趣。通过设问“运用文中词句简介故宫特点”,使学生思维力得以唤醒,启发学生开启探索。学生运用快速浏览全文、判断文章结构的方法,关注到文章的开头,从而了解故宫的特点,即宏大精美、布局统一。

第二版块,了解故宫,绘制路线。以小组合作设计游览路线或讲述一个宫殿的故事为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这个环节的教学,阅读方法的迁移和习得,并不是教师生硬地告知,而是在学生带着任务驱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不断捕捉并放大、辐射生成资源,通过展示、追问、反问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阅读材料选择不同阅读方法。例如:不同的小组绘制的游览路线差不多,教师询问得知他们都运用了快速浏览全文、筛选阅读材料、把握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不同小组对同样的游览路线却有不同方式的介绍,通过比较,发现运用文中表示方位和游览顺序的移步换景过渡语,可以提炼出新的更高效的阅读策略:圈画关键词句。这也让教材的语用价值凸显,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倾听宫殿故事,找寻讲述清晰却并不照本宣科的秘诀:梳理故事脉络或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讲述的宫殿故事很是吸引人,是因为课前搜集了相关信息,借机小结方法:一篇文章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只局限于文本,需要通过补充阅读与该文相关的文章、材料、书籍,等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收获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在这一版块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巩固前两篇课文习得的阅读策略,习得新的阅读策略。

第三版块,回首故宫,总结方法。借助板书,带领学生在此回顾故宫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此同时,带领梳理这一单元学习的所有阅读策略,了解这组文章是在怎样的阅读目的下选用的。这一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从点状的方法习得内化成线状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新的阅读中,去完成新的阅读任务。

总之,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需将“根据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一目标贯彻到底,删繁就简,指向明确。无论是单篇课文的教学,还是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都应循序渐进,由“扶”到“放”,实现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柔性转化”。同时,因阅读策略本身是工具,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任务驱动中学习,从而成为一个有阅读策略、有阅读效率、有阅读品质的閱读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

3342500589209

猜你喜欢

侧重点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Online learning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破点和侧重点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
谈企业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