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03-07杨德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工匠中职职业

杨德昌

(甘肃省永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兰州 730300)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能够将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加重了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比重,在中职教育中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既能够提高中职教育中的创新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建立创新职业思想,正确认识什么是工匠精神,个人道德如何提升等,这对于中职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1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1 加强文化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环境、 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文化传承了下来,而有些文化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遗忘。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进一步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1]。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许多职业技能的培养都是从古代逐渐累积而来的,受到了历史发展的影响,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更新,从而形成了现代化的职业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基础和发展历史是为后续的能力提升打好相应的基础,若学生在技能教育中缺乏对自身专业的历史认知,则会严重阻碍个人未来的发展道路[2]。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与传统文化融合必然需要进行内容的严格审查,去掉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把精华的部分进行提炼,然后再与中职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的质量,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2 弘扬民族精神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逐渐扩大,外来文化的入侵变得十分严重,在外来文化的侵入中,许多年轻人由于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够,导致崇洋媚外的心理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氛围及青年正确价值观。在中职教育中,主要是以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主,这些人才的培养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中职教育不应当只是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打好基础文化、道德教育、思想引导的基础上,来进行各项技能的教学,这样才能够全面保障人才的质量,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为此,在当下的中职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教学与职业教学进行融合,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塑造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等,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4]。

1.3 认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工匠精神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工匠精神是指以产品为中心的精神概念,持续改善技术和产品,努力制造完美的产品。优秀的工匠追求卓越,注重每一件细节,都在不断追求产品质量。这是对匠人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经常遵循的基本结论[6]。而作为一种文化,工匠精神有其特定的地域特色。工匠精神是无法用一种规范或者是一种语言来进行定义的,在工匠的世界中,工匠精神事实上就是一种只可意会的共识。在中职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职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将工匠精神应用到自身的职业发展中,快速提升个人能力,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速度[7]。

2 中职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分析

2.1 对于传统文化教学不够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满足当下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8]。从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学中,学校本身以及教师本身都存在有不重视的情况,依然是职业技能教育的占比较高,文化教学过于的形式化,导致学生无法在其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职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重点教学的内容是职业的基本概念、 技能应用的理论知识等,并未将传统文化充分地融入其中,导致传统文化教学无法在职业教学中起到作用,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传统文化并非是固化的文学知识教学,而是通过优秀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个人发展、人生成长的一些感悟,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的知识,素养、道德、思想等都会得到高速的提升。由于当下职业教育并未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导致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培养不足,无法确保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是否达到对应的要求。

2.2 师资力量的组建不够

在中职教育中,教师的资质审核并未严格,许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较为浅薄,仅仅知识学历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就能够直接进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情况在中职教育中十分的常见,从整体的发展情况上进行分析,教师的资质、能力、师资力量的组建等,都成了阻碍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所流传下来的精华,这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些对于个人的成长、行业的发展等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教学发展中,且发挥出对应的效果,也十分考验教师的个人能力,教师自身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系统化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技能教学与文学教育实现充分融合,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资质水平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师资力量的组建不够,更是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大大降低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进度。

2.3 家庭教育脱节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代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离异、单亲、遗孤家庭居多,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有些家长对自己的父母或公婆不冷不热,不闻不问,更不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而是热衷于享受、娱乐,抽烟,喝酒、打麻将、洗桑拿,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似乎只剩下享受和赚“钱”了。“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这里“施”指缺失或者错位,孩子就很难“效”好了。

2.4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当下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类电子设备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许多学生都无法经受住电子设备的诱惑,导致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由于有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的自律性不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跟随教师的步伐,整体的中职教育效果不佳。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本身对于文化育人的认知不够,也并未引起相应的重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校内部的学习氛围变得越来越淡薄,学生之间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情况,如考试作弊、欺凌同学等,这种风气逐渐蔓延在校园中,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5 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中国的中职教育发展,存在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育人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到了传统文学教学的融入效率。在中职教育中,由于缺乏对教育教学、育人的正确认识,使得内部机制建设并不完善,大大降低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学生也无法从中实现较好的自我提升。例如,在职业教育中,各项技能教学、职业理论教学过于流程化,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充分进行理解,进入到社会上,也无法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职业教学质量不高,文学教学融入不够,导致中职教育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差,严重阻碍了中职教学的发展。

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策略分析

3.1 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

在学生阶段,教育的引导十分关键,文化育人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通过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中职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发展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校方必须要提高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深入发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应用在实际的职业教学中,提高职业教学的质量。例如,古代的工匠精神培养,对于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校方在进行职业教学的开展中,可以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将职业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充分的融合,进一步保障中职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中国匠人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思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不仅要传达基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传授从业人员的态度和生活道德原则,提高学生对于事业和美德的重视程度。学校还可以开展对应的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的开展中,师生可以一起研究工匠精神,一起工作,一起讨论,一起发展。

3.2 强化师资力量的组建

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模式质量的关键,中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习的实用性,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该引入专业的师资团队,这样能够更好、更快地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在组建师资力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又能够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企业所提供的教师一般都是拥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在专业性方面有所保障,同时也还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一些社会上的知识,有利于毕业后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合到社会中。考虑到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进行统一化的培养,由资深的教师带领,提高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以及掌握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充分融合,进一步保障中职教育的质量。

3.3 提高家长的传统文化素养

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发放相关的书籍和影音资料,让家长积极构建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构建弘扬传统道德的气氛,使青少年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获得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培育孩子健康成长。应当运用传统文化熏陶的方式,让家庭成员做好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使每一个家庭成员提高道德水准,争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4 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中职教育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为了提高文化教学的深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职业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归纳重点内容,设计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面向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尽可能地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在职业教学内容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中,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地进行理解,并且充分消化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在基础文化教学之后,对知识进行一个简单性的汇总,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与职业教学内容进行关联,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在实践课堂中,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技能知识等进行实践,充分消化所学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了职业技能的应用。并且,在实践的操作中,还能够引发自身的感悟,正确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3.5 完善育人机制的建设

学校在提高职业教育以及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完善好育人机制的建设,面向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树立教学威信,让学生可以在学校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保障学生个人品格品质的养成。例如,在学生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针对实际的教学需求,建立对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懂得如何尊重同学、尊重老师,这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礼制教育,这是个人素质教育的基础,所以,严格化校内的道德标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基本道德的理解。在教学的要求上,完善好各项职业教育内容的规范化,综合行业发展以及学生教学需求,建设完善的教育机制,促使学生在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感悟。

4 结语

中职教育是当下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传统文化教学与中职职业教学的融合中,存在有对于传统文化教学不够重视、 师资力量的组建不够、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育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从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强化师资力量的组建、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完善育人机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进一步保障中职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工匠中职职业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工匠神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工匠赞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